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长林  刘强 《安徽史学》2015,(5):155-162
兼具政治领袖和文化名人双重身份的陈独秀,对1920年代的上海大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时期思想界的明星,自然受到上海大学前身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的仰慕,他宣称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学生改组学校提供了精神资源,新建立的青年团组织,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学校改组时学生原拟推举陈独秀为上海大学校长,主要在于他的新文化人的名人效应。上海大学创办后,陈独秀作为中共领导人指派过陈望道到学校任职,并通过指导党团员活动,对学校事务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时,陈独秀的思想和主张通过中共在校内的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大学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显性的文化名人效应与隐性的政党组织运作,是陈独秀影响上海大学创立与发展,影响上海大学青年学子的两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是具有使命自觉意识的政党,从其成立之际,即有明确的历史使命,且始终为实现其使命而奋斗。关于中共在近代革命的使命问题,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和分析,不当之处,请识者教正。一在近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共在近代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革命运动与革命战争,完成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  相似文献   

3.
王申红 《史学月刊》2005,(5):120-122
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运动”,因1922年4月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在清华大学召开第11届大会而引发,在1925年“五卅”惨案后随着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而发展到高潮,直到北伐战争后期,随着国民党执政后内外政策的改变而趋于沉寂。对于“非基运动”的研究,目前学界已有一些相关论述,其中大多是从政治角度审视这场运动,  相似文献   

4.
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之际,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是大量存在的。但这类问题不能简单以干部腐化论之,如果将其放在乡村社会的背景下去考察,即可发现非婚性行为是固有并长期存在的,这与当地的男女比例失调有一定关联;加之战争影响与中共革命动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一问题。抗战期间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曾发动了反淫乱运动,以图杜绝乡村的男女关系问题。但是在1947年至1948年的晋察冀土改整党当中,中共发现村干部男女关系问题仍大量存在。这一问题成为村干部被中共整体负面化的一个例证。但是整党运动的实际进程证明,此次整党,村干部问题被严重高估,具体到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也是如此。熟识当地情况的干部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相对温和的解读,并被中共决策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强战士、中共重庆地委(即后来的中共四川省委)的主要创建之一、大革命时期中共四川党组织的优秀领导人——杨阁公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曾与后来成为新中国元帅的朱德、刘伯承、陈毅三人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并对这三大元帅的早期革命活动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他们之间虽然共事时间不长,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其战斗友谊和革命精神颇值一书。  相似文献   

6.
赵晓琳 《百年潮》2011,(10):74-78
中共五大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这次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受局部失败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一方面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呈现日益高涨的局面;一方面革命阵营内部危机四伏,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的危险。虽然未能挽回危局,大革命最终失败,但与前四次党代会比较,中共五大在会务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国民革命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华 《安徽史学》2002,(1):53-56,70
"国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初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口号和策略.故该阶段又叫"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它是陈独秀从中国社会实际和国共两党合作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和特点.它的提出,从思想上、行动上极大地动员和武装了中国各阶层民众,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成为探索实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低革命纲领的行动方略.但由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背叛,这一革命运动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8.
李颖 《百年潮》2013,(6):30-36
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其中第一个法宝便是统一战线,它的最早运用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源头,是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  相似文献   

9.
1930年5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奉命从江西寻乌分兵平远,指导和帮助中共平远县委组织工农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举行武装暴动,掀起土地革命运动高潮。当年5月,平远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共平远县委领导下,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今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早期领导人博古(原名秦邦宪)110周年诞辰。为了深入研究博古的生平和思想,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大学、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博古的生平与思想——纪念博古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为了搞好这次学术活动,特向社会各界征文。  相似文献   

