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川汉铁路股票夏详烈川汉铁路股票是清光绪政府批准商办川汉铁路,“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插二)。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清政府筹建连接川、鄂两省的川汉铁路,自成都途经重庆、万县,进入湖北,再经宜昌达汉口,这是我国首批兴建较长的铁路。总...  相似文献   

2.
高龙 《清史研究》2023,(1):138-149
川汉铁路租股抽收方案脱胎于四川本省办理捐输和积谷的成案,其议定和奏准则有赖于川籍京官乔树枏的支持和运作。租股章程经地方州县“酌夺更改”后方得实行:就田查租改为以粮计租,按租(收成)抽谷也变为依据粮册及所载粮额进行征收。租股粮额起征点的设置使得粮册所载之内的起征点以下的大量小额粮户和粮册所载之外的大量“无粮住民”都不必负担租股,租股的实际征收范围因此大为缩小。而部分民众因缴纳租股而与川汉铁路发生的关联,未必能够充分解释四川保路运动中较为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民众动员。  相似文献   

3.
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笔者在当地收集到一枚“清江浦铜元总局”印(如拓)。印牛角质,呈正四边棱台形,印面边长2.8、对角线长3.9厘米,印文沿对角线布局。印面距边沿0.55厘米处刻双线正方形,边长1.6厘米,对角线为2.2厘米。沿内正方形对角线,竖列三排篆书印文:中“清江浦”、右“铜元”、左“总局”。印四周环刻古建筑等图案。印顶正方形边长2.15厘米。沿对角线,中心刻一“上”字。印顶高4.4厘米。清江浦(今准阴市),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运河北岸(今淮阴河北路再制盐厂)设铜元局。筹借160余万两商款,购地建广房、仓库等320余间,购各种机器112台,翌年试铸。开铸之初铸光绪元宝“清江”铭文铜元约14种版别。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又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三种版别。(《江苏钱币》1992年2期胡彬)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胡彬  相似文献   

4.
四川西昌发现元代铁权黄承宗四川西昌市城关镇河东街附近,在1965年冬季,因建房挖土,在地表下的积土中发现元代铁权一件。当时笔者征得拾者同意,拍摄了照片(图)和对铁权测量了尺码。铁权为模铸,方环形纽,圆盘底座,覆钵体。通高9厘米,底盘直径5厘米,重1....  相似文献   

5.
(封二)1、青白釉缠枝牡丹纹碗注(北宋)高24、注子口径2.8、温碗底径10.4厘米。1965年江西南城县嘉佑二年(1057年)墓出土。2、青白釉瓜棱执壶(宋)高16.5、口径6.2、底径8.5厘米。‘1959年江西奉新县国庆水库出土。3、青白釉执壶(宋)高14.9、口径7.3、底径6.5厘米。1974年星子县横塘公社收集。4、青白釉蝶纹执壶(宋)高17.4、口径5.9、底径7.3厘米。1975年九江县新城镇出土。5、青白釉莲瓣形碗注(北宋)高22.7、口径4、温碗底径9厘米。1981年江西婺源县武口林场出土。6、青白釉瓜校形碗注(北宋)高26、注口径3.5、…  相似文献   

6.
湖北银元局与北洋银元局发行的钞票吴筹中银元局是铸造金属货币的,但有的银元局除铸造银元、铜元外,也曾发行钞票。银元局发行的钞票,印制考究,图象精美,古色古香,存世极少。湖北银元局的银元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两广总督张之洞会同湖北巡抚谭洵向清廷上了《请铸银元折》的奏本,旨准后,于武昌三佛阁成立湖北银元局,铸造银元。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王秉恩认为甲午战争后,海禁大开,行用银元之处渐多,且各省均将铸造银元。为了扩大银元的流通,他向张之洞建议,由湖北银元局发行银元票。并认为银元票的印制,必须精美,特委托赴日留学委员邝国华联系日本大藏省印刷局印制。我们收集到一张湖北银元局的银元票,此票长21.1厘米,横13.7厘米,四周有狭的花纹边框,框内上端印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其下印双龙戏珠图像和光绪元宝银元正背面各一,银元图像下直书“凭票取银壹大元”,右旁印“湖北银元局”五字,左旁有“陶字第贰百柒柒号”字样,下端印“重库平七钱二分”(插四上左)。背面印湖北总督张,湖北巡抚于的示谕(插四上右)。其中说明“银元局刊发银元票每张壹元,与官钱局所发钱票相辅而行。”由此可见这种银元票只发壹元的一种,票上印有重库平七钱  相似文献   

