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5年4月,在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某建筑工地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一具完整女尸,还有一方墓志铭。经过清理辨认,确定墓主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夫人劳廉。墓志今移置广州博物馆(仲元楼)碑廊,文曰:明封淑人劳氏墓志铭古称伟丈夫福邦家而光祚,多本于先公及其身之所立,光昭前闻,人故申锡自天,茂膺多福,抑亦有妇德焉。吾邑何公登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父及其父皆赠通仪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太母赠  相似文献   

2.
广州建城历史悠久,城市道路随着秦汉时期古代城市的兴起、扩大而逐步拓展。至清末广州城已形成以横贯东、西两城门,位于巡抚部院、布政司南的惠爱大街(今中山四路~中山六路),纵接南北城门的小市街、四牌楼街和大北直街(今解放南、中、北路)为主干的颇具规模的古代城市道路网络。据  相似文献   

3.
广州木雕于清代最有盛名,以雕工精细脍炙人口。主要包括家具雕刻、建筑雕刻以及摆件、宫灯等。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为代表,以雄浑、繁密、华丽扬名。建筑雕刻多用樟木制作,今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中可说是集大成者,各种形式的木雕多姿多采、精致无匹,且含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4.
《羊城古钞》为清朝中期乾隆、嘉庆年间顺德人仇巨川所抄辑。《广东新语》是清初康熙年间番禺人屈大均所撰写。前者所辑录主要是广州的古迹和古事,后者所述载主要是广东各地的风物掌故。从表面上看,两书在编撰时间,叙事内容及写作风格等方面都颇有差异,似乎互不相关。然而两书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今试述论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证了广州博物馆藏清代顺治年间所铸平南王铁钟的传世情况及钟体铭文的史料价值。认为从中可以了解到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在广东推崇佛门以维系民心的背景与原因, 及其与靖南王的微妙关系,由此也透露出“三藩之乱”的端倪。  相似文献   

6.
景宏波 《文物世界》2009,(1):47-48,65
《中条山靖院道堂铭》碑,建立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王颜撰文,袁滋书碑。原石在山西省芮城县大王镇后坪村,今藏芮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螭首,龟趺,碑文篆书,19行,满行36字,共650字,碑文叙述道民王颜家世及道教在当地盛行情况。其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代名人、被号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的鲁迅先生,早年曾校勘过《岭表录异》一书。 《岭表录异》,现在已成为广东地方文献丛书之一种,为唐昭宗代(公元889~904年)任职广州司马的刘恂,任满上京,以扰攘退居南海而作。所记为南国珍奇的草、木、鱼、虫、鸟、兽和风土人情,地域广及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其中以记广东为多。  相似文献   

8.
广州面临南海,背倚珠江三角洲北缘,海陆交通方便,对外贸易较早。公元前4、5世纪,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开始出现。秦朝,南征的将领赵佗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范围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和越南北部等地,首都设在番禺(今广州)。  相似文献   

9.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日: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曰: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明帝刘或在位时(465~472),梁州(治今汉中市汉台区)州将范柏年(?—479)受刺史刘亮的派遣,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请示机宜。宋明帝与范柏年语,言及广州贪泉时,问柏年:“卿州也有此水否?”答:“臣所在梁州唯有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何处?”答:“臣所居,  相似文献   

12.
李丹 《钟山风雨》2014,(3):34-37
正我国近现代史上有位"奇人"吴承仕,他以五十六个春秋,演绎着"前清状元——章门弟子——共产党员——革命烈士"的人生传奇。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又作斋,号展成,又号济安,世称"检斋先生",生于清光绪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安徽歙县昌溪镇人。吴承仕生于一个富有国学传统的晚清士大夫家庭。吴承仕的曾祖父吴道隆,字既堂,国学生出身,曾受诰赠朝议大夫(从四品)。祖父吴景桓,字渭来,号泳之,亦国学生出身,曾任布政司理问(全称"承宣布  相似文献   

13.
我是广州人。原家住西关,曾在市51小学(校址在今市四中处)读书。抗战时,我曾先后跟随过两支以广东人为主的国民党部队转战抗日。经历终生难忘,仅录下重要之二三事告知当今世人。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广州城市建设史上的重要时期,拓展城池,修筑墙垣,其次数之多与规模之大,均远超前代,奠定了后世广州城的基本格局。广州是南方重镇,负山带海,人口众多,商贸发达,向为国家财赋所倚重者,故于其城坊经营建设颇为重视。关于宋代广州城建之文献资料相对较多,考古发掘成果亦复不少,广州博物馆藏有考古所得广州修城铭文砖数种,是研究宋代广州城建之珍贵实物,兹试考略,以资参鉴。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 东莞立县于三国吴时,原名东官。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移治倒涌(今莞城),更名为东莞县。因境内盛产莞草,且地处广州之东,所以更名(《广东新语》)。县名历代沿用。 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管辖33个镇(区),市人民政府驻莞城镇。  相似文献   

16.
李文茂在广西壮之大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在攻克南京后,曾派人回广东运动反清。天地会首领陈开首先响应,于1854年起义于佛山。随后,李文茂在广州北郊起义响应陈开。李文茂是广东鹤山县(今属高鹤县)人,梨园世家出身,本人也是粤剧"武二花"(武生二花脸)艺人,精...  相似文献   

17.
浙江临海市博物馆藏“建衡三年佛像砖拓片二幅,现将佛像砖的艺术特征和价值等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一、佛像砖之发现 临海市博物馆藏“建衡三年”佛像砖拓片共二幅,为清临海章安(今椒江市章安镇)陈春晖所著《运甓录》一书所收。 《运甓录》原为稿本,未见刻本流传。1992  相似文献   

18.
该墓志在1936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北陈庄。墓志为正方形,高、宽各78厘米,厚15厘米。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各41行,行20字。首行题曰:“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碑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书,李稹刻石。志石除少数文字残毁不清之外,其余皆清晰可见,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中(见图)。  相似文献   

19.
《岭南文史》2013,(2):65
罗晃潮男,1930年1月生,广东东莞人。民盟成员。擅长华侨史研究。1947年考入广雅中学读高中,并参加广州地下学联的学运工作。广州解放后在南方大学、广东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任干部、班辅导员。1956年入读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以及暨大华侨研究所华侨史研究室主任等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1年离休。曾任广州留东(日)同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华罗氏通谱》顾问,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20.
冯询(1796-1871),字子良,广东捕属(今广东广州)人,有《子良诗存》二十二卷存世,至今未有对其仕履及诗作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从中辑佚、整理出线索阐述其生平,考证其生卒年及籍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