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有一个人从地里赶着一匹驮着三袋谷子的骡子回家,因为驮得太重,走到半山坡时,骡子累得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那个赶骡子的人急忙上前道: “老东西,(口格)是重了? 我帮你扛一袋吧!”说着他从骡子背上取下一袋谷子扛在肩上,然后骑在骡子上,狠狠地朝骡子屁股打了一竹鞭子。骡子走了一节路,竟累得直喘粗气,又停下来不走了。那人气得在骡子背上破口大骂:“呸!  相似文献   

2.
全福庄最老的赶沟人,今年76岁,已经赶沟57年,管理着一条10多公里的大沟,他说“我不知道我家里有多少人,只知道最小的重孙已经5岁,儿子6个,女儿两个,去过一趟昆明不知道是什么样,14岁自学成才,种田赶沟,我会一直赶沟直到我不能动为止……”他就是哈尼族每个村中都有的赶沟人,由群众推举的水沟管理者,称为“赶沟人”也叫“沟长”,“在这57年中只遇到过一次村民为分水而吵架,被罚了10块钱,如果没有钱,村民就会把他们家的牛鸡杀掉给全村人吃,其间哈尼人一直和平共处着没有任何争吵。”  相似文献   

3.
我的毕业论文淅淅沥沥写了三年,终于快要答辩了。三年来,慢悠悠地在图书馆、住所、河边公园、咖啡馆之间晃。左晃右晃,一天写几个字了事,跟在公社挣工分似的。虽然晃晃悠悠,可是三年来,我不辞辛劳跟人宣称我在"赶论文"。每当有人问我,"忙什么呢?"我就理直气壮地说,"赶论文呢。"说得多了,自己也信了。一旦自己都信了,就开始行色匆匆,一副"谁也别理我,忙着呢"  相似文献   

4.
正我刚来普兰不久到霍尔乡下乡就有人告诉我,自打退牧还草,全面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后,这里的野牦牛胆子大了。它们不仅不像过去一样见人就跑,而是主动向人和家牦牛靠近,有时竟和家牦牛一块吃草嬉闹,有的还成了家牦牛的情侣,悄悄地钻在牛圈里赶都赶不走。我当时没太在意这件事,只当作笑谈一听了之。2014年春季,县林业局的同志专门向我汇报说,贡珠湖一带来了200多头野耗牛,不但把春季草场的草吃  相似文献   

5.
清明回重庆去拜祭母亲,4号去5号就赶了回来。——实在不堪忍受那一份物在人杳的凄凉。一年了,四季完成了一个轮回。我也努力融入熙来攘往、繁华喧嚣。可飞也似的逃离重庆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意识的最深处,不肯对自己承认,我生命中的保护神、接过襁褓中的我、赋予我精彩人生的人,我亲爱的母亲,已成了  相似文献   

6.
无为而治     
认识我的人都羡慕我有一个人见人爱、“不用管”、“不用操心”的好儿子。对我来说,对儿子的教育看似“无为”,实际上却是精心教育的结果。在儿子出生前,我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学教师,深知“无为而治”是最科学、最高深的管理艺术,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孩子出生后,我尝试着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来教育孩子。“有为”是“无为”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该放手时就放手。儿子有个习惯——赶作业。如果是双休日,作业就在星期日晚餐后开始赶;如果是五一或国庆长假,就在假期的最后一天开始赶;如果是寒暑假,就在假期的最后…  相似文献   

7.
来自商丘劳工的回忆 梁文报的回忆 我叫梁文报,今年81岁,虞城县唐庄村人。16岁那一年,也就是1943年的农历九月初,我到马牧集’赶会(农历每年的九月初九马牧集逢庙会)。走到马牧集东北角,从北向南刚过陇海铁路时,突然有三个日本兵和四个保安团的团丁围住了我,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指着我说:“你的八路的有。”我说:“我是老乡,是赶会去卖棉花的。”但是,日本兵不容我分说,就用绳子捆上了我。我稍一反抗,他就用刺刀往我身上刺,顿时身上到处是伤口,血流不止。我的右手被刺了一个洞,骨头都断了,至今还有一个疤。  相似文献   

8.
我家是中阳县城里的,算是中等水平的人家,家里就我一个男孩,大人们自然要供我上学。1950年正月,我刚满13岁,姑夫是当时的辽县(今左权县)县委书记,他回乡探亲时,说定了把我带到太原叔叔家住些日子。县里将他作为大人物接待,派了两个骡子往介休车站送行。当时的中阳县还没有公路,我姑姑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心曲姐姐:你好!我今年上高中,怎么高中的生活这么枯燥啊?每天大量的作业让我应接不暇,这个还没消化下个就来了,我的困难就像积了个大雪球,前行越来越难。我原来的学习成绩还好,可是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使劲赶,可怎么也赶不上去。我班一个学霸,学习成绩好,钢琴十级,篮球玩得很好,跆拳道黑带,而且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07,(7)
元帅与将军1960年我在上高中一年级,平时住校。冬季的一个星期天,我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回家。当我一跨进餐厅的门槛,弟妹们就嚷嚷起来了:"大姐姐回来啦!""姐姐!快坐下!""大姐!快吃饭吧!"  相似文献   

