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0-40年代,主要是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时逢甲午战争的40、50周年。在国难当头和抗日御侮的情势之下,中国学界掀起了甲午战争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并取得了空前且丰富的成果。在抗战爆发前六年间,当是一个硕果辈出的阶段,尤以王芸生、王信忠关于甲午战争外交史,张荫麟关于甲午海战史,千家驹关于甲午战争与中国财政的论著为代表;八年抗战期间,则以总结与反思的成果为主;战后除了继续有所反思之外,则深入到中国内政的研究,并以刘适的论著为代表。关于甲午战前史,无论是在外交史背景上的考察,还是关于朝鲜问题的专门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见解,均具有创新和奠基性的学术意义。关于甲午战争史,对于外交史的继续探讨以及甲午海战史和中国内政史的研究,成果较为显著,且影响及于后世;围绕着李鸿章的评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所展现的与国民党主流意识形态迥异的政治立场和学术见解,对于1949年后的大陆学界自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甲午战败主要是出于中国方面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原因的探究以及关于历史教训之总结与反思,则表明了中国学界在半个世纪之后的理性思考与进步。中国学人们在此期间于甲午战争史研究上所展现的时代情怀、使命意识和学术责任,其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文人学术抗战史的重要内涵,亦成为后世和当今学界之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致电、上书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表达强烈的抗日诉求,形成全社会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各界民众慷慨陈词,呼吁政府早下决断,出兵抗日,并表示愿为政府后盾。各方的"吁请抗日"体现了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民意聚拢、累积成一股巨大的压力,推动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最终下定决心,确立抗日国策。民意诉求可谓国民政府走向抗日之路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3.
台北"国防部"史政局出版的《抗日战史》,是中国第一套由官方编纂,全面记述抗战期间国军各会战与战役的战史丛书。该书从编纂到正式出版前后将近30年,编纂机构、人员、初稿的保存几经变迁,初稿、成稿之间差异颇大。出版以后,该书成为军方及史学界论述抗日战争、研究战争经过的主要参考书,但在使用时还应注意其所引资料的正误及缺漏。  相似文献   

4.
近读黄敏兰同志《评农战史专题中的严重失实现象》一文,感触颇深。由此想到,对建国以来的中国史学史进程进行实事求是的清理和总结,实在非常必要。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也具有同样意义。如同大家所知,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存在不少教训,这不仅在农战史领域是如此,在其他分  相似文献   

5.
甲午之战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耻辱,泱泱大国竟然败于"蕞尔小国"手中,个中原因令人深思,教训何其深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晚清洋务运动紧锣密鼓地搞了30年,及至甲午战前,清军的军械装备得到了相当的提升。然而,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不仅让本国人大失所望,同样也让一些外国人大跌眼镜。"当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可能爆发时,大  相似文献   

