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二里头文化陶字符多见于伊洛河流域,以具有首都地位的二里头遗址数量最多.二里头文化陶字符主要限于本遗址内使用,为生产、生活、祭祀活动的记录.除一部分继承当地河南龙山文化陶刻符造型之外,多有所创新.对于先商文化南关外型影响明显.二里头文化早、晚期陶字符在字形、字频、载体等方面存在的分界现象支持学界的分期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冶铸青铜的技术。据考古资料得知,早在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有红铜器。以后人们发现在自然铜中适当加入锡和铅,冶铸成青铜,可增大其硬度,增强其韧性,根据实际需要铸造成各种各样的礼器、工具和兵器。青铜冶铸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商代时是被王室和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官府手工业。商朝统治中心郑州曾发现过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一处在商城以南,面积约105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到处散布有坩埚残部、红烧土、炼渣、木炭和上千块陶范等,并发现一座半陷地下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多强调盘龙城遗址与商王朝之间的隶属关系,忽略了盘龙城自身的特点。本文采用新的微量元素分组方法来对盘龙城和郑州出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并从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以及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几个方面着手对盘龙城和郑州商城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盘龙城与郑州商城在以上诸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盘龙城遗址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与郑州商城青铜器相同,另一部分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则不见于郑州商城。此外盘龙城一些青铜器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均表现出自身特点。由此推测盘龙城出土的一部分铜器可能来源于自身独立的青铜器生产体系。此外盘龙城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在类型和使用上也与郑州商城存在差别。盘龙城遗址虽主体因素属商文化,但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任相宏郑州小双桥同偃师商城、郑州商城一样,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商文化遗址。遗址中出土的方孔石器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显然与遗址的商文化遗存不同,而是典型的东夷岳石文化遗物。东夷的岳石文化石器突然出现在商文化的小双桥遗...  相似文献   

5.
商文化的手工业作坊内或附近往往有埋葬牺牲的现象,本文将其进行了梳理,并与甲骨卜辞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比较,认为其是与手工业有关的祭祀(或巫术)活动的遗存。与手工业有关的祭祀或巫术活动遗存,在商代以前及周代的考古发掘中也屡有发现,它们是商代此类遗存的源和流。  相似文献   

6.
筒腹鬲是分布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发现较为普遍和出土数量较多的一种器物,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之一。中原的郑州地区也发现有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这种典型器物。郑州地区的筒腹鬲最早出现在夏代晚期,在商代数量有所增多,尤为重要的是发现有青铜筒腹鬲。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与分布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通过太行山东、西两麓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郑州地区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筒腹鬲,是伴随着先商文化在太行山东麓的南进而出现的。商文化中包括筒腹鬲、彩绘纹样和占卜技术等均受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强烈影响。正是由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对先商文化和商文化的深远影响,使得其不仅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伴随着商文化的强盛而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原文物》2020,(2):4-19,F0002
2015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河南省体育场网球馆项目建设,对该区域勘探所见的古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环壕、夯土墙、建筑基址、祭祀场、祭祀坑、灰坑、墓葬等丰富的商代文化遗迹,出土了铜器、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重要遗物。河南省体育场商代遗址的祭祀遗存是近年来郑州商城最重要的新发现之一,这一祭祀遗址的发现为郑州商城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在中国考古学上出现了二里头文化的命名。这是因为早在50年代初期,在郑州发现了洛达庙遗址,50年代中期,在河南登封玉村发现了1件白陶盉,又在洛阳东干沟发现了类似早商文化而又不同于早商文化的遗址,后来在偃师二里头更发现了大规模类似的遗址,夏鼐先生乃命名二里头遗址的文化为二里头文  相似文献   

9.
陶寺文化遗址走出尧舜禹“传说时代”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再次对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早期城址,取得了中早期城址的宫殿区和祭祀区具有观象授时功能的大型建筑等方面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
正陶寺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尤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与实施以来,陶寺遗址作为重要中心性城邑给予了重点的聚落布局考察,确定了中期大城址、宫殿区及宫城、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中期大型墓地及祭祀区内的观象台基址,一系列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使得陶寺遗址作为都城的构成要素和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是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一座大型城址[1]。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11.
由晋南二里岗期早商文化的分布论其进入、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统计迄今已发表的临-运地区(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和西南部运城盆地及其周围,也可以称之为晋南和晋西南,或通称为晋南)二里岗期早商文化遗存、遗址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并以采集或出土材料较为丰富的代表性遗址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对比其考古学文化内涵的异同,初步得出了二里岗期早商文化在临-运地区扩展与传播的特征:以垣曲商城遗址和平陆县茅津渡一带为起点,自南而北、自东向西的拓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该遗址位于广西贵港市上江口村郁江边。1996年发掘,堆积共3层,可分两期,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发掘证明了一期遗存早于二期遗存。前者出细长、厚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粗砂的红褐陶、红陶为主,胎较厚,饰绳纹,可见罐、釜类;后者出宽短、薄体的石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新出胎薄的夹细砂黑陶和泥质红褐陶,除素面外,见拍印曲折纹等,有鼎、甑等。二期新出双肩石器和南传的陶鼎,文化面貌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50年发现了郑州商代遗址,1955年在遗址中部发现了闻名中外的郑州商城.揭示了商代前期的文化面貌,为探索夏文化打下了基础.郑州商城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晚段,距今约3500年,后为仲丁之隞都.  相似文献   

14.
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了众多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为宗庙祭祀.通过与其他祭祀遗存的比较,并对其祭祀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没有证据表明小双桥祭祀遗存的性质为宗庙祭祀,而更有可能是对自然神或战争进行祭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宁波勤县铁岙商周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发现了印纹硬陶、原始瓷、青铜器等大量商周遗物,为探讨东南沿海地区商代至西周时期历史面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豫东商丘地区考古调查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商丘地区24个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复查,并对民权县李岗遗址进行了试掘,获得一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遗物,确认了不同时期遗址的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夏商时期商丘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与特征、特别是先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在该地区的分布状况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新密李家沟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河南省新密市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在堆积下部发现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典型细石器与局部磨制石锛陶片共存;中部则发现以压印纹粗夹砂陶与石磨盘等为代表的早期新石器文化;最上部是典型裴李岗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五期”遗存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二里头五期”遗存,实质上是包含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遗存的混合体,化性质与二里头化—至四期不同,属早商化。二里头二号宫殿的废弃、偃师商城小城之始建以及郑州商城开始进入最繁盛期的时间大体同步,均是在二里头四期(或先商第一段第Ⅱ组)与早商第二段第Ⅲ组之际,表明夏商分界当在此时。  相似文献   

19.
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配合下对南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的二里头时期至金元时期的遗迹,其中二里头文化的遗存最为丰富,有壕沟2条、墓葬13座、灰坑700余座、水井3处、陶窑7座,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其中有较为丰富的白陶遗存.这些对研究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的楚式陶鬲,曾是区别江汉楚化和中原商、周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性器物。本在对楚式鬲、殷式鬲及周式鬲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楚式鬲所体现的清秀、婉约、富有线条美的风格与楚人及楚艺术所秉持的一贯的审美关照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