11.
在土地改革期间,中国共产党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发动了广泛而深入的整党运动。整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于让党外群众介入其间,并对基层党员干部行使审查评议之权,即所谓"开门整党"。整党运动中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表征了乡村权力结构和共产党乡村治理模式的深刻变化。借助群众力量进行整党,不仅可以实现对基层政治精英的有效监控,也有助于将乡村民众整合到党和国家的权力体系中来,因而对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场读书活动以青年为对象,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从最初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受到影响,再到结合毛泽东著作出版掀起高潮,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共青团、工会等团体密切协作的领导机制,同时建立起多层级的指导委员会,通过思想动员、组织动员以及典型引导的动员机制,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红旗读书运动”为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加强青年培养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uring the May 30th Movement of 1925, the Shanghai Provisional Society of Aid and Pacification epitomized contemporary philanthropy in Shanghai with its transitional character that combined the old with the new. On the one hand, the society inherited the organizational tradition of modern charitable group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came to terms with the revolutionary upsurges then occurring in China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Inside the Provisional Society of Aid and Pacification, the Shanghai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Federation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Education 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intained cautiousl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 After the disbanding of the society, the Patriotic Fundraising Meeting, a successor organization founded by the Shanghai Chamber of Commerce, soon failed,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aunched the China Hardship Relief Society in an effort to radicalize philanthropy. Revolutionized philanthropy grew 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philanthropic tradition yet transcended it. Finally, proponent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to philanthropy split after a symbiotic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4.
论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启蒙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配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起的一场运动.它吸引了一些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界人士参加.但是从一开始,这一运动内部就充满分歧,共产党人和自由主义者对"思想自由"、"新哲学"、"理性"等概念的解释完全不同.共产党人还为新启蒙运动设定了长远的政治目标和现实的政治斗争对象.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启蒙运动的口号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共产党人从此不再热心于新启蒙运动,取而代之的是学术中国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革命局"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苏俄、共产国际的有关档案记载。1920—1921年间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几个大城市曾出现过“革命局”(ревбюоро)。对于“革命局”究竟是什么组织。目前已有几位党史学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分别视其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社会主义者同盟的领导机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机构和俄共在华组织。这几种看法均值得商榷。从档案原文和“革命局”的名称、组织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任务等方面来看,1920年夏成立于上海的“革命局”实际上是直属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具体负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机构,而在其他城市的“革命局”则是设于上海的“中央局”的分支机构。虽然革命局后来的隶属关系、组织机构有所变化,但其作为共产国际的在华一级机关的性质却始终如一,在指导建立共产党、推动各革命团体的活动、实施共产主义宣传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其主要使命的基本完成和中共的成立,革命局也归于消失。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Chines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Taihang Base Are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es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ehind the enemy line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war, the base areas were impacted by both the outside character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and the larger United Front environment. Many cadres in the Taihang Base Area came from other locations. In Shanxi Province, the existence of the Sacrifice League and the unusual configuration of the United Front produced scattered but widespread “local/outsider” contradictions within the cadre ranks. In response to this, local Party organizations promoted political integr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ns and gradually brought these contradictions under control. However,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efforts of the Central Shanxi Special Committee to integrate the Sacrifice League into the Party, a severe conflict emerged between the Central Shanxi Special Committee, which represented outside forces, and the Sacrifice League, which represented local forces.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and the Northern Bureau,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ebei–Henan–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resolved the problem through high-profile criticism and low-profile measures, thus promoting progress toward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on the Chinese religious landscape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Young Buddhist Association (YBA) of Shanghai. Despite the official atheist ideolog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this era of New Democracy the YBA experienced Communist governance in practice as a process of political incorporation rather than coercive eradication. As its Buddhist youth movement not only survived the Communist takeover in 1949 but gained momentum well into the 1950s, the YBA was propelled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Buddhist community in Shanghai and became the most active and influential grassroots Buddhist organization in the early PRC. The case of the YBA demonstrates that incorporation into the new political order of the 1950s had transformative effects on the spatial construction, identity formation, and social dynamics of religious communities that cannot be reduced to steps toward their eventual elimination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8.
1946年7月发生在昆明的李闻惨案,是战后中国政治史上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事件。这一惨案出现在全面内战一触即发的前夕,遭到暗杀的李公朴、闻一多均为推动国共和谈的中国第三大政党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委员,加之他们惨死于同城,相隔仅仅三天,因而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多年来,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回顾国民党丧失大陆政权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一事件是国民党失去人心的一个重要标志。李闻惨案已过去65年,但围绕这一事件的性质、责任、处置等方面表现的矛盾与展开的角逐,还有不少有待深入探讨的空间。如惨案初期关于事件性质的论争,即反映了不同政治势力立足于各自立场对这一事件的基本判断;惨案制造者的抵赖与歪曲,则凸现了不同力量在责任追究问题上的博弈;而国内外的强烈舆论以及美国政府的介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援华政策的实施;至于蒋介石处置该事件方针的形成和执行,同样表现了战后中国政治受不同因素制约的复杂与交错。对于这些目前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考察,显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李闻惨案为什么会给国民党统治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也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各种矛盾在战后中国政治转型中的作用与演变。  相似文献   

19.
周达文是贵州镇远出生的中共早期重要人物。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和工作,受到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器重,《斯大林全集》中的《给丘贡诺夫的信》就是写给他的。由于他的后半生是在苏联度过,为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带来很大困难。俄罗斯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考察清楚他的生卒年月、他在北京的革命活动、在留苏中共党员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坚持反对王明的宗派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并因此而被陷害致死,以及后来苏联最高法院为他平反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