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屯 《巴蜀史志》2000,(1):32-32
拙作《嫘祖圣地碑判读札记》在《巴蜀史志》1999年第6期发表后,盐亭的部分嫘祖研究持有异议。  相似文献   

2.
为嫘祖立传涉及炎黄二族为主的国家形式。龙图腾的构建,丝绸文化的创始,炎黄二族联姻等重大历史。父系社会中嫘祖文化湮没数千年。为使《岷皤既艺》(见《禹贡》)中嫘祖文化、岐伯医药,从巴蜀走向全国、世界,凝聚中华民族七千万海外华人之心。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特为嫘祖立传。  相似文献   

3.
嫘祖养蚕和桑蚕的宗教意义孙其刚一、嫘祖养蚕传说的含义嫘祖养蚕的传说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宋·罗泌《路史·后纪五》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又云:“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胜。”王祯《农书》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  相似文献   

4.
黄清发 《文献》2004,(4):236-243
笔者前因阅读唐人碑志,其中所得已整理为《读唐人碑志札记》①,此后又陆续发现碑志中的一些零碎材料,从中或可窥唐时风尚,或可补前贤论碑志文体之阙,特将之拾掇成篇,名之曰《续读唐人碑志札记》,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6,(1)
从《分水访碑录》《丽水宋元墓志集录》《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栝苍金石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墓志汇编》诸书中,可辑录《全宋文》未收宋人碑志五十七篇,这其中包括王缙、何澹、洪迈等名臣文人之作,可补当时士人仕履与交游。而有关丽水何氏、叶氏、潘氏等家族的碑志,亦对宋代社会史研究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读《巴蜀史志》2000年1期老屯的《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下称《意见》)后,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特提出几点意见:一、赵蕤《唐碑》不避讳玄宗“隆、基”二字,证明《唐碑》确为赵蕤所撰,非《意见》所言伪作:《意见》言《唐碑》中“典礼之隆”、“奠国基”,犯了玄宗隆基之讳,断言《唐碑》为伪作,从而否定嫘祖故里在盐亭。  相似文献   

7.
碑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别碑志主要是辨别真伪和断代。碑志大部分都有年款,如《慧坚禅师碑》,唐元和年刻,《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刻,《开成石经》,唐开成二年刻,《美原神泉诗序碑》,唐垂拱四年刻,《三坟记碑》,唐大历二年刻,宋代又重刻,《御史台精舍碑》,唐开元十一年刻,《大智禅师碑》,  相似文献   

8.
正《广西田东么会洞早更新世遗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170页,约28.4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19页。定价180元。本书对广西田东布兵盆地么会洞遗址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古猿化石(新种)、巨猿化石、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以及时代可能稍晚的石制品进行了综合研究。么会洞遗址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化石证据,将对早期人类的起源与  相似文献   

9.
老屯 《巴蜀史志》2000,(2):39-40
我的那篇小文《嫘祖圣地碑判读札记》发表后,蔡正邦先生写了《嫘祖圣地碑文判读札记读后感》(下称A文)予以驳斥,我只写了一篇更短的文章《嫘祖研究补充意见》作为答复,让读者自判是非。不意蔡先生又写了《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的几点意见》(下称B文),言辞更加激烈,有些话已超出论题的本身。本来有了不同意见,辩论是必要的,因为辩论也是一种切磋,可以明晰平常未曾注意到的细节;但辩论必经遵守规则,不然它就进行不下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距今四、五十万年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1963—1964年在陕西发现距今八十万年兰田人下颌骨和头盖骨化石,1965年在云南发现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人两颗牙齿化石,1980年在安徽和县发现距今三、四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1982年又在山东沂源找到四、五十万年的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见1982年5月7日《光明日报》)。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西南、西北、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毛泽东选集》二卷615页) 在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北京人化石发现得最早,材料也最丰富,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古人类化石发现最多的一处遗址。是研究古人类化石的一个重要宝库。周口店龙骨山被誉为“猿人之家”,驰名中外。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11.
黄帝婚蜀族嫘祖诞盐亭衡平一、螺祖生地西陵的探索《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正义》注:“酉陵,国名也。”后世注家皆未指明它在何处。《史记·楚世家》亦载有一西陵:“二十年,秦...  相似文献   

12.
1989年l1月,在河南省生产工具史学会听报告,一个专家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蚕丝生产工具史的阐述,要从嫘祖缫丝研究起。嫘祖究竟是哪里人?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才好。”他的结论是:“‘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轩辕本纪》)西陵氏,古代多以地为...  相似文献   

