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朱(一)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刊将陆续发表一些不同观点的文章,以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本期发表陈洪进同志的《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的《多线说还是单线说?》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穆朝娜 《文物春秋》2000,38(5):18-20
陶器是考古学研究中的大宗,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通过陶器获取关于古代社会最大量的信息,是每一位考古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考古学的最终目的是复原历史,而历史是由人构成的,我们想了解的是人而非物。人总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劳动组织形式便是其中的一种关系。陶器生产方式是劳动组织形式的一种体现,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产方式≠社会形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何顺果在一些著述中,人们常常把“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混为一谈,以为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形态或社会形态就是生产方式,进而把某种生产方式的产生看成就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或新的社会的形成。我猜,这多半是受了马克思此段论述,确切地说,...  相似文献   

5.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理论上是这样说的,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绝不是凭  相似文献   

6.
对于法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建构理性,是可以人为建构的,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立一个法来建构一种制度;一种是演进理性,说法律是逐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演进的,社会条件不具备,没演进到这一步,人为地要做,很难。理论上有这个争议,有人主张法律是建构理性,有人主张法律是演进理性。我个人认为是两者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方式看商周社会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周社会形态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讨论的焦点之一。按一般的理解 ,所谓社会形态是指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联系 ,两者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虽然讨论商周社会形态要涉及诸多方面 ,但因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关系密切 ,故在此仅从商周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对当时社会形态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商代的农具以石、骨、蚌、木质为主 ,是效率较低的生产工具 ,这对于当时的生产方式及土地占有形式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影响之一 ,是使农业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说明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以前,历史学家们都没有把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内容。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人们用神道主义解释历史;从文艺复兴时起,人们用人文主义解释历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把历史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但他认为操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1—27日,在天津举行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天津市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召开。到会代表共46人。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含义、内容和性质;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国家的历史实际;三、“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  相似文献   

10.
顾銮斋 《世界历史》2006,1(3):108-116
“层累”理论是对中国上古记叙史学形成、演进轨迹的描述与概括。西欧、西亚、南亚等历史悠久、神话传说丰富地区的上古记叙史学的形成与演进,证明了这一理论;当代西方、日本学者对上古记叙史学与上古神话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理论。由此可见,“层累”理论不仅适用于中国上古记叙史学,而且适用于这些地区的上古记叙史学,甚至适用于更大的范围,因而是对世界上古记叙史学形成轨迹的一种描述和演进规律的一种揭示。这样看来,这一理论的意义和地位应予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水利工程技术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都江堰系李冰所建,尽人皆知。但世人把近代形成的都江堰系统及其技术特点,皆目为李冰所创,是不了解其历史演进所致。秦凿离堆以引江水,原本是为了恢复成都航运,历经两千年沧桑,方改造为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除离堆、宝瓶口外,所有设施都已非复故态,技术演进亦日臻精善。本文即试图恢复这一演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国古代有一种“同财共居”的家族公社,过去有人这样描述它:“百子千孙,居则同堂,出则同门,食则同餐,男无二心,女无间言,帑无异帛,橐无私钱。”历代封建政府认为这些家族体现了儒家仁义孝悌的原则,以故旌表其为“义门”。义门——或称家族公社,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生产消费共同体,它是世界历史上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一种甚为普遍的社会组织。以恩格斯描写的日耳曼人为例,他们“在罗马时代的居住区……不是由村落组成,而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1978年以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理论研究的概况和特点 1978年以降是建国后历史学发展的复兴时期,也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又一高潮期。中外古代历史研究工作者和史学理论工作者,从粉碎“四人帮”的那年起,便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批有份量的学术论文相继在全国各家杂志刊出。如马克垚《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古代社会的几点体会》(载《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2  相似文献   

14.
“华夷之辨”是近代思想界争论的焦点。从谭嗣同不同时期论著中所体现的道器观、体用观等等思想的变化,可看出其“华夷之辨”思想的演进,而这种演进过程正是近代“华夷之辨”思想演进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侯外庐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理论成就的集中表现是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中国化。他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特点的论述 ,就是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阐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从而使之中国化的范例。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是侯外庐历史研究的突出特点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优良传统 ,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西汉末年,曾经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学术界有一种意见,认为西汉末年发生社会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地主阶级“疯狂地兼并土地”。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西汉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农奴劳动为主导因素的社会生产力与以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不完全占有农奴的社会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就是封建生产方式。西汉封建生产方式的特点:一方面是雇农、佃农和半佃农(即半自耕农)的劳动与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地主、皇室占田“亡限”,采用“取佣”或“分田劫假的方式剥削雇、佃农和半佃农。西汉的雇农、佃  相似文献   

17.
主题公园发展的战略性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董观志 《人文地理》2005,20(2):43-46,24
1955年迪斯尼乐园的诞生,第一次提出了"主题公园"的概念。主题公园(ThemePark)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与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本文从主题公园缘起的分析中提出了主题公园的概念内涵和个性特征,通过对主题公园形态的演进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主题公园演进路径的逻辑模型,阐述了主题公园产品形态在主题文化、技术含量、娱乐内容、游客参与、场景氛围、园林景观、消费方式、游乐时间、安全舒适等方面的9个战略性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8.
独龙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比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和塔塔尔族稍多,人口排在倒数的第5位。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总人口为5816人,其中约有80%的独龙族人口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  相似文献   

19.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5,(3):100-10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以能自立于世界国家民族之林,是由于他有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特有的化传统。如果这特有的化传统不存在了,这个国家民族也就不存在了。但传统化不是一成不变,不能固步自封,而应随着时代的进展而发展。这发展一是自身化的演进,一是吸收他人于我有利的优秀化的促进。无论是自身的演进还是外力的促进,  相似文献   

20.
今昔对比,独龙人的狩猎方式已由往昔的集体狩猎为主,变为个人进行狩猎为主。狩猎的工具也由传统的“弩弓加毒箭”的植物工具,变为晚近才由外地输入的钢丝套、铁猫、尼龙绳套和热兵器(猎枪主要是当地干部持有)多种工具并用;由传统性的、无节制地任意捕杀野生动物充饥、调味,变为有节制的行为,大部分独龙族群众略知哪些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并自觉地遵守有关的禁猎规定。对国家划定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