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在河南汲县山彪镇一号战国大墓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钅监)两器形制相同,大小接近,器表皆以金属镶嵌手法,饰有内容相同的水陆攻战纹图案。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战国墓中出土青铜壶一件,器表亦饰有金属镶嵌纹样,图案内容包括习射,采桑、宴乐武舞,弋射和水陆攻战图象等。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传世品青铜壶一件,其形制、花纹与成都百花潭所出青铜壶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2.
成都京川饭店战国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川饭店位于成都市西郊百花潭附近,西距百花潭中学800米左右。1986年1月,饭店基建时发现一批战国青铜器,我馆前往调查,得知青铜器出土处为一竖穴土坑墓,但墓被毁严重,大小、葬式及器物位置等情况均不明。随葬品中,陶器仅存陶轮2件,其余皆为青铜器,计31件,有兵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现分述如下。铜戈5件,分4式。工式1件。援略呈等腰三角形,中起脊,近阑处上有二长方形穿,中有一圆穿,下阑残。长方形内上有一心形穿。通长22.7、  相似文献   

3.
蜀笺,是一种供人们题诗、写信用的木刻水印、色彩精美的纸张。早在唐朝时,盛产于成都城西南郊的浣花溪、百花潭、因而又称为浣花笺。蜀笺也是四川的传统工艺品,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4.
文博简讯     
《文物》1965,(7)
武汉市有关单位,自1964年到1965年春,共清理了五批铜器。在这些古代铜器当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容器罍、鼎、壶,古兵器剑、戈、矛和由汉代至宋代的各式铜镜等许多件。在1965年1月的一次清理中,发现了山件铸有铭文的小型铜鼎,通高17、口径16.5厘米。侈耳蹄足,鼎腹的外面饰有回纹和环带纹各一周(图一)。  相似文献   

5.
战国铜器上的“高禖”图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战国铜器上的“高禖”图考郑志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中学一号墓出土一件铜壶。此壶形制并没什么特异之处,唯其腹部满饰用铅类矿物质错成的图象(图一)最为引人瞩目。整幅画面被三条带纹分成几组,其中腹右上部的画面一般都认为是表现“采桑”的现实生活的。发掘报告...  相似文献   

6.
1956年春,成都市郊百花潭中学在扩建校舍时,发现了一批战国时期的土坑墓。四川省博物馆在清理时,在10号墓中出土铜器47件,其中有1件通体用金属嵌错宴乐水陆攻战图象的铜壶最为精美。这件铜壶通高40、口径13.4、腹径26.5、足高2厘米。肩上有兽面衔环。有盖,盖面微拱,上有三个鸭形钮。壶身以三条带纹分为四层,并用金属嵌错为八组精美的图像。画面分别是习射、采桑、宴乐、弋射、狩猎、捕鱼、水陆攻战等内容,整个图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是研究当时有关生产、生活、战争、服饰、礼仪等的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7.
杜甫在新津     
公元760年暮春,草长莺飞,树绿花红。在成都浣花溪西头、百花潭北面,49岁的杜甫带领妻子和七八岁的女儿像飞鸟语燕忙碌筑新巢,靠朋友亲戚的鼎力帮助,依着一棵二百年的楠树,很快地用茅草盖起一座自家的背向锦城的小巧玲珑的草堂,结庐锦水边,安居下来。从此,这座朴素简陋的草堂,就成为中国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了。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5,(4)
1965年9月,秦安县叶堡公社杨家沟生产队社员在村南二华里的石家坬山坡上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葬,省博物馆派人进行了清理。杨家沟生产队位于秦安县城西北三十华里,东临葫芦河,西接郭嘉镇,华双公路由村北经过。该墓在石家坬山坡一块较平坦的台地上,由于历年的农田基本建设,这一台地已成为规整的大寨式水平梯田。从1965年9月至1966年初,先后共清理了六座唐代墓葬,同时,为了弄清这个地区古墓葬的分布情况,又用探铲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9.
上蔡宋墓     
1965年11月中旬,在河南上蔡县城西南约1公里的耕田里,发现一座砖室古墓。经与县文化馆的同志一起,在墓内不断涌水的情况下,进行了清理工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65年4、5月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与襄汾县文化馆联合对襄汾县荆村沟、上庄、西郭等村在农田生产和砖厂生产中发现的3座金代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图一)。现将有关收获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蒙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65年及1976年,昭乌达盟赤峰县三眼井公社社员,在村西半华里的山坡上先后发现两座元代壁画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随即进行了清理,分别编为M1,M2号。  相似文献   

