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是国内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造船遗址,并且是现存惟一的明代皇家建造的造船遗址。该遗址现为江苏省级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帆船的船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沙船、浙船、福船和广船四种,前三者在考古发掘中已有发现,但是广州做为长期与外国接触的港口,广船反而在考古发现中呈现空白。自1980年代开始,随着东南亚水下考古活动的不断发展,在分析沉船身份时形成了东南亚沉船的定义,其中包括以木钉作为"南中国海传统"船型的判断依据,据此几乎所有的东南亚海域发现的沉船都被定义为东南亚船或阿拉伯/印度船,并认为中国帆船迟至明代以后才在东南亚出现。但是从中国古代文献记录显示,舷外浮材、缝合船板造船法、木钉拼合造船法也为中国南方船型即广船所使用。本论文通过文献梳理,了解广船的形态,指出目前的研究误区,并希望考古工作能够证实广船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仅是一个内陆国家,而且有着历史悠久并高度发达的海洋文明。古籍当中就有很多关于古人航海造船活动的记载,河姆渡遗址的船桨①、福建连江独木舟②、泉州后渚港沉船③,展现出中国古代帆船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明清之际海禁政策的束缚,中国帆船丧失继续发展的契机,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进而日渐没落,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无不令人扼腕。我们现在也仅能从文献当中去找寻当初的辉煌,去探寻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许亚洲 《郑和研究》2007,(3):62-68,72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我国造船史学界公认的秦汉、宋元、明初(郑和下西洋)这三个成就辉煌的历史时期。可以说,在明初之前的中国历代造船技术成就,为郑和下西洋奠定了船舶基础;而郑和远航下西洋的船舶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新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远洋帆船和27000多名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在茫茫的印度洋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郑和的伟大壮举充分表明,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中国的远洋航行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海军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连续的文化传统,保留了繁浩的古籍。王祯撰《农书·农器图谱》,薛景石撰《梓人遗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记载了他们所了解的发明创造。艺术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留存下来。比如, 五代《闸口盘车图》仔细绘制了水磨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都城汴梁(今开封)的船舶、车辆、桥梁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传统技术是活的文物,应该加以整理、保护与研究,传统技术所包含的古代科技信息对古代技术研究有极大的启示。传统泥型铸造技术为研究中国古代陶范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信息;植物硅酸体测试结果表明,传统泥型铸造技术与古代陶范铸造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造船历史悠久,航海传统更是由来已久,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秦汉时候已建立起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成功,除了以先进的造船技术为基础,还需要高超的航海技术。故航海两大基石有舟船“硬件”条件和航海技术“软件”条件之说。航海技术又称航海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航海技术指的是研究船按预定航线,从某一地点安全而准时地航行到另一地点的理论、方法和艺术,包括船舶航行与导航定位、船舶操纵与避让.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2,(8):13-13
2012年5月17~19日,海上丝绸之路与蓬莱古船·登州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蓬莱阁隆重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目前国内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古代船史的专家学者,以及11位来自日本、韩国研究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和以中国技术为依托的各国古代造船史方面的学者。  相似文献   

10.
—“许多许多的历史才可以培养一点点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才可以培养一点点文化”。[1]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凝聚和留存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形态传统的反映和折射。作为最早由中国人发明的风筝,是中华民族向西方国家传播的科学发明之一,它与“四大发明”一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1.
瓷业技术传播是古代手工业史上的一个常见的、却是容易被简单化的问题。我们在观察古代瓷器手工业遗存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甲乙两地某些技术因素的相似性,比如瓷器釉色、造型或装饰的类同,或装烧工艺与窑炉建造方式的近似。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往往使人联想到古代窑场之间的技术交流。但是透过瓷业遗存本身,洞察其背后隐藏的人的生产与精神活动,了解技术交流完成的过程,以及社会变迁的信息,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已有的关于瓷业技术交流的研究,多停留在对瓷业遗存本身的描述与比较上,尽管也有学者从梳理手工业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郑和研究会(全国)会长魏家福,于2009年2月下旬赴来江苏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南京鼓楼区仿明代郑和宝船建造基地,在省市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古帆船建造工厂,认真听取了负责建造仿明郑和宝船的赵志刚总经理的汇报。  相似文献   

13.
1974年,在广州市区内的中山四路发现一处大型古代建筑遗址,当事者判断其为造船工场遗址(以下简称“遗址”)。1977年由新华社播发消息,正式向外界报告此处遗址为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这一发现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大事,自发现公布以来一直为考古、历史、造船、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广东造船业的技术特点浅析@刘波$广东省史志办①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造船工业《造船史活》编写组编:《造船史话》第116、117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②、④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 ③、⑦叶显恩、谭棣华:《广东航运史》(古代部分)第251页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分封在曲阜区域的鲁国,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富足发达,为后世留存了大量汉代考古文化遗存,成为文物价值极高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汉代鲁国的历史沿革、都城建造、墓葬分类和存世碑刻等遗产进行初步考察,力图直观展示汉代鲁国的文化面貌及存世文物遗存的价值,以作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实践。  相似文献   

16.
金属技术的产生、发展,在古代物质文明史与社会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抢救、记录、保护和研究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传统金属工艺技术,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又是保护和开发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的重要工程。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金属工艺保护与研究,应是科技专家进入此领域之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金属成形加工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在中国,传统金属加工技术门类繁多,其中发展最深、应用最广的首推铸造技术。考古发掘与文物研究证明:中国悠远灿烂的青铜文化其基础为铸造技术,而泥质铸型处理技术又是中国传统铸造技术的关键之一。本文拟通过现存传统泥质铸型处理技术的研究、古代文献资料的分析、出土泥质铸型(陶范)的科学测试,对中国传统泥质铸型处理技术的形成作初步探源工作。  相似文献   

18.
周浩 《文物天地》2022,(12):48-53
<正>瓷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产品之一,与贸易活动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瓷器真正作为商品大规模地销往域外,与海上贸易的兴起有着直接关系,大约滥觞于8世纪后半叶。[1]16世纪开始,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瓷器由西方帆船运往世界各地。大约从16世纪末开始,不少帆船图像被用于装饰瓷器,这些图像明显带有海洋与贸易的意味,不仅成为一种瓷器装饰的新时尚,也见证了全球陶瓷贸易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在敦煌愿文中留存有许多反映古代敦煌民众家庭伦理关系的文书,从中可以看出敦煌地区民众在处理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师徒等关系时所遵循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足证中古敦煌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基础上,深受佛教伦理思想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石造像     
《文博》2006,(6)
中国境内现存的佛造像数量众多,造型多姿多彩。古都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古代佛教兴盛之际,一直是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区域之一,留存至今的佛造像造型各异、数量众多,堪称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写真集。以下为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库藏石造像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