7.
杨展 《安徽钱币》2006,(2):10-10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南洋大臣刘坤一经呈请获准,建成江南铸造银元制钱局;三十年(1904年)改称江南户部造币分厂;三十二年(1906年)又改为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时江南省管辖范围为今江苏全省和安徽南部地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始铸造“江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银元。到三十一年(1905年)止,前后铸有1套无纪年(俗称老江南)和8套以干支为纪年的“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及“乙已”光绪元宝银元。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岁末来到成都的,“五载客蜀都,一年居梓州。”(《去蜀》)杜甫在成都及梓州等地居住的时间跨七个年头,实际是五年多。现在,人们谈到杜甫.完全可以不提他的生地(河南巩县)与死所(湖南耒阳),却不能不提到成都。邓小平一生五到草堂.他对家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有到过成都。”杜甫客居蜀地.曾受到了几任成都地方长官不同程度的关心,生活相对安定,一度产生过“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为农》)的想法,有点“来了就不想走”的意思。本文专门谈谈杜甫与三任成都地方长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连州上供银伍拾两”银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连州上供银伍拾两”银铤王雪农,赵全明1995年孟冬,有人持一银铤至我处,言此物出自冀东的卢龙一带。这枚银铤(见拓片和彩插照片)形制甚古,为束腰、两端平直的线版式,其面径较背径为大,面微凹,周边较*中间为高,铤面不甚平,一端有冲凿验孔一,深不透背,一...  相似文献   

10.
(封二)1.青花婴戏纹碗(明)高63、口径12.8、底径4.7厘米。1957年新干县收集。2.黄翼文青花盘墓志(明嘉庆二十三年)高56、口径276‘底径17厘米。1987年南铁收集。3二青花瑞兽龙纹罐(明嘉靖三十六年)高178‘口径10.1、底径11‘8厘米。1958年南城益庄王墓出土。4.青花婴戏纹小碗(明)高已2、口径9、底径3.7厘米。1988年南铁收集。5.青花山水人物碗(明)高58、口径13.7、底径5厘米。1982年馆藏。6.青花花鸟纹罐(明)高10.4、口径54米、底径6.8厘米。1975年吉安市收集。(封三)1.青花狮纹盘(明)高4.5。口径24.5、底…  相似文献   

11.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文献记载四川发现于两例。《周书·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在山西省代县城东约一公里左右的代县新城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块金代墓志铭,现收藏在代县博物馆。墓志铭为石灰青石质,平面呈圭首长方形,即碑形。碑铭通高104厘米,宽68.5厘米,厚17厘米(图一)。碑额部分为圭首,圭首顶宽24.5厘米,底宽68.5厘米,高22厘米,正面中间篆刻有“故李公墓志铭”六字篆书,  相似文献   