6.
该文前半部分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甲午战争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日本的甲午战争研究从甲午战争结束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的特征和代表人物,并表现出批判性和继承性。日本学者在甲午战争研究中提出了"二元外交论",它不仅仅是甲午战争研究的一个具体观点,而且在一些日本学者那里已演化为一种对历史问题和现实政治的分析方法,影响到对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定性评价。坚持"二元外交论"的结果,一是导致否定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必然性,二是把陆奥宗光傍强凌弱的外交策略歪曲为和平外交,甚至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就是因为背离了陆奥所创造的"明治遗产"。该文后半部分从世界现代化史、日本近代对外战略演变及甲午战争开战实情三个方面对"二元外交论"进行剖析,对日本史学界甲午战争研究的主流观点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7.
历史动力惟一论统摄下的农战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研究,人们会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过于将历史研究现实化,赋予它意识形态的特性,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性质。农战史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世纪初叶,在辛亥革命浪潮的波及下,太平天国研究一度兴盛,二三十年代短短20年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著作近30部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度集中的学术论题;接着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提到了相当的历史高度,人们简直就将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看做是现实中国革命的直接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史研究,更将农战史研究装扮成一朵耀眼的明珠,40年间发表论文4000多篇,出版著作300多部,在史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趋之若骛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问题的鲜有提及,随着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猛过渡,加之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日益迫切,农战史研究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着意识形态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对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研究来说,今天是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回溯、总结、清理并使之终结的时代。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延伸进今天的时代,农民问题、农民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认识国情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抛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和农民问题研究、乡村社会研究等等,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开掘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农战史研究,希望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之重新审视,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反思的精神,清理以往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以期使被极度冷落的农战史研究,再次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绽开出比传统的“五朵金花”更为娇艳、也更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魅力的史学鲜花。本期所选用的几篇笔谈短文,表达着编者对农战史研究复苏和新生的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8.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研究,人们会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过于将历史研究现实化,赋予它意识形态的特性,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性质。农战史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世纪初叶,在辛亥革命浪潮的波及下,太平天国研究一度兴盛,二三十年代短短20年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著作近30部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度集中的学术论题;接着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提到了相当的历史高度,人们简直就将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看做是现实中国革命的直接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史研究,更将农战史研究装扮成一朵耀眼的明珠,40年间发表论文4000多篇,出版著作300多部,在史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趋之若骛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问题的鲜有提及,随着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猛过渡,加之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日益迫切,农战史研究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着意识形态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对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研究来说,今天是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回溯、总结、清理并使之终结的时代。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延伸进今天的时代,农民问题、农民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认识国情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抛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和农民问题研究、乡村社会研究等等,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开掘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农战史研究,希望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之重新审视,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反思的精神,清理以往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以期使被极度冷落的农战史研究,再次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绽开出比传统的“五朵金花”更为娇艳、也更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魅力的史学鲜花。本期所选用的几篇笔谈短文,表达着编者对农战史研究复苏和新生的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9.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研究,人们会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过于将历史研究现实化,赋予它意识形态的特性,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性质。农战史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世纪初叶,在辛亥革命浪潮的波及下,太平天国研究一度兴盛,二三十年代短短20年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著作近30部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度集中的学术论题;接着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提到了相当的历史高度,人们简直就将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看做是现实中国革命的直接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史研究,更将农战史研究装扮成一朵耀眼的明珠,40年间发表论文4000多篇,出版著作300多部,在史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趋之若骛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问题的鲜有提及,随着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猛过渡,加之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日益迫切,农战史研究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着意识形态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对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研究来说,今天是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回溯、总结、清理并使之终结的时代。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延伸进今天的时代,农民问题、农民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认识国情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抛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和农民问题研究、乡村社会研究等等,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开掘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农战史研究,希望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之重新审视,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反思的精神,清理以往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以期使被极度冷落的农战史研究,再次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绽开出比传统的“五朵金花”更为娇艳、也更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魅力的史学鲜花。本期所选用的几篇笔谈短文,表达着编者对农战史研究复苏和新生的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10.
评农战史专题中的严重失实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30年代起,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和战争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逐渐形成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或一个专题。建国以后,农战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门显学,研究与著述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被称为史学“五朵金花”中的一朵。更重要的是,建国以后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模式,一切宏观的或微观的农战史研究与著述,都受到这套理论的指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11.
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回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研究,人们会感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人们过于将历史研究现实化,赋予它意识形态的特性,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性质。农战史研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世纪初叶,在辛亥革命浪潮的波及下,太平天国研究一度兴盛,二三十年代短短20年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著作近30部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高度集中的学术论题;接着到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将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史研究提到了相当的历史高度,人们简直就将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看做是现实中国革命的直接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史研究,更将农战史研究装扮成一朵耀眼的明珠,40年间发表论文4000多篇,出版著作300多部,在史学研究领域形成了趋之若骛之势;而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问题的鲜有提及,随着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迅猛过渡,加之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目标日益迫切,农战史研究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从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围着意识形态转的现象应该得到改变。对于传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研究来说,今天是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回溯、总结、清理并使之终结的时代。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一直延伸进今天的时代,农民问题、农民的历史和现状,是我们认识国情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抛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农战史和农民问题研究、乡村社会研究等等,仍是一个需要深入开掘的领域。所以,我们今天重提农战史研究,希望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之重新审视,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反思的精神,清理以往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以期使被极度冷落的农战史研究,再次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的生长点,并绽开出比传统的“五朵金花”更为娇艳、也更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魅力的史学鲜花。本期所选用的几篇笔谈短文,表达着编者对农战史研究复苏和新生的热切期待。  相似文献   

12.
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美援朝战争是军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为学术界所关注。近十余年,随着新材料的披露和研究视野的开阔,抗美援朝战争研究已由战史研究转为从战史、军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政治史、经济史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成果,其中《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13.
甲午陆战的失败是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汲取了甲午陆战失败的教训,陆军军事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无论是陆军军事学堂的数量还是教育人数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战史丛书》之内容瑕瑜互见,其"大东亚战争史观"是我们所反对的,但该丛书也保留了不少相关资料,现发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庄司润一郎先生对该丛书的介绍,以飨读者。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丛书的原貌,其中大部分专有名词在翻译时,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相似文献   

15.
周浩集 《沧桑》2013,(2):29-31
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十大政策"之一,也是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要工作原则,它的成功实施减轻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清除了官僚主义的病源,提高了边区政府的行政效能,为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的困难时期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总结这一政策成功实施的基本经验,能为我国今天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与人员的精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历史与法律的角度,去伪存真,分析明治时期日本政府官书(政府文书)对"尖阁列岛"的"无主地先占论"及其依据.本文认为,日本方面宣称对钓鱼列岛"无主地先占"的历史依据与国际法依据,均相当不足.日本是借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机,在文书上窃占了钓鱼岛.而其在文书上的窃占过程,其资料证据又相当不完整.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开始谋求联合中国一致对付日本,在"援华抗日"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援助中国,这些援助是真诚的、具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的,对中国抗日战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与此同时,中国史学的话语权也发生了变动,以"史界革命"相号召的"新史学"渐成主流。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西藏历史研究也于此时启动,体现了现实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在历史思想方面实践传统的藩属话语体系向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变,在西藏历史研究文本中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得以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9.
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以中国割地赔款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中国被拖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今天,中日再次面临钓鱼岛危机。为此,本文在梳理甲午战争背景的基础上,剖析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进而从汲取教训、防患未然的层面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国内外舆论界争相对其进行报道。报道突出其在保家卫国中的重要作用,也唤起各界民众、海外华侨及社会团体对马占山抗战的关注,形成一场不可小觑的全民族呼吁抗战、抵制日本侵略、支持马占山的舆论声浪,演化成中华民族抗日救国运动的先声。此外,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等外媒对马占山江桥抗战的高频报道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对促进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援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