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使用多枚导弹,悍然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轰炸,造成我使馆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20多人伤亡和馆舍严重毁坏。北约的暴行是对我神圣主权的公然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是对《联合国宪章》和普遍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肆意践踏。对此,我国政府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承担全部责任。并保留进一步采取措施的权利。我们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强烈抗议和声讨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的暴行。北约这一野蛮行径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持续40多年的冷…  相似文献   

2.
5月9月下午,省政协举行有省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代表的座谈会,强烈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野蛮暴行,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在会上,省政协副主席李元栋、杨光林、吴嘉甫和原省政协副主席安迪伟先后发言,他们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一人失踪,二十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毁坏。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粗暴侵犯中国主权的野蛮暴行。他们在发言中指出,驻外使馆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受国际法的保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  相似文献   

3.
5月10日上午,民革贵州省委机关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干部职工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使馆发动导弹袭击并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表示极大愤慨,纷纷发言声讨和抗议这起霸权主义暴行。民革贵州省委常务副主委肖诚、副主委王贵衡。秘书长张婢芬等发言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使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是对维也纳外交公约的肆意践踏,是对我国神圣主权的侵犯。他们表示: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并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把愤慨转化为力量,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好,不…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时间8日早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导弹从不同方向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严重毁坏。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我国政府发出最强烈抗议,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  相似文献   

5.
1978年6月,我到新华社布鲁塞尔分社工作,分社负责欧共体(欧盟前身)和北约两个总部以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个国家的报道工作。当年11月,以交通部长叶飞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访问荷兰,当时我国驻荷大使是丁雪松,她是新华社的前辈(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新华社平壤分社社长),对分社工作非常支持;使馆把我的名字报给荷兰外交部作为随团记者,参加整个访问过程。荷外交部不但同意,而且邀请我在代表团结束访问后再留下一周,在荷兰各地采访。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跟踪采访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发现他——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组织北约可能消亡!这并非危言耸听,连不少欧美人士也质疑北约继续存在的必要——冷战早已结束,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北约,继续存在有何意义?此外,它还面临着成员国矛盾增多、效率低下等问题。不过,也有人不愿看到北约就这样“自  相似文献   

7.
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5枚罪恶的导弹残暴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和朱颖三位同行不幸牺牲;使馆工作人员包括文化参赞刘鑫泉等20多位同志受伤!本刊全体同志闻讯义愤填膺,以最沉痛的心情对三位革命烈士、人民...  相似文献   

8.
1949年1~2月间,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苏联驻华使馆却令人吃惊地追随正在逃亡的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至广州.有关苏联驻华使馆撤离南京的真正用意,是史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部分研究成果论证苏联、斯大林本人怀疑中国革命说法的基础.实际上,苏联驻华使馆撤离事件是苏联方面采取历史上惯用的双重对华政策的必然结果,既不是苏联方面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判断失误,也不是苏联方面坚持了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原则.相反,在意识形态(革命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苏联方面首先选择的是自身国家利益.苏联驻华使馆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撤退,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苏联在华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客观地看,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作为外交手段捍卫国家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从联共(布)和中共共同的革命利益出发,上述做法显然欠妥.  相似文献   

9.
里斯本北约峰会清晰地告诉世界,北约虽然不再是美国的禁脔.但美国依然是欧洲的盟主,没人可以挑战  相似文献   

10.
骆亦粟 《百年潮》2011,(5):43-45
1954年,我由外交部调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主要从事调研工作。此时,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正围绕北大两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重新武装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及筹划吸纳该国问题进行着尖锐的斗争。1955年5月,苏联、波兰等8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会议,商讨应对北约国家签署《巴黎协定》后欧洲的局势,中国政府应邀派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作为观察员出席。  相似文献   

