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晓辉 《民俗研究》2002,(1):172-175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神话堪称是民间文学各种体裁中被研究得最充分的一种,所取得的成绩也十分骄人。要在这样一个领域里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绝非易事。在我看来,简单的出新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和反思学科基本观念或方法的基础上,弄清楚应该在哪些环节上用力才能真正把学科推动向前。吕微的《神话何为》正是在前人止步的地方迈开了研究的步伐,在神话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该书研究的神话传承与阐释的问题,前人涉及不多,尤其是中国神话在后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详情还没有得到学术上的洞  相似文献   

2.
五丸 《神州》2013,(24):2-2
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中,学者多将神话纳入研究范围。有关其定义众说纷纭,正确理解何谓神话,充分了解神话的类型、特征、内容、流布方式,有助于研学人员树立科学全面的神话学以及民间文学研究观。将神话这一独特支流脉络清晰地区别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学事象,将极大促进民间文学格局的充扩,以及神话学自身研究的深入。起源神话作为神话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直接影响神话学理论框架的建构。本文将试图在民间文学格局下对各类型起源神话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丧葬礼俗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上的一个大题目.这个课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内涵又极复杂,需要由多种学科的角度去探索考察.同时,明清以来礼学方面虽然有几位名家,总的说却是衰微不振,使现在研讨,丧葬礼制较少材料方面的凭借,也增加了课题的难度.好在近年我国田野考古工作有很大发展,为古代丧葬的研究开拓了眼界,是前人不曾料到的.今天研究丧葬礼俗,既要根据文献,又要依靠考古.本书两位作者,恰好于历史、考古各有专长,通力协作,撰成《中国丧葬礼俗》一书,对这一重大课题做了综合而深入的研究,实在是令人欣幸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6月29日下午,《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这是首部总结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的专著。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尤其新时期以来30余年成就突出,如何总结其学术经验,在反思与超越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争取更大的学科开拓,这是该书的主题,也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和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引进和吸收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刺激,就不会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学.从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文化学理论开始逐渐被引介到中国,并很快应用到历史学领域.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对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更加频繁起来,对中国历史学的影响也愈加凸显,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但此前的研究大多为个案研究,至今没有学人对这个问题从宏观上加以阐述,本文将就中国历史学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与运用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对神话和史诗的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相比之下,对歌谣和各类民间故事的研究,却显得冷清了些。民间文学的各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注重神话和史诗,这是否也有点“生态”不平衡?有鉴于此,本刊拟发一些关于歌谣和民间故事的研究文章,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的个案或专题研究,成就最突出者首推神话。或曰,这与神话作为民族古老的记忆的特殊性有关。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的文化,其流传过程,就是民族记忆的形成过程。本书采用专题形式,阐述了中国神话传说是如何成为最古老、最深刻的民族记忆。  相似文献   

8.
毕雪飞 《民俗研究》2011,(4):153-167
继高木敏雄1900年发表了《羽衣传说的研究》之后,日本学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各个角度对七夕传说展开论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以日本七夕传说研究资料为主线,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著作.在探讨研究内容、观点、方法、范式等方面的基础上,关注学者之间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演变关系,进而从侧面解读日本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力图透过研究解读隐含在背后的日本社会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终生致力于辽,金史的研究,在学术上卓有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辽、金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辽、金史研究的新局面,将辽、金史的研究推向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辽、金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是同陈述的名字相联系在一起的。总结陈述的辽、金史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辽、金史的研究,是有所俾益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史,都是学术研究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辽、金史也是如此。只有了解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才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既是一门现代学科,也是该学科的对象,二者共同构成一项国家事业。过去70年,民间文学作为国家事业是来自于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对于民间文学价值的现代发现,经过曲折的探索,通过民间文学发现"民""民间"的主体性,从而把民间文学纳入国家的公民教育和共同体认同的文化工程,使普通人能够在经验上确证"人民"的个体基础,使民间文学作品通过非遗的命名成为国家的公共文化,"民"和"民间文学"都成为积极概念,现代国家建设的诸多矛盾也由此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西方汉学(中国学)以中国特别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为重点研究对象,自19世纪初在法国确立起专业学科地位之后,不断发展,现今已演变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学科。而中国学者对西方汉学(中国学)的关注和研究也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展开。近十年中国的西方汉学(中国学)研究也走上了学科化发展的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在翻译文献、解读原始资料、进行理论探索、展开专题研究和跨文化对话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七月十七日至廿一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召开了首次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作者及民族民间文学学者共九十六人,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这些论文有对一般神话学理论问题的探讨,有对我国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有国内神话和国外神话的比较研究,还有就某一民族,某一神话作品的研究和辩伪。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神话作了比较全面、有益的理论研究。讨论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叶(1901-1950)是中国神话学研究的起步、发展阶段,研究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是中国神话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二是西方神话理论的译介.本文拟从这两方面入手,对这一时期中国神话研究者的资料搜集与理论译介工作做一扼要勾勒,以期揭示中国神话学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当时研究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学的开拓与发展,和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引进和吸收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刺激,就不会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学。从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文化学理论开始逐渐被引介到中国,并很快应用到历史学领域。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对西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更加频繁起来,对中国历史学的影响也愈加凸显,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领域。但此前的研究大多为个案研究,至今没有学人对这个问题从宏观上加以阐述,本文将就中国历史学对文化学理论的吸收过程与运用作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5.
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江帆 《民俗研究》2001,(2):61-71
口承故事是人民大众以口头形式创作并承传的各类散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统称,具体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如果翻阅我国口承故事的研究历史,不难发现,当属民俗学始终持有这一学科传统和学术优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出版了大批故事文本,更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与热情,使我国口承故事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讨论已进行了两期,为使讨论进一步深入,以后将按一定专题作有重点的讨论,诸如民族民间文学的文艺学、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的学科价值等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7.
正希腊神话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关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对希腊神话的形成和流传过程予以全面而准确解析的却并不多。《希腊神话的性质》一书填补了这一缺憾。作者杰弗里·史蒂芬·柯克(Geoffrey Stephen Kirk,1921-2003)是著名的英国古典学学者,从1974起担任剑桥大学第35任皇家古希腊讲座教授,直到1982年退休,一直从事古希腊文学与神话学的研究。本书出版于1974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学界对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投入了不少关注,但大多集中于概念界定、媒体影响和特征辨识等方面。这些成果展现了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应有的当代性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表现出了感悟式、表面化、零散性的特征,缺乏系统性理论阐述、交叉性学科探讨、实操性实践指导等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金人 《文史春秋》2012,(5):26-32
陈垣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在宗教史研究上成就空前,在元史研究上超越前人,而且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卓有建树,在目录学、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史源学诸多领域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开创性成就,泽惠后人。特别是他敦品励学、自强不息的刻苦治学精神与谦逊审慎、求是寻真的优良学风影响了一代代学人,播雨杏坛,绛帐春风70年,化育出一大批文史英才,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一段令人称羡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受文学革命影响而蓬勃发展,积极承担启蒙使命,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多所大学开设了民间文学类课程。这些课程真实地反映了民间文学教育在其草创之初的积极探索状态,彰显了民间文学多重的价值和强大的影响。挖掘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类课程史料,总结民间文学教育的发展特点,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并探索深层原因,这对于在新时代积极推进民间文学类课程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民间文学教育优势,推动民间文学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