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姚欣 《南方文物》2009,(3):160-161
庐山,千古名山。久远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建筑艺术及浓重的政治色彩。多少年来,庐山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络绎不绝的旅游者到此欣赏美景,寻访古迹,领略建筑艺术风韵。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强占庐山长冲山谷,将其辟为英租界,客观地说,正是从这时起,庐山开始描绘其建筑史上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2.
姚欣 《南方文物》2013,(3):172-175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九江辟为通商口岸,长江中下游成为重要的商贸区。大量外国传教士、商贾涌入,他们建造教堂,开办学校、医院等,殖民势力强势入侵,外来人口日益增多。每当夏秋之际,这一带酷热难熬,瘟疫流行,武汉、九江尤胜,寻找避暑地的工作刻不容缓。1886年,来自英国肯特郡、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22岁的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李德立上了庐山(图一),在中国教士戴古臣带领下,翻山越岭,艰难跋涉在荆棘密布、荒芜人烟的山道,足迹踏遍全境。当登临庐山东谷女儿城高地,发现长冲一带地势平坦,植被丛生,水源充足,阳光明媚,极适宜居住。精明、果敢的李  相似文献   

3.
姚欣 《南方文物》2010,(3):153-156
<正>庐山地处江南,气候湿润,海拔1174米。十九世纪初,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半殖民地经济发达,但夏秋季气候炎热,传染病流行,外国教会、商贾迫切需要找寻一块清凉之地。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强占庐山长冲山谷,将其辟  相似文献   

4.
这里发表的是一张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举行南北议和会议时拍摄的历史照片(见图)。左边是北方的议和全权代表唐绍仪,右边是南方的全权代表伍廷芳;中间一位外国人是英国商人李德立(Edward SelbyLittle)。这张照片便是由李德立的孙女、英国友人多萝西·卢西夫人(Dorothy Lucy)惠予提供的。李德立作为一个外籍商人,怎么会与两位议和大臣一起合影呢?原来,李德立对于促成南北议和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李德立于1886年来华,先是传教,后又经商。他在中国各阶层中交游广泛,对于北戴河、  相似文献   

5.
柳秋荣 《百年潮》2015,(2):30-34
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随即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九年。九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的痕迹,秀美的庐山已是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6.
庐山天下悠     
正庐山天下悠。悠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悠远的山川、悠扬的遗韵、悠然的从容……一个"悠"字,道出了庐山的独特风情。关于庐山从何得名有不少传说,多与修仙相关。隐居山中得道飞升的仙人,只留下一座空空的茅庐。以庐为名,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庐山自古就是宜居的世外桃源。东晋建都南京后,政权中心由西北向南方转移,庐山便闻名于此时。九江靠近六朝古都南京,无论是沿长江上下,还是从鄱阳湖口进出,大多要途经九江,而耸立于此的庐山逐渐成为人们闲居、  相似文献   

7.
殷荫元 《文史春秋》2004,(11):60-61
张乐怡小姐系庐山人,1907年生于避暑胜地云中山城牯岭。她是闻名九江、庐山的建筑企业老板张谋之膝下千金小姐。张乐怡自幼聪明伶俐,20世纪20年代初毕业于基督教创办的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回到庐山,参与张家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8.
庐山不仅以文化景观闻名,美食也名闻天下,且不说庐山的三石“石鸡、石鱼、石耳”如何肉嫩鲜美,味道香醇,遐迩闻名。另一道独有的特色菜“庐山三杯鸡”也名不虚传,其选料为一年生的小仔鸡,加工成块状后放在砂锅内,放人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地地道道九江陈年封缸酒,经文火闷制而成,  相似文献   

9.
1970年8月25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当时我正在九江供电局庐山分局工作。开会之前,就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把所有重要别墅的电气线路,认真、仔细地检查一遍,保证暑期不出现任何问题。我被派到180别墅去检杏.  相似文献   

10.
1970年8月25日至9月6日在庐山召开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当时我正在九江供电局庐山分局工作。开会之前,就接到上级指示,要求把所有重要别墅的电气线路,认真、仔细地检查一遍,保证暑期不出现任何问题。我被派到180别墅去检杏.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3,(8):28-28
八月,时值仲夏,天气炎热,位于江西九江的避暑胜地庐山仍然清凉无比。庐山东涉鄱阳湖,北临长江,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临江面湖,雨量丰富,又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山上的平均气温也只有二十摄氏度左右,凉爽无比,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凉世界。来到庐山,沿着山间的盘山公路由山下一路  相似文献   

12.
1933年8月的一天下午,53岁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正在庐山青莲寺整理佛经,一名小和尚进来通报:“庐山名士陈三立前来拜访。三立老人是江西有名的贤士,长隐庐山,潜心佛学。弘一法师听说他来了,急忙出门迎接。  相似文献   

13.
在红军长征的队伍里,有五名值得一提外国人,他们是越南人洪水,德国人李德,朝鲜毕士悌、武亭等位军人和出生在英国的瑞士籍神父勃沙特。  相似文献   

14.
正清代中晚期,在佛山古镇,由顺德迁居而来的梁氏,因商而富,于松风里一带,置地建屋,迅速繁衍壮大,同时好读业儒之风浓厚,人才辈出,涌现出了梁蔼如、梁九图、梁九章、梁九华等一批文化名人。他们各筑园林斋轩,与远近士林雅士悠游唱和,盛极一时,后连聚一起称为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等。长征过程中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布劳恩(李德)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李德是一个无论如何都回避不了的名字。他有着共产国际的“耀眼”背景,曾经以自己在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的特殊地位执掌红军“帅印”,参与“导演”长征,并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工作、生活长达7年之久。李德,德国名为奥托·布劳…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广昌的驿前镇上街东头,有一幢形状独特的古代建筑,它座北朝南,建筑整体仿古代官船之形,临江而建,重檐亭式屋顶,穿斗式结构,当地居民称之为船形屋。  相似文献   

17.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地位极其重要,而当时庐山存在的殖民主义空间与“夏都”身份极不协调,这些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庐山的建设以恢复民族的尊严。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庐山建立了组织完善的现代行政管理机构,收回了牯岭租借地的主权、加强了市政建设的现代化,而这些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大公建”的兴建都充分体现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建设庐山中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正>1984年12月13日,晨雾刚刚散去,万里长江浔阳段江面上,波涛壮阔,气象万千,"庐山号"轮船由九江港启航,直驶江北的湖北黄梅县境。轮船由四艘汽艇护航,行至江中,欣见正在修建的九江长江大桥的桥墩已露出水面,巍然屹立,十分壮观,大家赞赏不已。轮船也像是沾染了这股喜气,高歌直进,很  相似文献   

19.
五华,乃至梅州各县民间建屋有上梁、包跳习俗。五华,特别是五华北部一带。建国前在上梁时要制作“煎堆”(包括曾姓人制油禄里,下同)。就五华的所谓“上梁煎堆包跳板”习俗而言,是由“上梁天该包跳慢”的谐音缘起而成。反映了客家人向往吉利,追求幸福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李玲 《福建史志》2014,(6):56-57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县佐王审潮、王审邦、王审知三兄弟率兵响应王绪起义,携母徐氏率军一万多人辗转南下,进入福建。在征讨沙县二十七都十八盂“蝙蝠洞”(今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时,进驻现永安青水乡一带,并在青水昆岗(现青水龙吴村)驻军长达5年(另说3年)之久,建造罗兜祠、上官厅、中官厅、下官厅、兵房、兵坪、马道、练兵场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后立屋官厅为“三王祖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