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菲  刘斌 《四川文物》2009,(4):59-61,96,F0003
摇钱树是我国汉代、三国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大多出土于四川盆地.位于鄂西北的房县为首次发现摇钱树,对于研究摇钱树的分布范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摇钱树和摇钱树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着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方孔圆钱,似乎只要摇动树杆,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暂时命名为”摇钱树”。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一株摇钱树,是1972年在彭山县江口镇~座汉代崖墓中发现的,通高111厘米。广汉市博物馆陈列的另一株摇钱树,是1983年在广汉市万福乡狮象村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的,通高152厘米。最近,绵阳市何家山二号东汉崖墓出土摇钱树一株,通高200厘米。此外.绵阳市还出土了一株摇钱树。新…  相似文献   

3.
(一 )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中国古代流通的方孔圆钱货币,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命名为“摇钱树”。   摇钱树盛行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汉代,是一种反映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古老文物,其内容和造型,取材于我国的《山海经》,主要是反映我国古代的许多优美神话故事传说、中国原始宗教和中国古代流传的原始天象、历法、医药、动植物等。   近十几年来,摇钱树在四川地区多有出土,如:彭山县江…  相似文献   

4.
"摇钱树"的定名、起源和类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从分析“摇钱树”的时代特征和树上的“钱”的意义着手,认为它和长江三峡地区东汉墓中出土的另一种类似“摇钱树”的“灯树”,都是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西汉墓出土的陶质神树基础上,经由不同的途径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与当地宗教民俗内容结合的产物。所谓“摇钱树”上的“钱”,并不具备任何财富观念的意义,而是天和地的象征,“摇钱树”是人们希望墓主通过神树由地面升天成仙的一种宗教性随葬品,应当定名为“升仙树”。三峡出土则是“升仙树”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南地区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和崖墓中常出土一种青铜树的随葬品,由于是铜铸就的,叶片上有各式各样的钱币图像以五铢钱、莽钱为多),故一般称为“摇钱树”“钱树”。其实,对它的名称、形制、分布、代及社会功能等,都还缺乏适当的认识。为,1998年在四川德阳召开了“中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期的性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一 《文博》2003,(4):19-23,29
性观念,顾名思义是人们对性及有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今人有之,古人亦有之。西汉时期的性观念是指西汉建立至西汉末期那段时间内人们对性及相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当然西汉不可能有专门讨论人们性观念的书籍,我们也不可能像研究当代性观念那样去研究西汉时期的性观念,但是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房中书中、考古发掘出土的性器及一些散见于史书的历史记载中,可以间接地看出当时人们性观念的一些特征。故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袁炜  曹源 《中国钱币》2014,(2):28-30,36
正近日有幸拜读刘春声先生编写的《中国钱币大词典·厌胜钱编》一书,对书中小巧精美的两汉时期厌胜钱颇感兴趣。仔细品味,发现两汉时期厌胜钱中不少构型在有关东汉三国陪葬明器摇钱树的文章中曾经见过。将两者对比分析,才发现在两汉时,士人佩戴把玩的小小厌胜钱与流行于四川盆地的陪葬明器摇钱树部分构型颇为相似,笔者遂对其相似性做一点分析,其中包含有对"五利后"铭文钱的一点浅见。据现今考古学证实,摇钱树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中国西南、西北地区流行的一种陪葬  相似文献   

8.
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汉代摇钱树与汉墓仙化主题邱登成摇钱树为西南地区东汉墓葬中常见明器。在已出土的摇钱树资料中,四川地区占绝大部分,如四川彭山、广汉、郸县、芦山、茂汶、新津、广元、乐山、绵阳等地均有摇钱树出土。其它如陕西城固汉墓亦有发现。这些摇钱树资料较为零散,出土时完残...  相似文献   

