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域经济研究的国际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乔家君 《人文地理》2010,25(2):24-30
村域经济是近年来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村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基地。基于对国际文献的相关梳理,对村域经济进行了界定,总结了村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新近研究动向:村域产业经济贡献及其内在运作机理探究,村域经济对外部的不同响应,对村域经济影响的内外不同环境,村域经济的尺度转移,强调村域经济的资源基础,对村域人地系统协调的研究等。基于以上分析,指出村域经济研究尚需加强如下领域:强调村域经济所处的发展环境,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研究,村域经济结构及其动态分化研究,加强村域经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尺度村域经济模式的总结与比较,地域上加强对中国村域经济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家君  时慧娜 《人文地理》2007,22(5):55-59,106
本文从工业行业结构角度入手,以东中西为研究单元,结合全国30个省市,运用集中化指数、罗伦兹曲线等方法,分析1990年以来,中国工业行业格局和区域布局的变化情况,指出:东中西地区行业部门渐趋完备,但部门间发展不均衡程度加深;电子、机械类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地位上升明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区际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3.
赵美风  汪德根 《人文地理》2021,36(3):148-156
村域微尺度人口流动过程对县级单元就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影响凸显.以云南玉龙县为研究区域,以行政村为基本空间单元,深入剖析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特征,识别人口流动村域类型空间分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玉龙县村域人口流动特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具体表现在人口流动强度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兰考县三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发现欠发达农区村域空心化具备空心村的一般性特征,即人口空心化明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村庄用地外扩内空,且扩张呈现沿公路、占耕地的趋向;但由于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欠发达农区村域空心化一般处于萌芽阶段,表现在聚落形态上的空心尚不明显。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来解释村域空心化的驱动机理,居住空间分异。从农村地域的内核系统视角,分析了欠发达地区空心村的形成机理,主要受城市化、农户家庭收入、村民观念、土地利用制度、资金资源等因素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河流域的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人均GDP为测度指标,综合运用不同时空动态分析方法,在Open Geoda和Pysal2.7软件支持下,对1990-2013年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先扩大后减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显著对整体差异贡献最大,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相对稳定;流域经济空间异质性明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格局两极化明显且东部经济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流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内,冷点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青海等部分州市;通过分析黄河流域7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反映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趋势,初始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域背景亦具有一定作用,区域经济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基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对传统农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村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以十里铺村特色种植及其周边时空扩散为例,阐述欠发达农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特色种植业的时空变化轨迹,形成"基地×农户"型村域经济发展模式。实地调查发现,十里铺村特色种植的时空变化阶段明显:受亲缘、区位、交通等影响,依次呈现出兴起、壮大、稳定的演变轨迹;空间上表现出初始的点状分布、快速扩散、稳定增长三个扩散阶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的产业体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4年中国博物馆的空间特征进行多尺度分析和探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尺度看,中国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单中心向外环状扩散和轴向扩展的“扇”型结构特征,并沿“胡焕庸线”两侧非均衡分布表现出“东南密西北疏”的分布格局;从地带尺度看,三大地区博物馆分布呈现出东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的“梯度化”特征;从省域尺度看,不同类型博物馆的省域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民办博物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从市域尺度看,博物馆集中分布在II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中国市域博物馆密度分布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强村的旅游发展之路——以华西村和蒋巷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以华西村、蒋巷村为代表的经济强村也不约而同的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本文以华西村和蒋巷村为例,通过两村旅游发展的分析比较,研究经济强村的旅游发展之路,以期为其他经济强村的旅游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灵石县旌介村位于晋中盆地的南部边缘,汾河之东,太原到风陵渡公路的东侧;西南距灵石县城15公里,北与介休县相毗邻。墓地坐落在绵山山麓的向阳坡地,地形东高西低,地势平缓(图一)。在旌介村西到集广村附近有最厚达3米的仰韶—龙山文化堆积;村东主要是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村东部及村东地区是墓葬区,主要是汉代以后的墓葬,商墓很少。 