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路行空     
甘隆-南山口南山口位于格尔木市以南30公里,1984年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格尔木段建成通车后,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和冻土技术方面的制约被迫暂停施工,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段仅向南延伸30公里修建至南山口。此后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等待,终于在2001年6月29日开始了新的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自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一期工程长814公里西宁至格尔木(1974年全面开工。1984年通车运营)。二期工程长1142公里格尔木至拉萨(2001年6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通车运营)。后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建设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7,(7)
<正>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84年投入运营。2001年6月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工程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
4月14日晚,奔西宁,西安转机。偶遇一位囊谦县的仁波切,他赠给在场每一位记者一件小小的吉祥物。去往西宁的飞机晚点3个小时了,在机场负责人又一次不紧不慢地搪塞后,那位之前一直羞涩地坐在一边的仁波切的弟子,终于爆发:“我们必须要走!死在这里我们也要走!”半小时后,广播登机!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1日.从北京首发的列车经西宁、格尔木.进到了拉萨。从此改变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西藏,对于国内外游客来说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6.
为了那些无助的孩子──访拉萨西郊杰素丹珍保育院吴祎杰素丹珍(右一)、“阿妈”(后排)和孩子们在一起。吴摄1994年,一个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的秋日,我们到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的杰素丹珍保育院采访。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官员旺朗先生为我们驾车随行。他说,保育院...  相似文献   

7.
我简直不敢相信,刚刚过去的12月27日,“三家村”的最后一位幸存者──廖沫沙先生已经先我们而去整整6年了!这是一位多么慈祥善良的老人,学识渊博的学者,疾恶如仇的斗士。我深深地怀念他,不仅是因为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痛失一位对中国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  相似文献   

8.
在河边转悠的人 从T265卧铺车厢的窗户看出去,内地平淡的景色逐渐变得越来越像你在所有西藏风光摄影图片上所看到的那种鲜艳和强烈。这是8月,白雪覆盖的玉珠峰在广袤的高原上看起来,并没有她海拔6178米身段该有的挺拔。列车从格尔木开始供氧,广播里徐千雅的那首《坐上火车去拉萨》,让我隐约觉得呼吸有些不畅。我喜欢乘火车离开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高山 《丝绸之路》2009,(7):28-35
这是我第二次自驾这辆切诺基去西藏了。2002年6月和几位朋友驾车去过一次。那次的行程不远,只去了拉萨,山南、日喀则便原路返回了。此次行车的路线是这样的:2006年7月23日从敦煌出发,南下格尔木沿青藏线到拉萨,最后从昌部北上玉树,从另一条青藏线返回敦煌。  相似文献   

10.
画家裴庄欣曾在1994年重回西藏,尽管由于物质文明和商品化的进程,熟悉的环境变化了,但是他觉得“并没有失落感”。这一次他没有去拉萨以外的地方,虽然有点怅惘,但是他说“并不悲伤”。他觉得“连我自己都变了,连自己也不是中国国籍了,为什么要求这里的一切不会改变?”他说“我们没有必要感叹中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羌塘汉子的生意经旺堆在那曲草原,在拉萨,在西藏,卓达都是这样一位汉子:他带着一个随时可能要他命的恶魔──“源割大肿瘤”,投身在发展藏北高原牧业经济的宏伟事业中。卓达中等身材,说话稳健持重,黝黑的脸上,一双时时精光四射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精明人。198...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新世纪的拉萨──拉萨城市建设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公元633 年,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 建寺庙、筑河渠、修道路,奠定 了拉萨早期的城区雏形。公元647车驰名中外的大昭寺建成后,便用“惹萨”命名。“惹”藏语意为山羊,“萨”意为土,因为大昭寺初建时为沼泽湖塘之地,史有:“白山羊负土填湖”之说所以叫“惹萨”。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的传播,公元823年后,“圣地”──拉萨之名随之传开,慢慢取代了原名“惹萨”。 近1400年前拉萨形成建都后,一直是西藏地区的首府,全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佛教“圣地”。从历史角度去观察拉萨过去的一切…  相似文献   

