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汉书》、《后汉书》有诸多关于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传记,是系统记述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与国家发展关系的历史文本,通过对这些历史文本书写的分析,可以看到多民族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多民族中国民族发展历史与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和边疆建设是互为前提和条件的,众多民族融入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内涵因此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多民族中国的边疆也因为相关民族的融入,边疆的内涵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士金 《史学月刊》2007,(4):124-127
一个国家和民族怎样看待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就是说,对待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的态度如何,关系该国家和民族的目前和未来发展甚重。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忘记,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基本原理。本文希望通过讨论和探索朱熹理想主义的历史观,来回答一些现实和未来都需要我们回答的问  相似文献   

3.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创造祖国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导论》中把中国民族的问题作为史书的首要问题提出来,从这样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历史作出一系列的理论的概括,反映出先生的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对历史辩证的思考,从而为我们理解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认识中国历史的特点以重要的启示。一、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总过程中,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的情形,表现为自己的历史特点。从一个阶段的整体上观察,各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同时各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规律性和不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民族分裂问题。民族主义有助于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同样也提供了继续分裂现有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个现代主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的诸种因素;也取决于这一区域内的主导政治力量能否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迅速完成现代国家的构建任务,并在一个新的国家平台上解决自身的民族问题。现代主权国家是"民族的国家"而非简单的"民族国家",主权国家才是现代国家的实质性内核。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构建时间、国际环境、历史传承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强势国家往往具有左右其他国家民族问题走向的能力。因此,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主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物是历史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和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保护文物是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保护文物,实际是保护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对历史的负责。  相似文献   

7.
李帆 《史学理论研究》2023,(2):70-86+158-159
自清季开始,历史教科书成为立足民族国家立场书写王朝历史的重要载体,其中尤以对清代历史的叙述为典型。清季的历史教科书,既突出王朝特性,又具有民族国家色彩,力求实现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的双重认同目标,但这也导致教科书编写中出现某些不协调。教科书编者尽力在文本中平衡王朝国家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消解两种认同的内在张力,着力凸显两种认同中共通的“大一统”理念,利用“大一统”理念组织历史叙事,使之承担起构建民族共同历史、为民族国家建设铺路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在东北亚民族与历史问题研究中 ,存在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同现实的国家、民族关系直接相联系的倾向 ,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 ,更缺乏逻辑性和辩证性 ,将会对当代的国家与民族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从民族体形成的规律与东北亚古民族的关系、历史疆域与现实主权疆域的关系、民族“无界”性和文化无疆域性、国家与民族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方面 ,对这种倾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奕君 《黑龙江史志》2013,(11):255-255
历史教科书是传播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国家意识和制度如何,都充分认识到在培养和增进本国民族认同、民族归属感的重任上,历史教科书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当代民族和古代民族)历史的总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在全国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民族史包括中国古今各民族的族别史,各个地区的民族史,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专史和民族关系史等项目。 解放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过许多民族史问题的探讨,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历史上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这个概念。这一问题关系到古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全球化呼唤着全球史。但是,就如同不存在“文化全球化”一样,也不存在“全球化”的全球史。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全球史的多样性,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灵中的全球史。历史是一种记忆的形式,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基本功能是保存和传承自己的历史记忆。全球化和“全球史”并没有中断每一个民族自己的历史记忆的延续。任何一个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既包括对本民族历史.也包括对其他民族及整个世界历史——全球史的认知和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民族关系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中华民族发展趋势是,各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在统一时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为统治民族,都是中国的统一;在分裂时期,是同一个国家内的纷争。从历史上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多种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历史上的民族政策适应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和民族交往日益频繁的需要,使中央政府与各民族的关系越益紧密,管理逐步趋向同一,共同性不断增加。历史上各民族交融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显著。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指社会中、下层人员或者说市民和农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既包括少数统治者或英雄人物的历史,也包括广大民众的生活史和文化史。所以,要全面了解人类文化的创造传播过程,要追溯自己的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不仅要了解一个民族的上层文化,而且还要对一个民族的中、下层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人类社会与民族文化的发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是指以历史学为基础所进行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等的教育、教学与研究活动,在学科属性上属于史学史的研究范围和分支学科。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主要有官学、私学、社会和帝王四种类型,官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官立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学校所进行的历史教育,私学历史教育主要是指家庭、童蒙和书院等的历史教育,社会历史教育包括广义的各种历史研究活动以及民间说书讲史等,帝王历史教育主要体现在大臣谏言和经筵讲史等活动中。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文素质,即通过历史教育,进行道德修养、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二是探究历史兴衰,即要正确认识历史治乱兴衰的过程及其规律,为现实政治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培养受教育者的政治兴趣和见识能力;三是关心民族国家,包括民族团结和国家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民族与国家的历史,树立起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5.
<正>一、民族史传统与全球史研究路径以往的现代历史科学主要是在民族(国家)史的框架下进行的,至少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是这样的。不管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历史科学作为现代专业的机制化,都在民族国家史的框架下进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把他们的主要精力花在自己的即在本国的、本民族历史诸方面的研究上。一般而言,这主要是由于民族构建的巨大影响力,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政治改革与革命,而且深刻影响了文化、习俗与人们的思维习惯。具体而言,这是由于民族构建与历史科学之间的紧密同盟。猛力崛起的民族国家推进了历史科学的机制化与对历史学家的专业认可,而历史学家则常常充当民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学术界围绕"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中华民族如何复兴"这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而"历史教育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是讨论的问题之一。基于历史于国家和民族之重要性的认识,学术界特别强调历史教育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认为历史教育是"复兴民族的原动力"或"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就历史教育怎样为民族复兴服务,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挥历史教育的培养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功能,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事业,在各历史时期发展的遗产,这些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国家的辉煌历程,记载着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些遗产,激励后人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和爱国热情。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文物,国家之宝;这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无价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曾作过重要的贡献,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缔造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又都是祖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在秦汉时期新疆就有塞种、月氏、汉、羌、匈奴、乌孙、吐火罗、丁零等众多部落和民族繁衍生息。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曾创建了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又都影响并吸收了其它民族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的民族融合或部分融合了别的一些民族,有的民族又被别的民族所融合,组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无论新疆的古代  相似文献   

19.
历史记忆和历史书写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构建作用。利用民族史学挖掘和整理民族记忆,界定和阐释民族历史,是巴勒斯坦人构建民族认同、开展民族运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精英家族出身的学者、移民学者及难民等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巴勒斯坦民族历史书写。他们着重从民族起源、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一次中东战争及其带来的灾难等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国家构建的合法性,鼓舞群众,争取国际社会支持。民族认同主导下的历史书写,带动了巴勒斯坦史学的多样化发展,但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于化民 《史学月刊》2001,(4):102-104
历史是在时间中运动的过程。时间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公平的,谁都无法躲在时间外面当历史的悠闲看客;然而在一定的时段内,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展却不尽相同,历史的内容千差万别各有特点。造成这种差别的不是别的,而是这些国家和民族自身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像走过一段路要回头看看以免前面走弯路一样,每当一个特定的时段终结时,人们总是习惯地回过头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正是人类高明的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