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人评说的张学良张学良将军是很自谦的,远在1928年就曾以笔墨自遣:“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就是到了晚年,他依然借诗明志,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抑或是暮年的张学良将军真的到了视“世事如浮云”的境界,他多次向新闻媒体坦言,他的一生任人评说,从不答辩。然而由于历史或张学良将军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他那光明磊落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疑点。多年以来,这些疑点不仅成了史学界争论的焦点,而且也很自然地变成我此次美国之行的采访重心。我回到北京之后,向有关的朋友谈…  相似文献   

2.
乔辉 《南京史志》2009,(1):27-28
儿子今年17岁,上高二了。每到周末回家,不是上网,就是去找他的“狐朋狗友”打篮球,从不看书学习。 我知道儿子不属于那种极少数的应试教育天才,学习成绩和他的智商基本是同步的,因此只希望儿子能懂事、能尽力,不要在高考时留下人生遗憾。  相似文献   

3.
卢国模 《纵横》2010,(12):26-27
20世纪40年代,常有许多父亲的朋友到我家造访,梁漱溟伯伯也在其中。记得当时他人很清瘦,戴了一副金边眼镜,衣着朴素而古板——每次都很规整地穿一身长袍和黑马褂,一副不苟言笑的老夫子相。每逢他来时,我都是极其恭敬地对他行个90度鞠躬礼。他也极客气地点个头,偶尔对我微笑一下,但从不和我多说一句话,让我每次都感到很失望。  相似文献   

4.
浩然与我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1,(5):117-125
赝品结缘 “清心乐道,自然人生。”这是浩然从他三河县的蜗居泥土巢给我寄来的一幅字。我将其出示朋友欣赏,他们都好奇地问我,你又从没为浩然出过书,他又从不事书法活动,缘何专为你写这张条幅?我说,这是他还20年前欠我的一笔“冤枉债”。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下旬,北京来电说,胡克实同志于6月27日深夜不幸逝世。接到这个噩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月的上旬,我们到北京时,还到医院里探望过克实同志。当时,他的病情已趋于稳定。一见面,他立刻叫出我的名字。他坐上轮椅,我推着他在医院的走廊里转了几圈,他很高兴。怎么过了20多  相似文献   

6.
桂月汀是北京的满族人,自幼聪明、伶俐,在青年时期被当时进士出身的内阁学土宝菽宏看中,把女儿许配给他,住在了东四九条的宝二爷家的西跨院。辛亥革命后,他致力于研究我国历代名窑瓷器,成为北京有名的古玩鉴赏、收藏家。买古玩者请他代购,卖古玩者请他鉴定,从不说假话,对不懂的事也不装懂,人们尊称他为“桂三爷”,很  相似文献   

7.
彭洁清 《百年潮》2007,(11):56-61
1960年前后,我和我先生姚桐斌散步时,远远看见一位身材高、瘦,腰板挺得笔直的年轻人。我先生对我说:“他就是孙家栋,连苏联专家都佩服他。”这句话给我印象甚深,因为我先生平时少言寡语,不但对他的工作只字不提,也从不谈论他的同事,为何他对孙家栋却另眼相看呢?  相似文献   

8.
看到《好家长的理想标准》,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亲。父亲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现在想想,给我印象深刻的,常常不是他说的什么什么豪言壮语,而是他那种带着由衷的谦和的沉默。父亲16岁参加新四军,虽然后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医,转业到地方后工作也很优秀,得到许多奖状以及脸盆、热水瓶之类的奖品,但从不声张。我初中毕业,并且是班里唯一考入高中的应届生,我跑到父亲工作的医院,把消息告  相似文献   

9.
王洪彬 《丝绸之路》2009,(19):62-63
以前,我从不知道在山西除了有个“娘子关”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叫“偏关”,那是在认识了画家岳五海之后才得知的。因为他是偏关人。也许,“偏关”这两个字与岳五海有所前定,并始终贯穿在他的人生轨迹之中。从偏关小县到昆仑山下镇守边关,他凭着一腔热血和赤诚,集长城之正气,携黄河之坦荡,20多年沐昆仑之浩气,浴大漠之雄风,  相似文献   