1976年,旌介村群众修建窑洞时曾发现商墓一座,编为三号墓,出土十余件铜器,简报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湖南省旅游业的开放水平,基于产业融合,考虑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七大产业对当地旅游开放度的影响,以1986—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stata软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对旅游开放度的影响最大,具有负向影响;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旅游开放度具有正向影响,这两大产业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旅游开放度;其他产业则对旅游业开放度发展影响较小,最后依据上述结论提出提高湖南省旅游开放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富田村是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的一个古村,距镇政府东南约1公里,居天马山、山、东门山、少傅山之中,以富田街为中心,东南与古城王家、锦溪刘家、魁巷家、西北与富田匡家相邻,北面为富水河。整个村子分为两个村委会,富田村委会和匡家村委会。富田村委会在村东、南,由江城、水南巷、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底,为配合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泽州和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现仰韶、二里头、两周等多个时段的文化遗存。这是晋城市首次科学发掘的先秦时期居址,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晋东南地区这些阶段文化面貌的认识。首先,和村仰韶时代中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晋东南庙底沟文化早期的具体文化内涵。其次,和村夏时期遗存的揭露,初步展示了沁河上游地区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为进一步辨识这一时期山西漳河流域和沁河流域的文化类型奠定了基础。此外,和村周代遗存弥补了晋东南两周考古居址材料的空白,特别是无足根袋足鬲大量出现,与有足根联裆鬲并存的情况,展现了晋东南两周之际居址材料中别具一格的一面,这也为探讨其与中原文化关系打开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年企业的相关数据,以兰州城区行政区划中街道为空间单元,通过对兰州市制造业企业的宏观总量空间分布、行业类型分布、企业规模分布的分析,探寻该市内部制造业的空间结构特征及规律,并从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入手,分析现有制造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无论从宏观总量空间分布、行业类型分布、企业规模分布来看,兰州城区制造业企业空间结构由内到外都呈现明显的圈层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特征是在历史因素、土地因素、城市规划和政府政策、集聚效应、开发区等多重影响因素和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出土陶器及其纹饰等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大司空村类型可以分出早晚两个阶段,它的源头应该在冀中地区钓鱼台类型中寻找,后岗类型与大司空村类型是仰韶文化紧密联系而又共同发展的两个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末梧州市有壮族聚居村10个,壮族村民既有世居的,也有从广东、湖南、广西南丹和平南等地迁来。而作为壮族分布“孤岛村”的龙圩区广平镇思化村和岑溪市归义镇石坡村的壮族则与明朝调俍兵镇压桂平大藤峡瑶民起义、岑溪瑶民起义以及“调土兵更戍”“与民伴耕”广西东部诸州府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鹏卜  王妙发 《历史地理研究》2023,(3):99-114+157-158
对东北地区229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变化和类型分析发现:早期遗址稀疏分布于千山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约57.1%的遗址所在海拔低于200米,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型和岗丘台地型;中期遗址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的中小河流两岸,约58.8%位于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晚期遗址拓展至半个东北地区,在嫩江中下游、辽河下游、千山山麓地带、牡丹江下游、穆棱河上游、布尔哈通河流域、绥芬河流域等地区密集分布,约49.4%数量在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少数为岗丘台地型和山地丘陵型。遗址分布总体由东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拓展,这一变化可能是人类通过革新石器技术、保持高流动性、改变狩猎方式、强化资源利用等多样化策略以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经济类型、社会文化、社会风俗等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从历史社会风俗角度,以寺庙和碑刻以及节日庆典的演变为主要切入口,窥探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社会文化的变化过程及"汉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关中东部夏代文化遗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天恩 《文博》2000,(3):3-10
学术界现已基本认同了分布于河南中西部的二里头文化,晋南的东下冯类型为夏文化遗存,也就对中国历史上的夏代存在,初步达成了共识。陕西关中的东部地区,处渭河下游,与豫西、晋南为邻,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始,就发现少量与二里头文化较相近的遗存,地点有华县元君庙、南沙村,华阴横阵村。80年代以来,又在大荔赵庄、蓝田泄湖和西安老牛坡等遗址有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杨明婕 《区域治理》2022,(10):72-75
我国县域面积广、经济总量大,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报告,从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排名、品牌化发展等,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次为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也体现出东西部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苏建军  孙根年 《人文地理》2018,33(3):152-160
旅游投资增长质量对旅游业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利用1999-2014年中国旅游投资省际面板数据,从产出效率与运行过程两方面,系统分析了旅游投资增长质量的时序动态变化与地区差异。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旅游投资增长产出效率提升明显,并处于中高水平。但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旅游投资增长效率低于东部地区,具有一定阶梯性。②旅游投资增长时序波动性较明显,呈现出时冷时热的变化态势,体现出总体稳定性欠佳。东中西区域的稳定性也较差,但自2011年后有所改善。③旅游投资增长协调性不好,表现为旅游投资增长滞后于旅游发展需求。旅游产品(项目)开发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旅游新需求。这为提升旅游投资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