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柏长青     
年轻人常常磋叹自己的人生命运:生不逢时……年轻人又常常埋怨自己的生活际遇:命运多钟……不,如果你看看年过八旬、精神灼烁的唐弘仁老先生,如果你知道唐老一生所经受的曲折与磨项,你会发现你的磋叹和怨尤显得多么轻飘…1942年,唐弘仁刚从武汉大学毕业,是一个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战乱年代,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年轻人,该怎么选择他的人生道路呢?当时最佳的职业选择是到政府部门去做官,或者是到银行、财政、税务机关去谋个职位,有稳定的职业和固定的俸禄,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当然是十分理想的职业了。唐弘仁—…  相似文献   

2.
老鬼子藤井和许多日本老兵一样,几十年来对自己的家属只字不提关于战争的事,更何况对我这个中国留学生。一个人埋藏在心里的事越深就越难以启齿。我不断去他家,终于敲开了他的心扉。其实他一点儿都不倔,很有思想,还很有观察力。他问他,你当过军人吧?当过军人的人,都特别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害怕,而是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产生的遵守纪律的行为。我早注意你了,我还想问你呢。话人正题,我问藤井:“我问了你多次‘去过中国吗?’你怎么总不回答我呢?”老头儿笑了笑算是回答。我又问:“你当年知道去中国干什么吗?日本国有人管去朝鲜和…  相似文献   

3.
我不是从萨拉热窝来的一个年轻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爱开玩笑的理发师问他:“你从哪儿来呀,年轻人?”“从萨拉热窝来。”年轻人回答。“啊,我真高兴看见萨拉热窝人,有件事情向你打听一下,我听说萨拉热窝的男人都是硬汉子,他们刮胡子的时候从来不用热水和肥皂,是真的吗?”年轻人多么希望做一个硬汉子啊,他说:“当然是真的,如果不信,你在我脸上  相似文献   

4.
1958年3月,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工作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解决三峡工程问题。2月下旬的一天,宜昌地委第一书记薛坦放下电话机就给我说:“省委领导同志来电话说,周总理乘坐的江峡轮已从武汉启航,近日内将抵宜昌考察三峡大坝坝址,为成都会议讨论三峡工程作准备。同行的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部门、省的负责人和水利、电力专家。要求地委、专署派负责人前往迎接和陪同考察。”他征求我的意见:“你说去谁呢?”我说:“你是第一书记,当然得去。还要去难你定吧!”薛坦说:“我刚接手工作不久,你在宜昌工作多年,算个‘老宜昌’了,…  相似文献   

5.
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山明水秀,这些都不足以形容哈尔施塔特(Hallstatt)的美。她外在的湖与山,有一种安静恬然的气韵,她的内在,却是一种历史、信仰与文明的交融,一种纯正淡定的欧洲气质,无法复刻,让人迷恋并迷失其中。曾经有人说:“一个人若爱你,就带他去哈尔施塔特;一个人若恨你,也带他去啥尔施塔特,他会因此而爱上你。”  相似文献   

6.
巴山蜀水任逍遥——秦岭至长江纪行沈力如今,去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旅游很方便,便利的交通使你只需用几天时间就能如愿以偿——乘飞机去成渝,逛一逛武侯祠、枇杷山,尝一尝赖汤圆、重庆火锅,之后,嚼着灯影牛肉干上客船,顺江而下,过大、小三峡,直抵黄鹤楼。当然...  相似文献   

7.
张林华 《古今谈》2005,(4):42-44
如果有个中学生幽幽地告诉你,说把他有限的生活感受归结为一句话“人生悲凉”,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也许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当然这不是虚构。因为这位学生还敢于著文在报上公开发表他的观点以示郑重其事。“人生悲凉”,悲从何来,凉在何处呢?“想想人生充满了痛苦,从出生的那时起,就有一把锉刀在等着你。锉呀锉呀锉,你终于成了一个脑袋削尖、肚皮浑圆的不倒翁,“一个挂着庸俗笑容、过着庸常生活、吐着不咸不淡话语的人,何曾有半点光芒”?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7,(6)
干部支队寡不敌众西路军失败了,成立了左支队、右支队、干部游击支队和若干小游击队,各找出路。西路军保卫局长曾传六,出发之前要安排自己的部下,他委婉地探询式地对我说,“欧阳毅同志,成立了干部游击支队,你看怎么样?”怎么样?我当然明白曾局长的弦外之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嘛,干部游击队我可以去嘛,什么时  相似文献   

9.
流动的盛宴     
Sarah 《世界》2014,(11):156-161
“假如年轻时你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是著名作家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扉页上的题词。这句话目前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当然如果你暂时去不成巴黎,有一个办法也可以让你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聆听、去感受巴黎的种种美好,那就是驾驶着同样源自巴黎创新精神的DS6。在人们的期待下,具有浪漫情怀的法系品牌DS终于推出了自己的首款SUV产品——DS6。而选择丽江作为试驾地,不仅是因为这是一座文艺小资气息浓重的城市,更是因为DS6野性与优雅并存的气质与丽江这座城市有着几分默契和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旧帐新算     
从前,在一个村庄有两个邻居,名叫坚参和旺杰。有一天,坚参借了旺杰的毛驴去驮运木材,他故意给驴驮沉重的木材,途中毛驴被压死了。他去找旺杰说:“你的毛驴可能腿有毛病,在这么好的路上摔死了,这真是你的不幸。”旺杰着急地说:“毛驴死了,没有别的办法,我不得不向你要点损失费。”坚参说:“哪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买了毛驴,当然要给钱,我又没有买你的毛驴。动物哪有不死的?昨天你又没说如果运木材时毛驴死了我赔钱。借驴时我给了你两块钱的工钱,这一天我有毛驴死活的权力。”说完走了。 旺杰想下一次一定要报复他,但一直没有机会。过  相似文献   

