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红茹 《神州》2012,(12):86-8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在浩如烟海的优秀篇章中,为什么偏偏选中“这些”例子让学生学呢?显然,这些文本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是文本解读呢?  相似文献   

2.
杨晓辉 《神州》2012,(22):332-332
阅读,是人成长、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阅读是人成长的必修课,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和信息交流过程。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才能深入到文章中品味它的精美,体会它的内涵。在学校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在与经典的交流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安克斯密特的“文本权威消失”一说,引发了对文本与解释之间关系的思考,虽然文本在史学研究中的“硬性”是不容否认的,但随着史学研究活动的逐步推进、层层深化,文本的“硬性”越来越“弱化”,而史家解释的“弹性”却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向丽 《神州》2012,(9):154-154
语言是情感的符号,阅读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立足语文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步入课文深处,仔细品味,与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有时以画画的展示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有时以音乐的渲染挑动学生的情感;有时以角色的深入焕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董雪 《神州》2011,(2):44-4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相似文献   

6.
李新明 《神州》2014,(3):76-76
高中语文汉字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挖掘,通过文字学与文本相结合来分析汉字的字形及意义的演化,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传达的内涵;除了分析汉字的演变过程外,汉字教学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成果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7.
杜可芳 《神州》2012,(24):147-147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作风,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吴丽 《神州》2012,(18):124-125
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把教材当“圣旨”,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在老师限定的框框和课文学习提示、课后的练习指定的思维训练中去接受文本,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石铁祥 《神州》2012,(4):41-4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换句话说,情感就是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激发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深入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主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范芳芳 《神州》2013,(18):81-8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需要教师始终关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莉莉 《神州》2013,(5):143-143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一、深入钻研课本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  相似文献   

12.
张英芳 《神州》2012,(15):252-252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语文课中阅读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生长点,可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能耗”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任菲 《神州》2012,(6):323-323
音乐课,看似是内容丰富,但在具体听赏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根本不能沉下心来,深入文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学生学得很被动,上课的效果显得沉阔、学生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丹永红 《神州》2011,(8S):35-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就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语文阅读对话,其主体有三:教师、学生、文本(隐含的是作者)。阅读教学中就包含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  相似文献   

15.
王志庆 《神州》2012,(3):342-342
书法教育有较强的育人功能。讲授书法筒史,探求中华文明的机迹;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效果;阐明“字如其人”的道理,启发学生“人品”与“书品”并重,实现德艺双馨的理怨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慧 《神州》2012,(12):124-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  相似文献   

17.
四、郑州市的“拆墙透绿”工程 所谓“拆墙透绿”,就是把市区各单位的临街围墙改成透空的栏杆,让单位院子里面花草树木的绿色透出来。实际上,这是我自己创造的一个新名词。  相似文献   

18.
张新胜 《神州》2012,(21):217-217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教师~言堂的作风,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王瑞娜 《神州》2012,(3):196-196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从三个阶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相似文献   

20.
陈泳超 《民俗研究》2006,1(1):66-85
一本文所谓的“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概念。当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被视为一个或多个人的“个人”创作,该“个人”对该文本具有自始至终的“著作权”时,该作品就被称作“作家文学”,哪怕该作家只是“佚名”或“无名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