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夜盗珍妃墓     
珍妃与珍妃墓珍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关于她的身世与遭遇,人们已经知道了许多。珍妃家族在清朝满族八旗中隶属于正红旗,姓地他拉氏。珍妃生于1875年(光绪二年),其祖父裕泰曾任刑部右侍郎、湖广总督、闽浙总督等职,其父长叙任工部待郎、礼部待郎等职。长叙有一子二女.均系庶夫人所生。一子志搞曾任工部笔贴式、满洲正蓝旗都统等职;二女即瑾妃、珍妃,名字不详。1888年(光绪十四年)农历十月初五,18岁的光绪帝奉懿旨成大婚礼,长叙二女被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此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这件事对受封之家不是喜事…  相似文献   

2.
清朝十位皇帝之中,第二帝康熙皇帝玄烨的后妃最多,共有五十五位,第九帝光绪皇帝载湉的后妃最少,只有三位,其中之一即珍妃。珍妃,他他拉氏,光绪十五年进宫,时年十四岁,光绪二十六年死,年仅二十五岁。珍妃死后,关于她的生平,出现了许多传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看到了有关珍妃在宫中生活的一些档案,对其生平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4.
在戊戌变法中,光绪大多采纳了维新派的建议,很想大有作为。但同时,光绪帝并没有真诚地抛却私心杂念,惟改良派之议是听。他的所作所为表明,他只是想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授救清王朝于风雨飘摇之中。由此看来,光绪帝是一个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908年11月14日),死因是砒霜中毒(见本期《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本文整理出从十月十日(为慈禧太后祝寿的日子)前后到二十一日光绪帝死亡大致十天内的情况,并结合现代法医有关急性胃肠型砒霜中毒的论述,探讨了光绪帝砒霜中毒  相似文献   

6.
光绪死因新悦新证 颇多争议的清光绪帝死因疑案,在百年后通过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终于得以确证:光绪帝突然“驾崩”系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所致。据报载: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同时,这一研究也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纳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月刊》2011,(5):47-47
翁同龢,同治、光绪两代帝师,1898年被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罢官革职,遣返故里。  相似文献   

8.
朱批是清代皇帝对奏折给出的处理意见,具备行政命令之效,也是皇帝大权独揽的直接表征。按理,只有在位且亲政的皇帝方有为奏折进行朱批之权。然现存清宫档案显示,光绪帝在亲政前5年,就开始用朱笔批示奏折。比对《随手登记档》、《清实录》、《军机处录副奏折》等档案文献可知,这些朱批并非如之前学者推断的那样,是慈禧太后的手迹,它们出自少年光绪皇帝之手。然而,这些朱批并无行政效力,它们是光绪帝在翁同龢、孙家鼐等帝师的指导下,为成年后亲政进行的所谓"习批折"的政务训练。这种训练起自光绪八年(1882),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帝亲政为止。奏折内容,包罗官制、农业、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在难度上由浅入深,朱批内容,反映了光绪帝早年的教育实况,也提示着日后他思想的部分源头。  相似文献   

9.
一在清代陵寝建筑史上,曾一直认为选定清西陵金龙峪为德宗(光绪)万年吉地,是在光绪崩逝以后、宣统皇帝登基之初才着手进行的。《宣统政纪》卷一中说: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丙子谕:大行皇帝(按:指崩逝的光绪帝)尚未择  相似文献   

10.
1876年2月16日(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是光绪帝开蒙第一天。像当年入值弘德殿那样,翁同龢未及天明,就趁着晓月晨风,肩舆来到了养心殿东暖阁。这一天,除了他与夏同善外,在场的还有恭亲王奕(讠斤)、伯王(伯彦诺谟祜)、贝勒奕劻、额驸景寿。光绪帝坐北朝南,面前放着一张矮小的桌子,上面摊着纸墨笔砚。君臣行礼过后,翁同龢不慌不忙,以笔蘸墨,写了“天下太平”、“光明正大”八个端庄的颜体大字。接着,握着光绪帝又白又嫩的团团小手在事先准备好的朱书红格纸上将八个字重写一遍。写字过后,便是认字。翁同龢拿出事先已用黄绫硬裱成的两个方块字:“帝”“德”,放在光绪帝面前,随声念了两遍,光绪帝亦应声口诵。接下来,讲讲《帝鉴图说》的首篇《三皇五帝》。翁同龢以手指画,反复陈说,讲得既浅显, 又明白,光绪帝“似有所悟”,并用手  相似文献   

