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盂之水──渭水源寄情李云鹏故乡于我其实是陌生的。许多乡人口上唱得很响的“景”,我竟是从未到过。比如前些年一位南方文土到过且夸说“绝胜江南风光”的解板沟,便是我艳羡很久,至今犹未涉足的梦。少年时就离开故乡的一个乡下孩子,童年的活动天地就只那浅陋的乡街...  相似文献   

2.
沈阳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许多近年没有到过沈阳的人对此感到诧异。提起园林、园艺,人们首先想到的一般是江南,地处北方、曾经“傻大黑粗”的沈阳怎么会与园艺博览会而且是“世界”的联系在一起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绿色是春天的色调。而要说起春天的绿,人们会很容易想到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绿树村边合”,“翠竹入幽径”……春天的江南,就像在绿色里浸泡过的,满世界都碧绿透了。那春天的大西北呢,那绿恐怕就大为逊色了吧?其实,西北的绿色也自有它动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又见春如许     
杨大洲 《旅游》2002,(3):38-39
我做过一个关于江浙地区 民俗风情的专题《杏花·烟雨·江南》,为此曾寻访了许多淳朴、秀美的水乡村落。这里介绍的就是一条我非常喜欢也极有特色 的路线。 古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又 见春如许”。  相似文献   

5.
艾未未设计,金庸撰写馆名 “隐居”着的江南会,幽静地藏身于杭州西湖边。白墙墨瓦,檀木门窗,七座小楼,临西湖而建,依北斗星序列排开,这就是杭州西湖边的顶级会所——江南会。会所里到处可以寻到名人的踪迹,马云、陈天桥、丁磊、宋卫平、鲁伟鼎、沈国军、郭广昌、冯根生是会所的发起会员。据称,会所正在拟一张只能使用一次的“江南令”,若遇非常难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杂志曾在1999年4月号 2000 年3月号分别做过“烟花三月下 江南”和“婉约江南”两篇文章当时北青报一女记者曾兴致盈盈地在电话中说,我看了以后心-都-乱-了。是啊,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该有多少令人心旌摇弋的浪漫情韵等待我们呢! 作为“采风录”栏目之“古风深藏”版,如果不为您推出江南古镇作为其中代表,恐怕此宴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尽管周庄啊、 直啊、苏杭啊已经是熟得不能再熟的江南水乡,但此际为您推出的当是集江南古镇之大成者,该是喜爱寻求宁静,浸淫古风之旅人必去玩味的所在。 其实历史上所说的江南…  相似文献   

7.
一、结婚 1936年,我结婚了。 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我一点不看重它!我拒绝了那个把我当“干女儿”来监护的老板的供养。回绝了家有万贯资产的留洋阔少的纠缠,而且还无视“干娘”  相似文献   

8.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9.
我的西安     
我不是西安人,和西安也无任何瓜葛,也从来没有真的到过西安,就冒冒然地损其为己有,也许已经被某些正宗西安人(如我的笔友之流)“腹诽”或“痛骂出声”了:好大的胆子!其实鄙人极胆小,但皮厚,且两地相隔千里、便有些有恃无恐起来、颇有些小人得意之嫌。但我对西安的“这段情“由来已久,其中确实是有原委的,且容我慢慢道来。我看惯了江南的小小山丘、古镇水乡、古典园林,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北方大漠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崇山峻岭、黄土地及深沉苍凉时“信天游”有着无比的向往。不知道这是否有点“离经叛道…  相似文献   

10.
这里是江南     
这里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江南,“采莲南塘秋”的江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诗的江南。雨丝丝,路绵绵,风轻轻,水柔柔。绿绿的波,旧旧的船,短短的桥,窄窄的街,老老的屋,美美的味,串成了长长的历史,又缩成了小小的镇子,被安放在江南暗暗的天空下,镇子叫周庄。踏着栗色窄小的石板路,嗅着水气清弥的味道,望着木制的回廊,镂花的格窗,白壁上挂着水渍,白壁下粘着青苔,青苔上附着露水,露水里映着灰瓦,灰瓦排成了马头墙,马头墙里是“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庭院。庭院里有  相似文献   

11.
耶苦扎散记     
听说家乡要恢复间断了十六个年头的节日——“耶苦扎”,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耶苦扎”是我们哈尼族每年农历六月间属牛日开始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和“嘎他帕”(过新年)一样隆重、热闹。可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这个节日被宣判为“四旧”而破除了。又到了过“耶苦扎”的日子。这几年,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群众生活的提高,很多地方已恢复过这个节日了,而我的家乡则是第一次。回忆儿时参加这节日的情景,我的  相似文献   

