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过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多的体会到新教材的魅力,它既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更是让教师在教学中重新经历和体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喜悦、不断探索和反思、进一步探索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规律、在学生独到的见解中,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创新。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乘法口诀(一)"中"做家务"一课的两种教法谈谈这一体会。  相似文献   

2.
孙琴 《南京史志》2024,(7):48-50
<正>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必要性(一)思维培养的“催化剂”新教材重视从生活实践引出概念、推动思考、建立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经历了从单一知识、技能到作用于人思维的改变和发展历程,思维训练是生命体最基本的脑部活动形式,也是将能力整活的核心价值环节与过程,对思维的介入培养,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精进学法。(二)问题意识的“组装间”  相似文献   

3.
李建喜 《神州》2012,(12):269-26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再创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通过经历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体现,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王芳 《神州》2011,(7X):134-134
新课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相似文献   

5.
张琴 《神州》2013,(23):208-208
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教案,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似真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所阐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重视运用强化思维,其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所以,所有学习内容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化思想”这个中心议题,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贾博茹 《神州》2013,(20):192-192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老师不是独自讲课,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流程安排上,在以“目标一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一展示”的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探究、交流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各种教案,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似真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庆洪 《神州》2011,(5X):41-42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大众数学”的教育价值取向观背景下,由于聋童的生理缺陷,生活经验比普通儿童少,认识事物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要求特教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必须让聋生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事物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在教和学的互动活动设计中,必须充分渗透体验学习的理念,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体验学习必须做到: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老师不是独自讲课,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在课堂教学流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进行“活动--体验--展示”的这一新进程。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探究、交流中,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1.
姚丽芬 《神州》2011,(2X):136-13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在适当重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杜林丽 《神州》2012,(18):195-195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管凯 《神州》2012,(21):192-192
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刨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14.
刘亚宾 《神州》2012,(3):256-2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刘沛 《神州》2012,(9):256-256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感染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设置“悬念”呢?  相似文献   

16.
黄晓玲  杨武霞 《神州》2012,(4):74-74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长期以来,“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枯燥乏味”是学生对数学的普遍的认识。但实际上,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它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本身的自然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和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黄伟 《神州》2011,(3):120-1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闫丹 《神州》2012,(16):106-1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数学融入生活。下面我简单地谈一谈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点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20.
姚丽芬 《神州》2011,(2X):142-142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习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