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葛志毅著《周代分封制度研究》林原葛志毅所著《周代分封制度研究》一书已于1992年12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对周代分封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解体过程予以全面系统的考述,内容详实、史料丰富、考证精当、论述深刻,较之已...  相似文献   

2.
在周代,鼎是一种礼器,是一种表明身份等级的重器,鼎迁而国丧。故楚庄王欲侵中原先问周鼎,秦、齐亦为争周鼎而反目。因此,用鼎制度直接涉及到周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制度,很值得研究。随着周代墓葬的发掘和彝器出土日益增多,探讨周代用鼎制度已提上日程。迄今为止,此题之专论已有数篇,其中以俞伟超先生和高明先生所写《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一文最早,材料最丰富,观点也最具代表性。该文将考古与文献结合,非常精辟地提出周代用鼎制度与五等爵制有密切关系。笔者十分同意。在同一文,俞、高两位先生还就用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7月,孙庆伟教授的专著《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一书,在初版时隔十年之后再版。此书原是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据此书后记,作者从1992年作为大四学生参与晋侯墓地发掘,最早接触到了大批令人目不暇接的周代玉器起,至2003年以《周代墓葬所见用玉制度研究》为博士论文获得答辩通过,耗费十年功夫而成,用力之勤,或可谓"磨铅勘玉杯"。此句语出杜牧《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典出《汉书·董仲舒传》。  相似文献   

4.
读《周代礼俗研究》孟世凯我国古代史上的各个工朝都有一套礼仪制度。传统礼仪最多而纷繁的是先秦时代。近十多年来也有一些著述从文化史、社会生活的视角去探讨先秦时代礼的起源、演变和作用,不少的研究成果令人深受教益和启发。近读常金仓先生的新作《周代礼俗研究》,...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诗论》“天保”是讨论“德”与分封制关系的新材料,《诗论》所言“顺颁惠”在周代的具体政治表现就是分封制度。从《天保》诗文和诗旨及周代青铜器铭文中的“顺颁惠”情况,得见“顺颁惠”实为周人分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周代服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思玲 《史学月刊》2001,(5):139-140
《诗经》作为周代的诗歌总集,其中不少篇章涉及到周代服饰方面的内容,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内容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足够的重视。从《诗经》中的有关材料可以看出,周代服饰既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又是与那一时代的政治观念及审美意识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被视为周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了解周代的服饰化,《诗经》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文选取了全球史的视角,从现存的史料典籍如《诗经》、《论语》、《周礼》中搜集出一些民众生活的记录,选取了民众广泛参与的如社、诗、乐、舞、宴、猎等社会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公共活动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西方的社会公共活动进行比较。并在文中分析了周代的社会性质特别是礼乐制度对当时社会公共活动的影响,指出周代社会公共活动有深刻的农业社会文明印记。  相似文献   

8.
周代用鼎制度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代有一套自天子至庶人的等级制度,在礼制上“名位不同,礼数亦异”(《左传》庄公十八年)。七十年代以来,先后有几篇文章把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探讨周代的与身份等级相应的用鼎制度,引起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其主要结论,经常被周墓发掘报告和研究论文引用。但也有人指出,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仍属探索性的工作”,有待继续探讨。我因为讲授《商周考古》有关章节,翻检了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感到关于周代用鼎制度的已有研究成果,确有不少尚待商榷之处,现在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9.
据《周礼》记载 ,“刑典”是周代的“六典”之一。本文根据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 ,试图重构古代的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周代宗法制度是周初创立的重要政治制度。高婧聪《宗法制度与周代国家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围绕宗法制度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及其对周代国家结构建构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把《周礼》的国野构想认定为西周国家的行政组织体制。在国野构想中,行政组织以地域划分为基础,以一夫一妇的家庭为细胞,在国中拟构了比、闾、族、党、州、乡六级行政单位,在野中拟构了邻、里、赞阝、鄙、县、遂六级行政单位。然而迄今为止,在可靠的西周文献和考古学资料中,这种以地域来划分、以个体家庭为细胞的行政组织制度得不到验证。一些学者已经指出,西周时代行政组织的主体是以宗族为机制的血缘组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以地缘为基础的行政区域的划分是西周血缘组织崩溃的结果,是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周代和秦代是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朝代。周代历年八百,是中国所有王朝中时间最长的,周代留下了如《五经》、《论语》等重要的化典籍,产生了如周公、孔子、孟子等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可以说是我国化的奠基时期。秦代统一中国仅十五年,虽是统一王朝中时间最短的,但秦代却开创了我国专制主义统一国家的基本制度,并留下了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历史疑案,成为后人瞩目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读张鹤泉同志的《周代郊天之祭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见《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颇受教益。但该文对于周代举行郊天礼的地点、时间与用牲的说法,我们不敢苟同。下面提出一些个人的浅见,与张鹤泉同志商榷。关于周代举行郊礼的地点《初探》认为周代郊祀“具有明确的地点”。《初探》说:“周代的郊祀一般是在周都城的南郊举行。在郊中,专门有为祭天而设的坛场。”并认为这“坛场”就是  相似文献   

14.
古之“乡举里选”,或曰“乡兴贤能”,指的是周代六乡六遂组织的选举制度。关于六乡的选举,《周礼》卷三《大司徒》、《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诸  相似文献   

15.
先秦区域历史地理与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庄焰徐少华著《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日前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开拓创新,填补空白先秦历史地理是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难度...  相似文献   

16.
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陈昌远教授.多年从事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今将他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历史地理与古史研究》、《河南古县命名规律探索》、《陈胜生地阳城考辨》、《商族起源地望发微》、《从应器谈应国地理位置及西周监官制度》、《关于早周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周代井田制度简论》、《商鞅“开阡陌”辨》、《二里头文化与夏代文明》等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汇集成书,名《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该书对大专院校历史系师生学习历史地理与先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每册定价2.40元.邮费0.2元。如需购买,将款寄河南大学先秦文化中心史慧敏。  相似文献   

17.
先秦秦汉时期历史地理与考古学文化研究向为艰涩之学,荆楚地区处周代南土,相关传世文献稀少,考古材料庞杂,不易索解,善治之者不多。徐少华先生是这一领域少有的专家,继《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以下简称《南土》)之后,最近又推出新著《荆楚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8.
《周礼》中所记交通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虽是一部讲官制的书,但其中有许多关于交通方面的史料记载,从中可将周代的交通管理制度归纳为以下几点:馆舍制度,驿传制度,符节制度,回避止行制度,夜禁制度。  相似文献   

19.
《诗经》对于研究周代社会作为史料的价值已为学者所共识。《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緜》等综合来看,从其农业始祖后稷诞生至武王伐纣,形成一部轮廓清晰、脉络分明的周部族发展史,具有史诗的性质。《小雅》中的《甫田》、《大田》;《周颂》中的《臣工》、《良耜》、《载芟》中描写的劳动工具、耕作方式等方面又是分析周代社会状况的最为鲜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礼记》、《公羊传》、《穀梁传》所载周代庙制的内容不一,多所抵牾,概括其要点,则为四级(或五级)庙数和毁庙规则。考察《左传》,可知春秋庙制的特点是:庙数分为二级,天子、诸侯是一祖一庙,大夫则诸祖共一庙;无毁庙制度。古今学者多认为春秋无毁庙的"现象"异于西周庙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当毁未毁说、合理变更说、昭穆计数说和变例说。联系周代宗法制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政治需要和经济因素考察,可以判断春秋庙制是对西周庙制的继承而不是违背,周代庙制存在于适合其生长的文化沃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