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用华夏人的眼光观察宇宙空间 用全球人的角度关注华夏人文 曾有人这么评论过“文化”——是一种人与人对话的方式。这是一种很精当的形容。《华夏人文地理》正是通过文化这一交流方式,去发现已经被所谓的现代文明覆盖的文化,寻找其根源.探讨其存在或消亡的可能性。我们的对话平台就是杂志本身。或许我们还年轻.或许我们目前还无法将问题真正看透.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华夏人文地理》2004,(11):13-13
一本优秀的文化杂志,应该是读者心目中的杂志。我们关怀您的人文情结,提供专业的地理知识,收集丰富的文化资讯。但这些也许还不够完美,那么亲爱的读者.您心中理想的文化杂志是什么样子呢?在网上讨论区里,正进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华夏人文地理》2004,(8):14-15
用华夏人的眼光考察全球文明以全球人的视角关注华夏人文《华夏人文地理》改刊以来已经推出十一期了。在此期间得到了许多读者的支持和鼓励,这些也是让我们全心投入工作的动力。为了答谢读者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爱,本刊编辑部应读者要求将改刊后精心打造的十期杂志精品再次呈现!在时尚网站的活动专区上也推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既有多层面建筑风采,也有浓郁的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一座名楼本身就是一个文脉遗产累积的过程,它所肩负的文化使命,延伸了城市生活的时空,丰富了城市文化的景观。名楼遗产无疑有益于人们用地域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明,用远久历史文脉延续城市文化,用名楼突出的普世价值激活城市活力,这是我们已经做了或正在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名楼重放异彩,不仅是领略建筑的精彩,更重要的是文化的魅力。然而今天的历史文化名楼面临着在城市规划中被"过度化",在城市品牌建设中被"低俗化"、在城市主体中被"离心化"的危机。我们需要围绕文物价值,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看待历史文化名楼,让它们更具魅力风采。  相似文献   

5.
思考了几年、又忙碌了一年多,《百姓看武汉》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编辑这一套丛书,缘起于一些热爱武汉历史与人文的普通市民。我通过“汉网论坛人文武汉”,与他们相识、相知。这些人大多都不是文史专业工作者.因为钟情于武汉的历史文化.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默默地在武汉的街头、巷尾进行着历史的新发现。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随着武汉城市建设的加快,每一条老街拆除之前,每一座老宅倒下之前,甚至每一条街区改造之前,都会有他们的身影在其中,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和视野为武汉的城市建设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就是在这种寻访和纪录的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的发现和地方文化的挖掘,让被人们遗忘的历史的遗迹与残存重新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6.
有了人,才有了文化.反之,文化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因此,对人的研究应成为文化研究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文化研究领域还是精神文化研究领域.然而,人作为文化的创造主体,在某些文化学科中,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往往着眼于文化现象本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颇.我们希望通过在历史、文物、考古、民俗、艺术等与文化科学有关的知识领域里对人的研究,更全面地反映文化的起源、发展过程、原因、规律及其作用.为此,我们在本期发表了郑克晟、王先明等先生的文章.当然,这种希望要完全实现,还必须靠广大作者和读者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现代图书馆以高品质的建筑尖端的科技手段为依托,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硬”设施的作用,要有出色的读者工作相匹配,人文服务是今后读者工作的重点,是图书馆工作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编读     
<正>投稿邮箱:gjrwls@188.com读者来信@idl1234567:最新一期的封面自然清新,贵刊已渐入佳境。@wangyuhao:新一期的《国家人文历史》内容不错,但是强烈反对用这种样式的封面,拿在手里非常别扭。值班编辑:如此可见,众口实难调。时代在发展,《国家人文历史》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会随时根据读者们的反馈和要求,不断改进内容和形式。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今年前两期杂志的纸张反光比较强,为此,我们从第4期开始,将印刷纸张换成亚光铜,纸张光泽度大大降低,不炫目、不刺眼,阅读起来更舒适。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馆以高品质的建筑尖端的科技手段为依托,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硬"设施的作用,要有出色的读者工作相匹配,人文服务是今后读者工作的重点,是图书馆工作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娄振军 《神州》2012,(7):130-130
各国科学教育已关注到道德文化层面,强调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不仅要让人知晓自然界的奥秘,而且要体现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念,知识不能成为科学教育的惟一依据和惟一目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而且具有价值导向、人文负载。在科学教育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发挥人文素养的价值功能.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为物理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体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对学生进行人丈素养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进行人丈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华夏人文地理》2004,(4):16-17
改月刊四个月以来,编辑部里的忙碌可想而知。人员的流动、频繁的选题会,《华夏人文地理》每天都在变化,而不变的是读者始终如一的关注与热情。《华夏人文地理》一直致力于差异多元中展现真实的人文底蕴,力求为读者搜寻未知而鲜活的人文资讯,于是便有了《藏着的故宫》、《台湾人文50年》以及这期的《十三陵》等专题。这几个月明显增多的读者来信说明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对的。有这么多的读者与我们共同倾听华夏注目人文,即便是批评,我们都会以十二分的敬意来聆听,因为我们更需要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华夏人文地理》2004,(7):14-15
用华夏人的眼光观察宇宙空间从全球人的角度关注华夏人文 在七月份的网上讨论区里,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欧洲文化的讨论与调查。在漫长的历史中,欧洲在与其他地域融合的同时,形成了本身独特的文化。欧洲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对外来文化的关注与学习,使我们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读者     
《神州》2005,(10)
“邓小平同志说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西学东进,古为今用。我们在追逐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不能再让其沉寂下去了。”北京读者  相似文献   