11.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赵涛:知足,并不满意。知足是因为有喜欢的职业,而且这个职业可以让我衣食无忧;不满意.是因为觉得在表演上我还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需要努力去发掘。当然,对于演员来说.也需要有好的机遇,和好剧本、好导演产生碰撞。我一直渴望得到一个演出机会,  相似文献   

12.
钱君匋,装帧艺术的开拓者,海内外知名的篆刻、绘画和书法艺术家。晚年,他把自己一生积累起来的4000多件珍贵文物,全都捐献给了国家,表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风貌。1982年春,年近80的钱君匋去参加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朱屺瞻国画展》。对于老朋友迟来的“名声大振”,钱君匋当然非常高兴。他不遗余力地宣扬朱屺瞻的人品和画技。也许是过于劳累,他从广州坐火车回到家,当天夜里,就住进了医院。高  相似文献   

13.
“他说,你要去哪里?哈瓦那,那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天堂有多美?你去了,不就知道了.他是美国人,古巴对他来说有点遥不可及.这么美,这么近,他却不这么轻易实现.”热情、慵懒、随性,充满魅力,虽然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导致其物质短缺,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快乐生活.很多美国人羡慕你能去古巴,能去哈瓦那,在它们眼中那可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树的眼睛     
中考在即,每当夜深人静,我倦怠时,便会望望窗外的树。那树上一个个小洞,就像一双双眼睛,是我的朋友在天堂看着我呀!这时我就会充满了干劲儿,继续学习。那是一年春天,我去医院看奶奶。在病房里,就感到有个小家伙盯着我。我猛一回头,就撞上一个男孩清澈的双眼,很大,很亮。他穿着大人的病号服,瘦小的身躯掩藏在衣服里。“什么事?”我问。“你有红领巾吗,大姐姐?”小男孩问。“当然有。”我甚是自豪。”我可以借你的戴吗?同学们都有了。”小男孩又问。我抽出红领巾,递给了他。他很高兴地走了。此后,只要我一去医院,那个小男孩总会和我玩,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12,(36):3-I0001
你是一柄丢失多久寻觅多久的小伞,你是一个不知道追求因而也不知道痛苦的快乐精灵。你当然可以骄傲你随风漂泊的惬意,当秋风轻轻地托起你,你便可以一路轻扬一路箩幻一路抒情去漫游大地。  相似文献   

16.
阿达卖驴     
有个名叫阿达的人,家里很富有,养着很多牲口,但对穷人却很小气。阿达的姐夫家很穷,没有毛驴,想到阿达家买一匹。有一天,阿达的姐夫来和阿达商量,想先把驴牵回去,过几天再来付钱。阿达回答说:“今天毛驴已赶到山上吃草去了,你明天来牵吧。”阿达的姐夫回家去了。第二天早上,阿达编了一套谎话,交给儿子说:“你姑爹一到时,你就说:‘姑爹大人到,楼上请。’他问:‘你爹哪里去了?’你答:‘和老和尚下棋同床供弥去了。’他又问:‘你妈哪里去了?’你又答:‘赶街去了。’他再问:‘小毛驴哪去了?’你就说:‘上山吃草去了。’给记得啦?”儿子一字不错地背了一遍。阿达夫妇俩把驴赶去藏起后,躲到外面去了。  相似文献   

17.
付相标 《风景名胜》2010,(5):130-133
去天台旅游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纠结下去,这又是一个周星驰版的无厘头式问答。以下是网友整理出来的30个去天台的理由。当然,理由再多也抵不过你的行动。想到了就去,这才是最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一些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抱怨说:“孩子大了,不服管了,你说东,他偏说西;你叫他打狗,他偏去撵鸡。”“唉,我那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自从上了中学,不知怎的,老是跟我顶嘴。”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教育长大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5):25-25
魔术旋风席卷全国,数码潮流势不可挡!让我们跟随魔术型男刘谦,看他如何在诺基亚的帮助下.玩转行程,华丽变身数码超人!  相似文献   

20.
凡是认识邵力子的人,都会有一个深刻印象:他总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他的官职不小,但无官气;他学问不小,早年在复旦大学做过系主任,他无那种“傲气”。他办过报,很理解记者的甘苦,五十多年前,在国统区南京的记者们,大多喜欢找他,他对记者很照顾,也很爱护,记者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邵老。我也常去拜访邵老,有时有些新闻很难采访,如国民党的“国务会议”、“和谈”消息等,那时邵老是国民政府国务委员之一,当然了解内情,只要到他府上去坐坐、谈谈,总会有点收获。由于我同邵老夫妇早年接触较多,深感邵老有些特别,尤其在生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