11.
王祥林 《民俗研究》2002,(3):199-200
今读山曼先生的“齐鲁乡语谭”《撅嘴骡子不值个驴钱》一文(载2001年10月30日《齐鲁晚报》),颇多收获和启发。但该文还存有一些缺憾,比如没有把为什么“不值个驴钱”说清楚。再者,以撅嘴骡子喻比“有点本事,自视其高”的人,也不确切。  相似文献   

12.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芮杏文的名字或许有些生疏了。但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人,对这位老书记的历史贡献,是不应该遗忘的。7月5日,芮杏文与世长辞。当时我没有赶及参年前的6月5日,芮杏文与世长辞。当时我没有赶及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作为他的旧部始终感到遗憾,谨以此文寄托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13.
现在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已经混乱了,堕落、可耻了,自古推崇的良心、气节、操守,都到哪里去了?托煤的骡子累得汗湿,全身打着哆嗦。人扛着机器,爬进爬出,累得跟骡子似的,头顶不停地掉下煤块——因为在私人小煤窑拍摄,女主角跑了,最后连司机都跑了,其中一个镜头刚刚结束两个小时,煤窑就塌了,两名矿工被压死在井下。电影《盲井》前期拍摄结束后的3个月里,李杨一直吐着黑痰。在关注中国现实的圈子里,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14.
心曲 《南京史志》2014,(5):64-64
你好!我今年上高中,怎么高中的生活这么枯燥啊?每天大量的作业让我应接不暇,这个还没消化下个就来了,我的困难就像积了个大雪球,前行越来越难。我原来的学习成绩还好,可是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使劲赶,可怎么也赶不上去。我班一个学霸,学习成绩好,钢琴十级,篮球玩得很好,跆拳道黑带,而且看起来他学得很轻松。而我学习很吃力,其他的什么也不会。我是不是要把精力放在别处找一找自己的信心啊?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心曲姐姐帮帮我!  相似文献   

15.
骡驮轿,顾名思义是骡子背上驮着的一种轿,有的地方称其为架窝子。两匹骡子一前一后,在两个骡子中间的背上搭成一种轿。前面的骡子等于辕骡,是掌管方向、择选道路的;后面的一个叫跟骡,紧跟在辕骡后面,不许脱节、保持稳定。平常没有驯练的骡子是不行的,因此这两个骡子不仅是驯练有素的,并且还是老搭档。  相似文献   

16.
“过赶年”是湘鄂川黔边区土家族人民自古流传至今的习俗。它的形成是土家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民众的智慧创造,是这一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其俗的广泛传播,为土家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长期以来,在土家族文化史上,这是一个谜。本文拟就何谓“赶年”、它的产生与形成以及传播路线,谈谈我的一些粗浅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7.
忆周惠同志     
田聪明 《百年潮》2005,(10):28-32
2004年11月18日上午11点刚过,接到周惠同志病危的电话,我即往北京医院赶.一进病房就下意识地向监护仪器望去--心电图的轨迹已呈现出平行直线.我已难以说出话来,便急匆匆走到他枕前,伸手从前额抚摸到脸颊,确认他已经走了,我泣不成声.  相似文献   

18.
<正>2月11日是个忙碌的日子。一大早就接到学兄吴松弟教授的电话,他翌日赴美,有几件事要赶在动身前定下来。紧赶慢赶,下午把事情办妥;晚饭后,发现他又来了一短信,告知:陈桥驿先生走了。这消息让我颇感意外。印象中,以陈先生这样的长者,绝不应该这么快就弃我辈而去的。侯  相似文献   

19.
锦麟兄:我正在亚丁湾茫茫的夜色中航行。侧翼是由我们护卫的商船编队。我突然想到了“放牧”一词。我们如同牧羊人,把商船们召集齐了就“赶”着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20.
1951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出国之前,曾在天津审查演出节目。廖承志同志把已经排在前面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改放在后面当压轴节目,并且问我,你知道高元钧吗?我说:不了解,从节目单上看,就他一个人表演,连伴奏都没有。因此,就把他的节目放在前面了。廖承志同志说,你错了,高元钧一个人表演,可以抵得上一台戏,他像个“千面人”,一个人在台上用不着化妆,也不需要布景,同时表演几个人,个个都性格鲜明,演龙是龙,演虎是虎。高元钧和侯宝林说相声一样,把山东快书这种当年在山东赶庙会的民间曲艺,带入城市演出,去掉其中糟粕,又从南京夫子庙的地摊上演到了大城市的剧场,深受人们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