14.
读者论坛     
2006年6月号在6月,我们馈赠给读者的都是跟时下时事相关的饕餮大餐:青藏铁路和足球,但是从读者来信的反馈来看,关于风靡全球的足球的报道,被读者打入了冷宫;而对青藏铁路的报道,却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样,《20年目睹中国现状》这篇反映国内正在进行的巨变的稿子也得到了读者的关注。现在的中国每天都在进行着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环境的、人文的、社会的,而且这些变化都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自身。作为一个地理杂志,我们将会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深入的报道,跟读者共享这片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变。  相似文献   

15.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而紫砂陶艺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也必然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体现着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同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紫砂陶艺也离不开人文内涵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范军民 《神州》2013,(20):26-26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而紫砂陶艺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也必然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体现着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同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紫砂陶艺也离不开人文内涵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用华夏人的眼光考察全球文明以全球人的视角关注华夏人文 每一期《华夏人文地理》的封面都是从上千张图片中精心挑选、制作而成。我们力图为您呈现最具视觉冲击力,最能体现杂志当期内容的封面。同时,哪一期封面最受读者欢迎也是我们最期盼知道的事。在10月份的网上调查区里,正在进行“华夏人文地理最佳封面评选”活动,诚心期待您的参与。 相关链接http://www.trendsmag.com/trendsmag/client/magazine/cultural.jsp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正>@我有大长辫儿:我是《国家人文历史》的老读者,订阅了两三年,一直很喜欢《贵姓》这个栏目。但是发现近期没有了,这个栏目取消了吗?以后还会再有吗?值班编辑:小编遗憾地通知您,这个栏目确实是没有了。我们会根据读者反馈,定期增加或取消一些栏目。前一段时间本刊的读者调查结果显示,"填字"、"排行"、"贵姓"在读者最不喜欢的栏目中排名靠前,因此,考虑到大多数读者的喜好,这几个栏目在  相似文献   

19.
丁春影 《神州》2012,(9):30
人文的概念包含"人"与"文"两个方面。人文精神是我们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语文课程在体现其强烈的工具性的同时,彰显其独特的人文性特点,因而,语文教育应凸现其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人文河南     
从文化意义上讲,河南是一片我们无法忽视的地域。湟湟千年华夏文明,正是从这块黄土地上发源流淌,继尔漫延全中国的。河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意义,套用一位河南作家的妙语“河南人就是咱中国人的妈”来解释最为恰当。如今,这位母亲乳汁断尽,人老色衰,满脸风霜,踡缩黄土一角,莫名成了儿女嘲笑的对象,这实在是一种文化的悲哀,又实在是我们民族整体的悲哀。河南人被群体歧视,是一个尴尬而又沉重的文化现象。昔日的辉煌,厚重的人文,竟那样轻而易举被几句流言、几个笑话掩盖,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笑话。这一方面缘于我们可怕的无知和愚蠢的偏见,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