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易  高亮 《南方文物》2011,(2):138-144,113,121
《关于崧泽文化较晚阶段遗存的相关问题》一文,对崧泽、徐家湾和南河浜三处遗址中崧泽文化较晚阶段的遗存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试图由此确立崧泽文化晚期的标识性的器物组合,以明确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的界限。由于此文没有全面展开,作者也认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但对崧泽文化晚期遗存的分期还是值得相关的研究者注意的。  相似文献   

2.
江苏昆山市绰墩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南文化》2000,(1):40-55
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揭示出其内涵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并清理崧泽文化墓葬27座、灰坑1座,良渚文化残房基1座、灰坑4个、灰沟2条,出土陶、石、玉、骨器150件左右。  相似文献   

3.
东山村遗址的发掘为太湖地区崧泽文化增添了新材料,为进一步探讨崧泽文化的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契机。东山村崧泽文化墓地的陶器显示出其在继承马家浜文化的同时,也与周边文化处于相互影响之中,使得区域文化面貌逐步趋同,这种趋势同样表现在太湖地区内部,另一方面,陶鬶差异暗示的地方类型则始终存在。从社会层面来看,太湖地区在崧泽文化早期就已经出现了聚落内部的分层构成,其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受到区域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墩遗存分属龙虬庄文化、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江淮东部地区较早地成为太湖地区文化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5.
张敏 《东南文化》2023,(1):70-91+190+192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良渚时期的太湖流域进入神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太湖南部的“良渚遗址群”与太湖北部的“寺墩遗址群”成为“良渚古国”并立的政治中心。王权统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统治的“良渚古国”,成为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独树一帜的“太湖模式”。  相似文献   

6.
东山村遗址近几年发掘了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重要聚落,包括有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和大房址等众多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对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葬等级进行界定,探讨高等级大墓埋葬制度,以及对高等级大墓对应的"王者"时代性质进行初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东山村遗址在环太湖流域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路头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是良渚古城遗址的一处城外遗址,为良渚古城大型聚落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2016-2017年的考古发掘清理了黄路头遗址中一处墓地的局部区域,发现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共34座.其年代上限不晚于崧泽文化晚期,即早于良渚古城的兴建.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良渚古城建城之前该区域内的本地文化面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史前文化     
1999年广富林遗址和2005年钱山漾遗址的重新发掘是近年来浙沪地区重大的史前考古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和研究视角。本刊此次集中刊发的由发掘和研究者撰写的相关研究文章,对这两个遗址的有关遗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一文认为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年代处于良渚文化结束阶段,相当于山东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以往研究者很少注意到良渚文化这个阶段的遗存。《广富林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分期和年代》和《广富林文化初论》两文都认为广富林遗址晚于良渚文化的…  相似文献   

9.
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山村遗址经两次发掘,发现了10多座马家浜文化墓葬和一处包括房址和墓地的崧泽文化聚落,其中首次揭露9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崧泽文化早中期大墓与小墓的分区埋葬以及大房址的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5800年前后,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这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圩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人种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文物春秋》2000,(5):11-17
圩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镇西南的圩墩村。1972年、1974年、1978年与1985年先后发掘4次,文化堆积包括马家浜文化与马家浜—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崧泽”两个文化期。该遗址出土的人骨资料曾由日本九州大学、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共同研究。本文引用已发表的测量数据,试对该遗址新石器时代居民进行系统的人种学研究,以期为探讨太湖地区古代居民的种属及考察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谱系源流提供一些人种学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江山山崖尾遗址T2灰坑及其出土器物的再分析,认为其与福建黄土仑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以及良渚文化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自距今七千多年时,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自体系的古代文化分布区,或可称为太湖文化区。它在中国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孕育、诞生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崧泽文化而起的良渚文化,则是这一文化谱系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良渚文化发现之初,曾一度将其归入龙山文化,直到五十年代后半期,才把它从龙山文化中独立出来,并赋于良渚文化的名称,开始了良渚文化研究的新阶段。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良渚文化玉器的大量出土和祭坛、殉人墓等重要遗迹的发现,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3500~3000年是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也是太湖流域礼制发展演变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出现的礼制遗迹有祭祀性质的土台,礼制遗物出现陶、玉并重的礼器组合现象,鼎、豆、壶成为陶礼器的固定组合,小玉璧、小玉镯可能为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雏形。崧泽—良渚转型期不仅孕育了良渚文化的礼仪制度,并且对良渚文化礼仪制度发展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各自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纹饰系统。崧泽文化的纹饰以刻划在陶器上的编织纹为主,显示出一种自然朴实的"崧泽风格"。而良渚文化的刻纹玉器自始至终是以神人兽面纹为主题,力图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观念,表达的是非日常普通事物,兹名之为"良渚模式"。看似两个完全不同的纹饰系统,在经过分析和比对之后,显示有些纹饰或组成元素前后相承,在陶器、玉器上交替使用,甚至演变成为一种符号,其象征的内涵意义也随之转变,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太湖文化区史前时期的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良渚文化之后,是以印纹陶为代表的马桥中层类型的文化遗存。前3种史前文化遗存,发展关系明确或比较明确,又与邻近或其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无疑  相似文献   

17.
郭梦雨 《东南文化》2023,(1):102-111
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衔续紧密,二者过渡阶段的遗存并不具备稳定的文化内涵。在两支考古学文化的转变过程中,以鼎、豆为代表的器物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双鼻壶、匜等则是良渚文化时期新出现的器形。同时,以陶器为标准的文化分界在环太湖内部的各个区域还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转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8.
付琳 《南方文物》2023,(2):176-183+141
武夷山东麓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复杂,可区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崧泽文化中期至良渚文化中期,区内东北部富屯溪、建溪流域分布有牛鼻山文化,西南部沙溪流域分布有南山类型洞穴新石器文化。牛鼻山文化的来源,与崧泽时期薛家岗文化藉由赣鄱地区向本地传播有关。至良渚文化晚期至钱山漾类型阶段,在南山类型印纹陶器于本区大范围流行的背景下,有一组自钱塘江上游而来的良渚文化因素植入武夷山和仙霞岭山区,龙头山类型、好川文化等形成并快速发展。在龙头山遗址首次发现了福建真正意义上的史前贵族墓葬。至广富林类型阶段,本地发育出马岭类型遗存,继续与长江中下游文化保持联系,输出几何形印纹陶器之影响。武夷山东麓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变迁过程,呈现出分批次受到来自西北和东北方向长江中、下游“鼎文化圈”的重要影响,促使东南山地至沿海地区“釜文化圈”出现阶段性的文化变异。但在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下,秦汉帝国之前本地土著文化基因的延续非常顽强,突出表现为外来文化因素的“在地化”过程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试论崧泽文化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崧泽文化是以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的墓葬遗存为其典型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其遗址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太湖流域。本文通过对崧泽文化的类型学分析,对崧泽文化分布区内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以及遗址的集中分布情况,将崧泽文化区分为四个小的文化区域, 初步确立了崧泽文化的时空框架。今后拟以此为基础,对崧泽文化中发现的文化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吴县草鞋山遗址为突破口,证明了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与苏北地区归属青莲岗文化遗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发掘所见的地层关系上证明太湖流域的各原始文化从马家浜、崧泽到良渚文化的发展序列一脉相承自成体系,并有自己的渊源。这个序列为研究整个太湖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一把标尺。常州地区位于太湖流域西部,是上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的西缘。迄今为止,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