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威市博物馆刘斌文庙棂星门武威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9月,馆址设在古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内。1994年1月武威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1995年1月武威文庙被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庙内是由东西两院建筑...  相似文献   

2.
一、武威市博物馆馆藏藏文典籍概况 现藏于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的藏文《大藏经》及其他藏文典籍,在1949年前,分属于凉州大云寺、海藏寺等各藏传佛教寺院供奉。解放后,文管部门统一收归到武威文庙保管。1975年,武威发生特大水灾,洪水淹没了文庙,使这批藏文典籍也未逃厄运。  相似文献   

3.
谈武威汉代木雕●胡宗秘武威汉代木雕大多出土于新华乡磨嘴子汉墓群。那里地处祁连山北麓,地势较高,气候干燥,木雕虽在地下埋藏了近2000年之久,但保存基本完好,部分木雕质地如新。甘肃省博物馆和武威市博物馆收藏的200多件汉代木雕,主要是磨嘴子墓群出土的珍...  相似文献   

4.
刘茂德 《丝绸之路》2013,(14):23-25
武威是西夏西凉府的所在地,是仅次于首都兴庆府的第二大城市,"大夏开基,凉为辅郡"。迄今为止,在武威境内发现的多处西夏遗址、遗物,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西夏木缘塔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现珍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朱安 《陇右文博》2001,(2):38-39
1999年8月初,武威市下坝乡三沟村二组村民赵象章在自家院中无意间挖到两件石雕佛头像,武威地区博物馆闻讯后。派人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这是一处早期石雕物窖藏。  相似文献   

6.
《武威金石录》的出版对研究武威市的历史化乃至西北史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是我们在阅读该书金石录隋唐部分释时,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错误,本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该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08,(9):75-75
8月初,甘肃武威市的三位知名文物专家在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考察时,无意间从土层中抠出一件珍贵的西夏文物——马首浮雕,距今已近千年历史。据悉,在现存的西夏文物中,有马造型的文物这是惟一一件。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25日,甘肃武威永昌镇刘沛村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武威市体局和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对已遭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经清理发现,该墓为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的墓葬。现将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碑文共计843字,立于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记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于天梯山石窟旧址重修广善寺的史事。对此碑文进行调查、考释,有助于推动天梯山石窟相关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前沿资讯     
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38年后首次回乡7月2日早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届天马文化旅游节举行了"迎天马回故里"的仪式。在数名武警战士和文物专家的护送下,中国旅游标志原件"马踏飞燕"铜奔马抵达出土地——甘肃武威。这是铜奔马在出土  相似文献   

11.
去敦煌途中经过武威 ,是不能错过一睹铜奔马的机会的。虽然逗留的时间很短 ,但我还是仔细而认真地饱览了雷台古墓和享誉世界的铜奔马。铜奔马 ,出土于武威雷台。雷台 ,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市城北1公里处。秋日的武威 ,天还是很热的。我们去的那天 ,正遇着一个热天。我便想起在兰州时一位先生说过 :“早穿棉袄午穿纱 ,抱着火炉吃西瓜”!车穿过热闹的市区 ,当你感觉街景有些清静时 ,便到了雷台所在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偌大的空间 ,生长着年代久远的古树 ,被称为湖泽 ,溪流纵横 ,树木参天。这种氛围 ,已让游人感觉到进入了一个不同于别处的地…  相似文献   

12.
凉州松涛寺     
松涛寺位于武威市城北3.5公里的金羊镇松涛村。始建年代不详,但从大雄宝殿梁架题记得知:“大明正统己未(1439)年九月重建,大清雍正九年岁次辛亥(1731)年三月重建。”寺内松柏参天,轻风吹拂,一片涛声,故名松涛寺。清代武威著名诗人陈炳奎有诗曰:“匝...  相似文献   

13.
西汉武威郡治所,现在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在姑臧县,即今甘肃省武威市;第二种说法,认为在武威县,即在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第一种说法,认为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在“武威郡”下列了十县,第一个县就是“姑臧”。西晋的司马彪的《续汉书·郡国志》是遵循《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写的,他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这不仅说明了《续汉书·郡国志》的体例,而且也说明了《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因此在长时间内,人们认为西汉的武威郡治就是姑臧县。如《嘉庆重修一统志》就说:“汉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后汉因之。”直到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都和  相似文献   

14.
对中原而言,它是边塞凉州;对西域而言,它是汉地武威。自汉武帝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它的建制虽数度更迭,华夏文明的传播和交融却不曾断绝,使其成为河西走廊上除敦煌外的另一极文化中心。走进今天的武威市博物馆,你所能感应到的,不仅是一匹铜奔马和一曲凉州词,更是一部河西地区华夏文明的传奇史。  相似文献   

15.
张炳德 《旅游》2000,(8):21-21
在兰州品尝完鲜美的牛肉拉面以后,我们开始了自驾车游河西走廊的旅程。乘着“沙漠王”吉普车,迎着灿烂的朝霞,沿着黄河水,我们向西出城进入“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茫茫戈壁在远处祁连山的映衬下,显得空旷荒凉。到中午时,我们已行驰280公里到达武威市。武威古称凉州,是河西走廊东端的咽喉。现在武威市出土的雷由汉墓葬品马踏飞燕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标志。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使这里堆满了文物:西夏文碑刻、汉墓葬的石刻、历经沧桑的古牌坊和石桥、数百年道观等等,一切都那么久远,不由使我沉浸在百年历史的回忆中。若非…  相似文献   

16.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配套、标准化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深度开发客源市场、培养与引进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武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磨嘴子在甘肃省武威市城南15公里祁连山下杂木河的西岸,为一高低不平的山嘴形黄土台地。磨嘴子汉墓群是1956年3月甘肃省文管会兰新铁路文物清理组发现的,除此以外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磨嘴子汉墓群从河岸直至台地最高处,在东西约长700米、南北宽600米的范围内,墓葬分布极其稠密。20世纪50~90年代,甘肃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曾对武威磨嘴子汉墓进行过多次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1957年7月清理了五座土洞墓;1959年7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2月,甘肃省武威麻纺厂在修地下污水管道时,在武威市北郊金羊乡宋家园村发现了唐代砖室墓葬,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经过清理,出土唐代墓志铭一合和一批花墓砖;随后又在宋家园村七组村民家中征集到70年代此处出土的隋代墓志一合。现均收藏于市博物馆。现将这两块墓志和清理的墓葬情况简述如下: 隋代墓志铭一合。志盖呈方盝顶形,边长51、厚6厘米,盝顶上部边长27、厚9厘  相似文献   

19.
武威地区主要旅游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地区主要旅游景点刘斌1984年,甘肃武威出土的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旅游标志,这是武威的光荣。说到旅游,武威虽无江南旖旎的风光,却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有宏阔的大漠,有人与沙漠搏斗的战场。现将武威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作一介绍。武威地区,地处甘肃省河...  相似文献   

20.
地底千年雄师——记武威东汉铜车马仪仗俑○王文明汉代的俑品,以在武威出土的数量为最多。武威古称凉州,西汉武帝以前,武威是匈奴人游牧的地区,由于他们经常骚扰边境,武帝便派遣大将霍去病赶走匈奴,然后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郡,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繁华的重镇。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