10.
李运昌 《神州》2008,(3):48-51
1925年秋天,我17岁,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乐亭县党组织就派我和另一个人到苏联去学习。党的负责人把一封介绍信交到我手里,说:"到北京去,找李大钊同志!"听说要去找李大钊同志,我心里非常高兴。他的家大黑坨村离我的家只有8里地。他在我们那一带相当有名,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有关他的故事。他少年时就才思敏捷,能文善诗;他出洋留过学,是个大学者,大教授。我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又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  相似文献   

11.
四舅还乡记     
初回大陆四舅从台湾回大陆,第一站是北京,到了北京才通知定云表哥,说不日将回武汉。四舅回来只能呆一个整天,头天下午到,第三天早上就走了。我想四舅回来,一定会提出看我母亲,那怎么给他说呢?我有些犯愁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从15岁起,就与我大伯父袁克定相处,后来随他到北京居住,直到1958年他病逝,达27年之久未曾远离。下面所述我大伯父袁克定的情况,均系我的亲见亲闻。 家 世 姻 亲 我祖父袁世凯1877年随其堂叔袁保恒(清廷户部侍郎)由北京到河南开封帮助办理赈务。1878年其堂叔突染时疫病逝,我祖父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好爸爸     
正亲戚朋友一看见我,总说我身上有太多我爸爸的影子。听这话,我可开心了。要知道,爸爸可是我的偶像啊!爸爸是一位出色的数学老师。他讲课风趣幽默,常为学生释疑解惑,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他从不以分数论英雄,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下课了,他摇身一变,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活跃,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样样精通。  相似文献   

14.
孟皋卿 《百年潮》2006,(6):77-78
我与北京前门饭店原经理刘九洲是老相识、好朋友,虽然多次到他家里造访促膝谈心,然而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在他家里吃过一次饭.说到我们之间的感情,又是异常知己信任.  相似文献   

15.
在泉州市西街台魁巷一处幽静的私家宅院,笔者访问了平生具有传奇色彩的黄远先生。年逾八旬的黄远老人气色依然很好,一说起他与英国战俘彼得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黄远先生兴致很高,他高兴地说:“彼得9月份又要来中国和我见面,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去年我和我的儿子也应邀到英国去探望他。他这次来要先去北京登长城,然后去游三峡,再到苏州、杭州游览,最后到厦门、泉州和我见面。”  相似文献   

16.
京官朱通     
自从处于半退休状态后,就很少去北京了。因为我怕见京官,哪怕是亲友中的京宫。但是我却常常会想念前中宣部研究室主任朱通。他是个老资格的京宫,却没有一点京宫味。与其说他是我的上级领导,不如说是一位可敬的兄长。朱通不像大多数京官那样喜欢别人称呼其宫衔。因此相识近三十年,从年轻到现在我就一直叫他老朱。  相似文献   

17.
丁锐 《文史天地》2010,(1):28-30
作为澳门博彩业的龙头老大,何鸿燊曾被对手嘲笑:开赌场的不会赌博。他也曾笑言:人们都称我为“赌王”,其实我并不好赌。除了偶尔打打麻将和下下象棋外,从不上赌桌赌钱的何鸿燊,是如何把他的赌业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如日中天呢?那是因为:他把人才当成了一生最大的“赌本”!  相似文献   

18.
我见到李立三同志,是在1949年10月30日召开的北京教职员代表大会成立北京市教育工会的会议上。他那时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主席是刘少奇同志。李立三同志以“立三路线”而出名,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之一。“立三路线”在党内统治不过几个月,六届三中全会他遭到批判后,就到苏联学习和工作。解放战争后期他才回国,先在东北,后到北京,依然领导工人运动。我见到他时,他已有五十多岁,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口才极好。在北京市高等院校教职员代表大会作报告,他没有讲演稿,也没有提纲,一口气讲了三个钟头。  相似文献   

19.
我在卡罗尔学院执教的两年中,结识了一些美国朋友,万·海茨玛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去日本讲学一年,回国时他和夫人曾顺便到中国游览,在北京、桂林等地停留了几天。除对北京的空气污染略有微词之外,对中国印象很好,打算再来中国作较长时间的居留。我一到卡罗尔,他就主动找我交谈,邀请我和我妻子去他家观看幻灯片。这是他在中国时拍下的风景和民情风俗的照片。当晚他还邀请了一些邻居,介绍我们跟他们见面。看完后他夫人又以苹食饼相款待。海技玛是英语系的资深教授,讲英美文学。我去时,他在一个班讲第三世界文学,选7巴金的《家…  相似文献   

20.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