9.
我国漆制工艺品有悠久的历史和无比的优越特质,它能耐酸鹼,因之用途非常广泛,留传久远。近代考古发掘中,在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古文化遗址区,出土了大量战国或汉代的漆器,制作非常精致。唐宋以来迄清代中叶(乾隆)的传世品,各地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三台县出土一件东汉佛像摇钱树,保存完好,其上铸佛像、方士、朱雀、蟾蜍、龙和璧等图像,其中一树枝中有延年二字,是迄今发现的摇钱树上罕见的铭文,对研究摇钱树的内涵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文管所在狮子山清理了东汉中晚期崖墓2座,其中M2保存较好,墓葬结构清晰,随葬品摆放整齐,是研究汉代崖墓不可多得的材料。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铜器,其中出土的两株摇钱树保存较好,特别是一佛二弟子摇钱树的出土,对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曹昕睿 《东方收藏》2022,(10):88-90
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共出土有两枚黑白纹缠丝玛瑙珠。本文将这两颗黑白纹缠丝玛瑙珠的制作工艺、形制与同时期墓葬或遗址中出土的缠丝玛瑙进行对比,认为襄樊樊城菜越三国墓中所出土的这两颗缠丝玛瑙珠应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经广西合浦地区传入中国的,并在东汉三国时期受到贵族阶级的追捧,进而对中国境内出土的黑白纹缠丝玛瑙珠之来源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神仙佛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对佛像的接受,始于把佛陀的造像不是做为断绝欲望的觉者(即佛陀)来理解,而是理解成为充满欲望的神仙之一.由四川省绵阳市东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把佛像与钱币配置在一起,这种表现方式,是出于对佛像的不正常的理解.摇钱树,是把以西王母为代表的神仙世界,以及象征冥界财富的铜钱,配置为一个铜制的树木.摇钱树中铸造了佛像的事实,明白地讲述了当时的人们是把佛像作为神仙之一来理解的.在日本奈良县新山古坟出土的三角缘佛兽镜中,铭绘的三尊座像,被认为是佛、西王母东王公.同时表现此三者,是佛像仍然被认同为神仙之一的一个明确的例子.况且,镜中所铭绘的佛像肩部生  相似文献   

14.
张倩影  王煜 《四川文物》2020,(2):43-50,105,F0003
成都及周边地区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有一种明显为仙山造型的陶质插座,倾向于为摇钱树的树座。其整体的三山、平台、洞穴造型及其上较为丰富的人物、羽人、伏羲、女娲、西王母形象应是当时观念中以昆仑、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的表现。将其制作为专门的丧葬用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丧葬文化中的神仙信仰成分和超越死亡的升仙愿望,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证了西南地区流行的摇钱树的主要内涵应与升仙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摇钱树,聚宝盆,日落黄金夜装银”,这一民谚流传极广,然而要想追寻摇钱树的历史根源却并不容易。摇钱树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却不为历史所载,直到上个世纪考古者在大西南的土地中挖掘出一株又一株“真实”的青铜摇钱树时,它的真实面目及丰富内涵才渐渐明晰。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物中有一组陶三轮马车,是四川地区的一组东汉和三国时期的物遗存。在以前所发掘出土的东汉和三国时期马车中均为二轮车,这组陶三轮马车属首次发现的,它是研究东汉和三国时期交通历史和运输工具的实物资料,所以更为珍贵。它不仅将记载三轮马车的历史提前,而且是中国人对马车进行科学探索的历史佐证;更让人感兴趣的事,有可能揭开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千古之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985年,广汉市万福乡出土了东汉铜摇钱树一株。经省文管会有关学者鉴定,认为是迄今为止,四川所出土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株摇钱树,急需进行修复。同年底,我受省文管会指派专程去广汉市参加修复工作。当时,这株摇钱树的树干断为两节,锈蚀和残缺相当严重。大叶片可分辨的有17片,其中完整的仅有2片;中叶片有3片,也极不完整;小叶片有13片,完整的也不多。叶片上的人物、鸟、兽花纹模糊。为了抢救这一重要文物,做到修复工作心中有数,我们根据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了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固原一座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鎏金摇钱树,枝叶上有朱雀等祥兽与人物雕塑,表现了四灵、乐舞杂技与西玉母神话等图像内容,对研究汉代摇钱树的内涵与分布影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三国时期的画像与佛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盆地内被确认为三国时期的出土物并不多,只有郫县出土的蜀汉铜弩机、威远县出土的蜀汉铜钱、大邑三国画像砖墓、忠县蜀汉崖墓等几组,因而在三国研究中就显得更为珍贵。本对四川大邑三国墓等处出土的画像砖和忠县蜀汉墓等处出土的佛像的内涵进行探讨,进一步谈谈它们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鲜明近年来,随着出土摇钱树的增多,学术界对摇钱树的研究也渐趋热烈。研究者们对摇钱树的形制、内涵以及与汉墓仙化主题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①。但是,对于摇钱树的性质、作用等认识却仍然有待深入。至于摇钱树何以突然兴起于东汉时期的酉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