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岭南漆艺史上,南越国时期的漆艺术有着最为引人入胜的独特存在。但它的研究却一直受到古物资料薄弱的困扰,此与岭南之地气候氤氲,漆木遗物不易保存的环境有关。然而,追溯往昔还不单是依靠丰富的考古遗物资源及文献资料,同时也需要探访者相当的历史想象力,为重窥古人生活的世界铺筑路径。南越国时期的漆艺资料遗存至今的不  相似文献   

2.
传统漆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艺是一门以漆器为主要媒体的艺术门类。漆艺的胎骨用材多种多样, 装饰材料也极为丰富。漆艺概括起来说,包括漆器、漆画和漆雕。漆器是漆艺的主体,因为漆的利用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而漆画一直伴随着漆器而行。漆雕,即漆艺立体造型,则是漆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独树一帜的广府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至明、清为集大成时期,岭南园林作为后起之秀,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鼎立比肩,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 岭南园林始学扬州,后学苏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园林风格之痕迹,至明后期渐显自身特色,突出岭南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4.
薛晓钢 《神州》2020,(4):42-42
近十几年来,通过政府、相关院校以及漆艺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国漆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其他国家的漆艺发展水平相较而言中国漆艺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就我国漆器的现状,对比日韩漆器行业,总结了几条意见,希望对我国漆器的发展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任李奇 《东方收藏》2022,(6):100-102
中国的漆艺电商之路可谓任重道远,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些年,漆艺电商经过多次的转型升级,当下的运营模式较之以前大相径庭。在“互联网+”时代,漆艺行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特别是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后,元宇宙、NFT等新生事物的出现,让漆艺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过去传统的运营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流通成本高、变现难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漆艺行业的前进步伐,而电商发展日新月异,漆艺术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线上和线下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后的电商运营新模式对漆艺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允麟 《羊城今古》2003,(2):20-24,35
胡守为先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设《岭南古史》课程,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岭南古史》专著,收入《岭南文库》,引人关注。该书第五页:“自秦始皇设置岭南三郡至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历史可研究的问题甚多,我着重就岭南与中央的关系,作较为详细的叙述并试图找出其特点。而岭南同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岭南地区的开发始于秦汉时期,自唐初设置"岭南"行政区划以降,岭南的发展进程渐次加速,历宋元明清,其势不减。特别是以珠三角为龙头的南粤,在近代至当代中国的历史大舞台上,一再成为执风气之先的前沿,引领岭南乃至整个中国前行的航向。纵观岭南两千余年的历史脉动与嬗变轨迹,两宋时期无疑是岭南从蛮夷向神州迈进的过渡时  相似文献   

8.
纪涌泉 《东方收藏》2023,(1):119-121
我国传统漆艺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发展,漆画在艺术创作领域中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与我国传统的漆艺相结合。其中,传统漆艺髹饰技法在现代漆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光彩。文章分析现代漆画的艺术特征,并了解传统漆艺髹饰技法在现代漆画中的应用技术,探讨传统髹饰技法在现代漆画中的艺术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刘业沣 《南方文物》2023,(1):218-228
汉武帝平南越后,岭南地区文化面貌有明显变化。此时,盖饰三卧伏绵羊钮的盒与温酒樽(包括铜器及仿铜陶器)开始在岭南地区流行,前者大约流行至东汉前期,而后者在汉末三国时期仍见使用。本文系统梳理了三绵羊钮盒与温酒樽的谱系,并对楚文化在岭南的流行、岭南的绵羊、有翼狮、青铜及仿铜盒的功能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事漆艺创作多年,从漆器到漆艺,从传承到创新,在继承中国漆器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力求反映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使漆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了更加灵活的样式和表现,从而实现更高层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首部漆艺科普性读物《图说福建漆艺》已顺利刊印出版了。作为艺界同仁,我虽非漆艺从业者,但因工作所需,长年关心漆艺研究、关注漆画发展,积累了点滴有关漆艺的见识。深读此书,感喟颇多,也受益良多。郑鑫教授是福建省美协漆画艺委会秘书长,为漆画的发展付出不少心血。郑鑫教授专门托我为此书撰写书评,恭敬不如从命,特撰此读后感,推荐此书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2.
林风晴 《旅游纵览》2023,(6):185-187
阳江漆艺文化在明末清初凭借地理优势得以发展传播,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于201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本文结合文化再生产理论梳理阳江漆艺实现文旅融合的基本历程,分析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的不足,并提出打造漆艺文化街区、开发漆艺文化主题酒店、利用景区间联动营销、节庆共享发展漆艺、趣化研学课堂等路径来加快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磊 《沧桑》2009,(5):249-250
漆工艺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近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漆艺逐渐衰弱。目前,我国现代漆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美感展现着它的新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漆艺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它在平面上的魅力已崭露头角,在漆立体及漆塑上也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它紧随生活节拍,创造出符合时代、符合民族美学特点的现代漆艺。  相似文献   

14.
岭南地区汉墓出土陶囤的作用是存储未脱壳的粮食,其根据盖顶的不同可分为两型,岭南地区陶囤最早见于西汉中期,当时仅出土于南海郡,根据墓葬和其自身特点,可将岭南地区陶囤年代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分为五期。  相似文献   

15.
陈燕蕊 《东方收藏》2023,(10):128-130
漆艺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门类,具有丰富的形式语言和艺术表达。文章通过对漆艺设计中形式语言和艺术表达的探索,探讨漆艺设计的美学特点及其魅力,表现独特的情感和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艺术性,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表现力,从而表达出艺术家对生活、自然、人文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并为当下的设计实践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尽显“岭南第一唐刻”的丰采刘志基广东省罗定县境内的龙龛古道场中有一唐代《龙龛道场铭并序》石刻,因其在历史、宗教、文学、文字特别是岭南文化史等诸多方面均具重要研究价值,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岭南第一唐刻”。然而,由于该石刻置身边远之地,交通不便,人踪难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漆艺术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演进与积淀,它随着时间的流转延续至今,交到了当代人的手上。可惜的是,现今漆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何才能重新激活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助力漆艺行业不断发展,使漆艺在新时代重放异彩,走向复兴之路,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岭南文史》2011,(4):2-F0002
2011年10月13日至20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和上海豫园管理处共同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海上潮岭南风——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图1、3、4)。  相似文献   

19.
完成于西汉初南越国时期的陆贾《南越行纪》是已知最早专记岭南地理风俗的志书。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从器志》《东阳田器志》是岭南已知最早以"志"命名的文献实例,揭示东汉杨孚撰《南裔异物志》之前岭南"志"的文化背景,将岭南"志"史的视野前推至西汉,进而拓宽方志源流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姚丽芳 《东方收藏》2023,(12):137-139
文章旨在通过将漆艺史、大漆工艺拆解成短、频、快的“活页式”大漆研学课程的方式,结合笔者及个人所在单位对大漆研学课程在研发、实践方面的经验,分析大漆研学对漆艺推广的促进作用。在不断丰富传统漆艺文化内涵、提升大众美育熏陶的同时,降低大漆教育的门槛,使其更加低龄化,受众年龄层次不断扩大,受众群体不断增加和拓展,同时助推大漆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以促进漆艺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