13.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轩辕之丘在何处,《史记》没有说明,因此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根据若干历史资料、近十余年四川省社科院旗下嫘祖文化促进会的探讨和四川发掘的物证及作者现场考证,可以证明:黄帝诞生在四川。  相似文献   

14.
谱系是继续深化研究中古士族的重要问题。中古士族谱系建构的整体特征表现为:六朝的森严有序和隋唐的虚实相间。传世文献和碑志资料关于士族谱系的记载模式也截然不同:中古时期的正史列传经常溯及高祖以内具有血缘关系的真实祖先,而碑志则攀附人为构造、乱中有序的虚拟祖先。北朝隋唐郭氏碑志所见的祖先建构,往往包括具有血缘关系的真实祖先和没有血缘关系的想象祖先。散居各地的郭氏成员,往往追认当地的同姓长官为祖先。唐代郭子仪家族将亦真亦幻的汉代冯翊太守郭孟儒塑造为排他性的祖先,正是这种复杂现象的集中反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固然本于《元和姓纂》,但两书内容前后交错,互为补充;前者同时还参考了行状、谱牒和碑志等资料。中古时期的谱牒、家状和碑志等资料共同成为两大姓氏书的主要史源。中古士族祖先建构的虚实变化,见证了士族阶层和政治社会极为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七至十世纪,有不少来自朝鲜半岛的使者及僧人入唐学习、求法,他们学成归国后名声大噪,留下了大量石刻碑志,既是朝鲜半岛数百年的文化沉淀,也是研究中朝历史关系的重要史料。2022年12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拜根兴教授专著《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整理研究》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在总体考察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研究现状之余,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83篇石刻碑志及10篇相关研究论文。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览读唐宋之初朝鲜半岛的金石碑志,获取相关前沿动态及专门研究成果。既是资料汇编,又是论文结集,为探讨中朝关系史及佛教史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仰韶文化与大溪文化的交流看黄帝与嫘祖的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仰韶文化与大溪文化的交流看黄帝与嫘祖的传说王震中在古史传说的研究中,关于黄帝与嫘祖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学者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而过.究其原因,大概一是可供研究的资料甚为简略;二是若承认《史记》所载的黄帝与嫘祖及其后裔的关系,则势必影响传说史料中黄帝与其...  相似文献   

17.
1995年第11期《物》上刊载有《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一,中附录有墓中发现的一方碑志。墓主王公淑,字均,太原人,生于建中元年(780年),卒于大中二年(848年)。王公淑的曾祖王亮、祖父王连、父王戬,除王戬为自身外,其余诸人均曾任职于幕府。曾祖王亮曾任幽州节度衙前都虞侯,祖父王连曾任卢龙节度要籍,王公淑则历任幽州节度要籍、卢龙节度巡官、幽州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卢龙留后、营府都督、柳城军使、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妫州刺史、防御军使等。以上诸人两《唐书》无传,郁贤皓先生的《唐刺史考》对王公淑亦未加收录。在此意义上,此碑志对郁先生的大作可有所补充,但其价值决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研究卢龙节度使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仝相卿 《史学月刊》2023,(6):131-136
<正>近年来,随着大量新出土墓志的公布,继之而起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史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正如仇鹿鸣指出的,“新出碑志的发现虽然数量上极为惊人,但总体而言,更多的是量的积累,而无质的突破,往往被视为传世文献的附庸与补充,缺少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与反思”(仇鹿鸣:《十余年来中古墓志整理与刊布情况述评》,包伟民、刘后滨主编:《唐宋历史评论》第4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4页)。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99年第6期刊发的老屯《嫘祖圣地碑判读札记》后,引起读反响。本刊欢迎学术争鸣,以倡导良好的学风。至于作的章均为作的观点,不代表编辑部意见。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俗形成的社会根源张寿棋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z期233页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王文宝 (民族文化》1983年2期11页民俗学及其作用钟敬文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2期76页试论民俗的传承、传播与新民俗王汝澜 《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3期89页民俗·历史·生活王兵翔 《民族文化》1983年4期14页浅谈民俗学姜永兴 《民族文化》1953年5期31页民俗学的起源、发展和动态、杨成志 《民族研究》1983年s期55页民俗学和民族学杨望 《民族团结》1983年6期34页民俗和民俗学张紫晨 《百科知识》1983年9期8页我国民俗学发展李德芳 ‘百科知识》1983年9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