12.
买钻历怪记     
我是委托一家名叫“江南”的旅行社安排行程的。因为我所持的是因私护照,所以旅行社安排我自己从深圳出关,与香港导游徐小姐在湘洋公园会面。正当我又打电话的时候,跑来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老远就冲我招手,气喘嘘嘘地说:“是姜小姐吧?吃过午饭没有,我给你去买点儿什么吃的”没有肤色的隔阂,没有语言的障碍,一切都采的那么自然,就像一家人一样,使我远途之旅的担心最得多余了。在香港只停留1天半的时间,吃过晚饭,我们吹着海风,眺望着华灯初上的香港,心旷神抬。夜光下,徐小姐一边给我们讲当地的趣闻联事,一边不停地用手…  相似文献   

13.
镇江的地理位置与形势颇为独特,它位于长江下游南岸而滨江,是典型的江南名城。不过,镇江虽属江南之一族,但它却又是处于江南地域的北方边缘地带,与素有楚地之称的扬州隔江相望,因此,就其地理位置与形势而言.它便自然形成了一个“吴头楚尾”的特殊名称。  相似文献   

14.
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个人的教学情况,讲三个问题。一、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问题我原来是教中国古代史的,不曾系统学过史学史。“文革”以后,自学史学史,两年后居然走上中国史学史的课堂。我深感到史学史课程之重要。它能推动通史教学与研究的深入发展;它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这次去南方采访,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已经到过三次的韶山。因为那里,有个由来已久的“谜”一般神奇的地方,始终深深地吸引着我。它,就是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曾提及的“西方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之为“滴水洞”。多年来,它一直被视为“绝密禁区”,普通游客是根本无法靠近的。滴水洞三面环山,“藏”在南北约一公里的山冲内。其实,这里既非山洞,也非溶洞。据说,原来确有个终年泉水不断、响声悦耳的“洞”,只因修建韶山水库,被埋在了龙头山堤坝处。走进滴水洞,首先是一座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的别致门楼。造型如水帘瀑布,…  相似文献   

16.
一位编辑送给我几页沉迷于买六合彩的人被弄得神魂颠倒的材料。在他们心目中,一幅字画,报纸上一幅标题图片等等,都暗藏着彩票号码的玄机。这些材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21世纪竟还有这种“新人旧事”发生。我马上联想到60年代某些人能从一幅画中发现“反动标语”的“特异功能”,联想到历史上反复发生过的关于图谶之类“预言”的故事。这类故事,大概是读书太少,我从未在外国历史中见到过。可不可以说它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呢?如果是,倒确实值得研究一番。咱们的二十四史大都有《五行志》,其中大部分记下不少奇奇怪怪的自然现象和民谣之类…  相似文献   

17.
潘越  张永龄 《旅游》2004,(3):73-75
一提长城,人们会立刻想到象征中国、闻名于世的万里长城。没想到,山清水秀的浙江临海竟然也有长城,而且连文物专家、中国长城学会会长罗哲文也誊之为“江南八达岭”。趁十月末至冬月初举行中国江南长城节之际,我飞赴临海,一睹了“江南长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结婚以后     
1936年,我结婚了.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我一点不看重它!我拒绝了那个把我当“干女儿”来监护的老板的供养.回绝了家有万贯资产的留洋阔少的纠缠,而且还无视“干娘”们的多  相似文献   

19.
贵超红 《神州》2020,(1):199-199
按常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定的度,“疯”字是无论如何与到了一定年龄的人联系不上的。可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做事是否有度非年龄原因,而是性情使然。“我的体育被英语老师教过……”曾经有人调侃“你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而如今被一位英语老师改成了“我的体育被英语老师教过……”,而那位英语老师,就是六(7)班的班主任——我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到1937年之间,我在苏州做新闻工作;1947年到1948年之间,我又在苏州做过一个时期新闻工作。相隔10年,一在抗战之前,一在抗战之后,但到现在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就现在的回忆,写下一点当时的情形,以响应征集文史资料的号召。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论历史,苏州要比上海早得多了。上海的兴起和南京成为国民党政府的首都,这使得苏州相形见绌,她逐渐成为内地的一个中等城市。但是无论如何,她仍不失为江南的文化中心,闪耀着她特有的光辉。在抗战以前,除了上海、南京之外,在京沪线上,苏州的新闻事业也比较发达。1935年时,当时苏州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