12.
湖南韶山灌区湘乡东周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韶山灌区大型水利工程,是1965年在华国锋同志直接领导下兴建的。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华国锋同志关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我们组织了韶山灌区文物工作队,紧密配合工程建设,对灌区文物古迹及时进行了勘察、发掘和清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仅在湘乡县就清理了东周墓七十六座(图一)。这些东周墓,可分早、中、晚三期,现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3.
郑州西郊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该市伏牛南路西侧的冶金部金属制品研究院和百花里路西第十九中学院内清理2座唐墓,编号为94ZFJM1、94ZBX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伏牛南路唐墓 1.墓葬形制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5)
栖霞县松山人民公社大北庄大队社员,于1965年11月5日,在村北修路时发现一座古墓,1966年3月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大北庄位于栖霞城东北二十公里,古墓在村北20米处。墓的东南角因修路被破坏。墓系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口不详,墓  相似文献   

15.
一、器物的出土地点及特征 福州出土的唐末五代白瓷,均来之“闽国”首户王氏家族的墓葬。 1965年,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派员对业已暴露盗洞口的第三任闽王王延钧之妻刘华墓圹进行发掘清理。在出土的十三件陶瓷器中,仅有一件是白釉敞口瓷碗。  相似文献   

16.
南京人台山东晋兴之夫妇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65,(6)
1965年1月18日,燕子矶区人台山发现古墓一座,我会随即派员前往配合清理发掘。人台山位于北郊新民门外1公里余的大庙人民公社大庙乡境内,西距下关车站约2—3公里,北距长江不远。山为东西向。墓位于山正中之南麓半山坡上,埋葬很深,距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博物馆的《成都百花潭中学十号墓发掘记》介绍了该墓出土的一件铜壶。这件壶高40厘米,通体用金属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象,生动地反映出古代社会生活的若干侧面,是当时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珍品。壶上的种种画面,对历史研究很有价值;同时,这种嵌错铜器在成都发现,又对探索四川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温州北宋白象塔于1965年拆除,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因第二年时逢“文革”未及整理和发表清理报告。直至1987年才于《文物》第5期发表《温州市白象塔清理报告》、《温州市白象塔北宋彩塑艺术》、《早期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见证——温州市白象塔北宋佛经残叶介绍》。本文就白象塔出土北宋砖雕像的铭文、造型、服饰、工艺等方面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法门寺地宫从漫道踏步十一阶开始,铺撒了大量的货币,经过清理,初步汇总,完整成形的24450枚,还有一部分破碎和锈蚀不能清理的,共计约25000余枚。这批货币,是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地宫封闭时撒进去的。它以开元钱为主,经初步清理,计有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韩元重宝、半两、五铢、货泉、布泉、大泉五十等品类。唐代早期开元钱品相繁杂:“会昌开元钱”就发现已有“京,润,兴、洛、洪、昌、蓝、鄂、兖、平、梁、宣、襄、越、潭、梓、广”十七类。乾元钱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9,(8)
杜甫草堂在成都新西门外浣花溪畔,出城过百花潭,经青羊宫,沿溪上溯不远的地方。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年末,杜甫结束了他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来到了成都浣花溪畔的浣花溪寺。第二年春(唐肃宗七元元年),杜甫得到友人的帮助,在浣花溪畔营建草堂。他在这里住到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5月,率家乘舟东下,永久离开了草堂。他在"去蜀"一诗中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在这五年半的时间里,除去他去梓州、閬州的一年零九个月,杜甫在草堂实际只住了三年多的时间。但这块地方后来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