13.
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1987年寿,笔者在大连西岗旧物市场购得一枚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厘龙洋黄铜币。该币直径1.85,厚0.11厘米,重2.16克。此币轮廓清晰,铸造精美。光绪十三年(1887年)粤督洋务派张之洞为解决中国币制危机,从国外购进铸币机,拟从广东试铸库平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未获清廷允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将七钱三分系列银元改版为七钱二分系列银元(依次为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并经清廷饬令将原七钱三分版正面珠圈外洋文改在背面蟠龙四周,银元铸地名称、重量改在正面上下珠圈之外,并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月初二日开机试制。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龙洋系列,本应为银质,这枚铜质七分二厘光绪龙洋似应是此时试制的样币。大连发现广东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铜样币@曹积效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1月,广西灵山县新圩镇元屋岭下排村村民刘成东建新屋,在距地面60厘米左右处挖出一件元代铜权,现收藏于县博物馆。 此铜权呈六面六棱型,较完好,通高8.3厘米,重178克,束腰,权纽有一不甚规则的方孔。权身正面有阴文“至治”,背面有阴文“元年”,左侧面有一个阳文“六”字(图一)。 至治,为元英宗(硕德八刺)在位的年号。元年,为英宗定年号初年(132辛酉年)。六,当属铜权的号记。 铜权,铜质之权,等量之具,犹今之砝码。此铜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元代度量衡制度及其商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广…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件站立的铜人像,从脚底到头顶高14.6厘米,双脚站立的“Y”形支座高5厘米,总高19.6厘米。此铜人像的最显著特点是头顶戴有十三芒的头饰,双臂平抬曲抱于胸前,两手掌握成环形(见图1)。这个铜人像的身份是什么?他在做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考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西昌市城市建设的改造旧城区基本建筑工作中,常发现一些古代陶瓷碎片的堆积。其中发现了不少古代茶具的残片,现根据两件比较具有特征的残片标本,作如下的记述:一件白色陶土烧制的茶擂钵底部标本。陶质呈白色,硬度比较高。平底,直径5厘米,内外无施釉痕迹。内底有横竖排列的四根一排的刻划阳线五条。线条作用是蠕磨一种不太硬的东西。器物上都已残毁,对其高度和外层,口沿是否施釉,已无法知道(图一)。另一件为红色陶土烧制,陶色呈红色,硬度比较高。实心高脚底,直径5.5厘米。高2.5厘米。轮制,总高8厘米,口沿直径13厘米…  相似文献   

17.
刘杰 《成都文物》2006,(4):15-19
陶质“沙吕阳侯大安相印”,呈扁长方梯形,印面总长5.8厘米,印面上宽3.8厘米、下宽3.7厘米;印背上宽3.6厘米、下宽3.5厘米;印上高(厚)0.8厘米、下高(厚)0.7厘米;印面边框长5.8厘米、上边框宽3.8厘米、下边框宽3.7厘米;边框里有八个界格;每个界格高1.6厘米、宽1.3厘米、界格全长5.2厘米、宽3厘米;陶印背有一梯形长方框,长5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2.7厘米;在印侧面的5分之2处,有一直径0.2厘米的穿孔,在穿孔旁边,有两个下凹的小三角形压痕,印章全身各处有不均匀的黑痕。印凿刻八字:“沙昌阳侯大安相印。”(见右图)  相似文献   

18.
蓬溪发现杜甫诗文李全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陈列和曾枣庄先生的专著《杜甫在四川》一书,展示了唐代诗圣杜甫在四川期间的生活和创作。杜甫(712年—770年)自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由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罚,在四川生活了十...  相似文献   

19.
明红 《炎黄春秋》2002,(6):62-63
巴金是四川成都人。他于1904年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1936年,巴金在大上海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年轻一代。此时巴金收到了许多的书信,追求他的人很多,来信中,有一女生写的信最多,言词却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  相似文献   

20.
墓志是1987年3月15日在江西省九江县新合乡小石山南麓赵光墓扩中发现的。志石一合两块,字面相对,用纺织物间隔,外加铁箍二道(均腐烂),横置于相前石灰椁外。据清同治(九江府志)载:“赵光打墓在县西五十里仙居乡小石山”,出土地点与记载相符。两块志石均为磨光一面的青石版,大小基本相等,纵53-54、横193-194、厚2.5厘米。无志盖,无篆额,无花边;撰文人、书丹人名列文末,志题是利用文末空版处补刻9厘米见方大字二行,文日“大中丞石谷赵公之志铭”,与同期出土的墓志相较是不符合规范的,看得出丧主是仓促从事。正文刻于2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