11.
一 我家隶属于满族正红旗,姓他他拉氏。珍妃、瑾妃是我的亲姑母。 珍妃在我出世前已被那拉氏迫害致死。关于她的一些事情,我是从长辈和我家老佣人的讲述中得知的。瑾妃在1924年病逝,当时我已是十几岁的孩子,并和她生活过一段时间。她的一些事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的宫廷生活)都是我亲眼所见。  相似文献   

12.
1876年2月16日(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是光绪帝开蒙第一天。像当年入值弘德殿那样,翁同龢未及天明,就趁着晓月晨风,肩舆来到了养心殿东暖阁。这一天,除了他与夏同善外,在场的还有恭亲王奕訢、伯王(伯彦诺谟祜)、贝勒奕劻、额驸景寿。光绪帝坐北朝南,面前放着一张矮小的桌子,上面摊着纸墨笔砚。君臣行札过后,翁同龢不慌不忙,以笔蘸墨,写了“天下太平”、“光明正大”八个端庄的颜体大字。接着,握着光绪帝又白又嫩的团团小手在事先准备好的朱书红格纸上将八个字重写一遍。写字过后,便是认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文廷式的日本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吉 《百年潮》2004,(3):76-80
文廷式是维新运动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传奇人物,字道希,号云阁,又号罗霄山人,晚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士.文氏思想敏锐,文才出众,由於早年间在广东与志锐及珍瑾二妃家多有交往,故尤为光绪帝眷注.光绪十五年(1889)考取内阁中书第一名,次年中式恩科贡士,复试一等第一,殿试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甲午年大考翰詹,光绪帝破格拔擢为一等第一名.文廷式在科场上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他指点江山,批评时事,一时间名躁京师.  相似文献   

14.
光绪之死     
在距今一百年前的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名义上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却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和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几乎同时死去.皇帝死于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下午五至七时),太后死于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一至三时),相距不到二十小时.  相似文献   

15.
力倡新学     
《文史天地》2002,(6):49-49
北京大学是蜚声海内外的名牌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光绪24年)的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则是根据《请推广学校折》成立的。这位向光绪帝上《请推广学校折》的人,就是当时任学政、刑部侍郎的贵州人李端棻。  相似文献   

16.
弑君弑父,在封建政治中并不鲜见,这是肮脏的封建政治政体的必然。 戊戌政变过去了整10年,1908年的11月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辞世,3岁的溥仪登基做了新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光绪的胞弟成了摄政王,光绪的皇后则被尊为隆裕皇太后。看上去过渡还算平稳,一班朝臣仍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上上下下也觉察不出什么异常。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却惴惴不安,他揣测戊戌年的那笔老账可能要被翻出来清算了,当年正是自己走的那步棋,导致了维新派的全盘皆输,把光绪帝给害得不轻,虽说得到了老太后的赏识,有了10年的官运亨通,可现今老太后死了,保护伞没了,  相似文献   

17.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光绪帝幼年登基,亲政后试图学习日本改革,任用康有为变法维新,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清新之气。但光绪皇帝最终不敌守旧派及其后台慈禧太后,被软禁瀛台,整整过了10年的幽禁生活,直至去世。有人说光绪的死是慈禧太后所害,也有人说是袁世凯等为之。众说纷纭的光绪死因疑案,也终于在这位皇帝的百年忌日有了一个科学的结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相似文献   

18.
<正>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帝亲政,十五年慈禧太后归政,二十四年戊戌政变,这十余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之间的权力关系,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前此研究,或者概而言之,或者置之不顾。戊戌变法的重要参与者梁启超说:"皇上虽有亲裁大政之名,而无其实,一切用人行政皆仍出西后之手。"~①这一论断为后来的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既定前  相似文献   

19.
光绪帝在拜见慈禧时,多呼其“亲爸爸”。这种称呼的确令人费解,一般人以为这可能是满族人的习俗叫法,其实不然,这种别出新裁的称呼,有其一定的道理。慈禧是咸丰帝的皇贵妃,光绪帝的父亲是咸丰帝的弟弟,而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绪既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  相似文献   

20.
1887年(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已满17岁,到了配偶结亲的时候。按照清王朝的惯例,幼帝一经完婚,就要亲理朝政了。给光绪帝配偶成亲,对于西太后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后、妃,尤其是皇后,对皇帝的思想及其政务活动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慈禧本人,就是凭自己的丽质平步青云,逐步成为清廷的最高主宰者。根据清廷律例,在皇帝大婚之前,凡亲贵大员家中有女在14岁以上者,均须报名听选,经数次淘汰,取得优胜者,再由皇帝亲择选定。1888年1月8日(农历十月初五)由光绪帝最终选定后,妃的活动在体和殿进行。备选的三位达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