11.
冯康 《文史博览》2006,(5):28-30
武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外交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是使馆馆长(一般就是驻各国大使)的军事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向驻外使馆派出武官,到如今已有50多年了。这里所讲的故事只是众多驻外武官军事外交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构成了我国军事外交中一段流动的、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武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外交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外交代表,是使馆馆长(一般就是驻各国大使) 的军事助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向驻外使馆派出武官,到如今已有50多年了。这里所讲的故事只是众多驻外武官军事外交生涯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构成了我国军事外交中一段流动的,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和欧盟签署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洲共同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ADS),这意味着欧盟旅游市场即将对中国开始整体开放,我国公民可以前往欧盟12国饱览欧洲风光,亲身感受欧洲文化。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欧盟一些国家驻华使馆的参赞,谈谈他们眼中的中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我国第三个航海日,2007年7月10日,中国航海日组委会、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郑和航海经济文化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国家有关部委领导、600年前郑和舰队下西洋所经沿岸的20多个国家或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官员、国内外嘉宾、新闻记者共300多人参加论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关史书及文章叙及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之事时,往往有不实之词,有意回护孙中山.这不符合史家应该遵循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现据有关史料,对以下两个问题予以澄清.第一个问题是,孙中山是怎样进使馆的?史家们在谈到孙中山伦敦蒙难时,大多认为孙是被绑架进清驻英使馆的,孙本人在《伦敦被难记》中也一再表白是被诱骗、挟持到使馆的.其实他是大摇大摆地走进使馆的.  相似文献   

16.
近期除了朝韩冲突,俄罗斯准备加入北约反导计划的新闻最应成为国际头条。任何战略研究人士都知道,如果俄罗斯加入北约反导计划成为事实,那么这将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进程,其重要程度几乎可以跟《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相提并论。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俄罗斯存在加入北约组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近日,伊朗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原因是有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在中东的头号打击目标。美、英、以色列都纷纷表示可能采取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与以往几次武力恫吓不同,此前西方媒体爆出伊朗企图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北约又刚刚获得了利比亚战争的胜利,无论士气还是舆论的优势都非常明显。伊朗则举行了万人聚会,  相似文献   

18.
赵阳子 《神州》2012,(32):11-12
从2000年开始,世界跨过了一个新的千年,世界的格局变得更加复杂。接踵而来的911,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北约东扩,经济危机,这些词汇开始更大的影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国也越发的被拉进了世界游戏的大局中。同样的,在多变的世界格局中,我们总是能够发现独立纪录片的踪影,它始终是和时代的脉搏保持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1900年6—8月发生于北京的围攻使馆之役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震动中外的事件。这一交织着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复杂事件,有诸多基本史实问题像乱丝一样长期困惑着学界,亟需缕清。围攻使馆之役的各项重要战斗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肃王府防线的战斗最为激烈,是重中之重。肃王府之战,守方是以日本使馆卫队为主力进行的,故本文以中、日、英档案史料互证,具体探讨使馆战守布防、双方兵力、该役的起始阶段、肃王府防线的重要性和肃王府战斗的状况,以在更可靠的史料基础上重建这段历史。通过细化围攻使馆事件的关键过程,可以明了荣禄严格遵照慈禧意旨指挥的围攻使馆,并非假攻,而是真打,战斗异常激烈,但这些战斗均服从并服务于慈禧"以战逼和"的政治决策及其变化,并由此严重影响到清军进攻的路线图和效率。加之围攻使馆之役具有城市街垒攻坚战的特点,清军不具备这样的近代军事素质,军纪、训练差,对先进武器掌握差,清军火炮的种类和性能不利于城市街垒作战,难以发挥自身优势,遂造成使馆久攻不下。  相似文献   

20.
许海云 《史学集刊》2000,2(4):61-66
北约在战后初期建立后,50年代在对外战略上经历了“集体安全战略”、“前沿总体防御战略”以及“核威慑与全面核战争”战略,以上三构成了北约50年代对外战略的三个支柱,三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对北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反映了北约冷战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