13.
感受西藏     
提起西藏,我砰然心动。"黄金屋"中关于雪域童话般的描述,谜一样的藏传佛教,还有巍峨的雪山,高原的蓝天白云,无不令我暇思万千。当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在暑期相约结伴赴藏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作出这个决定时离出发时间已经很近了。听说还有德国同学与我们踏歌同行,对西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新结识的藏族朋友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西宁,在西宁又坐上了"豪华大客",开始了我们为期一个月的西藏之旅。汽车在格尔木休整时,一些藏民便陆续上车。上车的藏族有的穿着厚重的藏装,腰间别着长长的藏刀,有的则穿着绛红色袈裟,看起来…  相似文献   

14.
路生  祁晓峰 《丝绸之路》2005,(11):59-61
我和西宁祁晓峰老师去格尔木是去年5月份的事情了。那时,季节已进入夏初,但青藏高原仍是一片洪荒,遒劲的风从车窗外钻过不定期,落在人身上感觉还是有些冷。  相似文献   

15.
《旅游》2001,(3)
狂啖无鳞鱼 西宁至格尔木的火车,在路过青海湖边的几个小站时,总有当地居民在车窗下兜售炸鱼,五毛或一元一条。我吃过,味道比鲤鲢好点,骨刺却很简练。车上的人说,这鱼都是从青海湖里打的,没有鳞,都叫它青海湖鲤鱼。可惜买的炸鱼被裹在一层面里,看不出这鱼的皮肤到底是有鳞还有“裸体”。有的乘客买的一条炸鱼可能不太新鲜,他闻了闻就骂了一声并将鱼扣出了窗外。落地的炸鱼即刻被人拾起,转而卖到别的车厢去了。青海湖是咸水,出产的这种无鳞鱼,据说在西宁的菜市上有售,几块钱一斤。 高原上的湖泊多为盐湖,据说无鳞鱼也是高原上…  相似文献   

16.
众望所归──三位归国藏胞访谈录朗杰,多穷藏族有句俗语:听话要听老人言,饮茶要品茶滋味。笔者近日在拉萨访问了年过七旬的3位归国定居的藏胞。尽管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叶落归根。丹巴赤列说:“仅仅嘴上说,等于水上泡”在拉萨八廓街南侧居...  相似文献   

17.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6,(6):90-91
《西藏研究》百期刊庆座谈会在拉萨举行,两岸三地专家相聚林芝探讨生态问题,全国藏报刊业务协作会议在西宁举办,“西藏物展”在德国举办,西藏划定7大生态区,“西藏24小时摄影图片展”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举办,西藏90位农牧民首次出远门乘火车来京演出,[编按]  相似文献   

18.
西藏民主改革事业的功臣之一阿沛·阿旺晋美老人在北京辞世的消息传到拉萨,让西藏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斯朗格列一时间不知所措,他声音哽咽地说:“我们失去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藏族人民的儿子,这是我们事业的巨大损失,是民族工作的损失我悲痛万分。”  相似文献   

19.
北京秦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13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我就不……”有一次,他打伤了邻居家的小孩,我们命令他去赔礼道歉,他却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对、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吗?  相似文献   

20.
阳光·天堂     
朋友,你从哪儿来并不重要.重要 的是.我知道你将要去拉萨。将 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彻底回到拉萨──回到我们已经渴望很久的心灵之家. 雪山──圣洁无垠; 经幡──智慧高擎着朝圣的旗帜; 寺庙──宗教的空气; 信徒───理想和手掌总是高高在上; 转经筒──从左至右组装一部封闭的史诗; 拉萨河──渗透灵魂; 天──蓝得似一面湖水也像母亲的心灵: 云──条通天的哈达。托起吉祥; 月──引导你遐思或回忆; 人──真诚如贴心的酒; 这里制造了如此奇迹.也制造了无限永恒.我想这座没有阴影的城市是你所走过的任何一座城市里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