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大使级会谈是一个僵持性谈判。在冷战白热化的年代里 ,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启动这样一个双边谈判 ?了解启动中美大使级变化的历史背景 ,有助于了解我们理解其僵持的原因。本文认为 ,中美两国启动大使级谈判的背景为日后双方的谈判出现长期僵持局面埋下了伏笔。在要不要进行双边接触的问题上 ,中美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基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中国一直在积极地寻求双边接触的办法和途径 ,而美国则不断地回避接触 ,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并没有促使美国与中国进行直接接触 ,而中国随后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却迫使美国不得不考虑通过双边接触的方式化解危机。在讨论中美双方会谈的议程和谈判内容上 ,双方存在着巨大矛盾 ,其实质是对待台湾问题的政策目标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3.
邓丽兰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87-95,127,128
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之后,以帮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作为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口,并试图影响美国的态度。执政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对于中国革命与前途的认知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负面印象使英国政府力图奉行独立的对华政策。随着冷战的升级,朝鲜战争的爆发,联合国席位问题复杂化。美国日益强硬的态度及英国在西欧防务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使英国违心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但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仍是打破冷战阵营的潜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美两国彻底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而中国则采取相应的反击策略。这不仅仅影响到中美两国的关系往来,对于外国在华企业在中国的命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快讯     
《世界遗产》2014,(1):222-222
美国国务院2014年1月13日宣布,美中两国共同决定顺延—份旨在保护中国考古遗产的合作备忘录,美方继续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此举有利于制止中国文化遗产非法流入美国,标志着两国将继续在该领域深化合作,承诺进一步加强中国考古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6.
徐友珍 《世界历史》2004,9(2):29-38
旧金山会议前后 ,美英围绕究竟“哪一个中国”将参与对日媾和的问题 ,立场一度严重对立 :美国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而英国支持新中国。双方为此持续争议 ,直到美国以非常手段迫英国就范。文章认为 ,围绕中国签约权问题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美英两国在远东存在的重大利害冲突、不同的现实处境以及两国外交的不同理念 ,也揭示出即使在冷战高峰时期 ,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在一国外交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6,(1)
正1979年1月1曰,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日,邓小平致电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热烈祝贺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出席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纳德·伍德科克为中美建交举行的招待会,并在祝酒时指出: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国际生活中有着诛远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国务院开展文化外交,设立中美文化关系项目,通过多种路径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向中国民众展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国人了解美国。通过中关文化关系项目,美国在抗战时期加强了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增进了中关两国在知识、学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是其对外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服从于美国的整体战略和对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在中国塑造有利的“美国形象”,输入“美国理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方。  相似文献   

9.
论中日近代化中的“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大致在相同时间和相似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日本成为近代化的楷模,中国却在近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除了两国面对的外部压力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的决心和对西方先进文化吸收的不同。同时通过对两国的比较分析得出知识结构的变革是现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以期能对当今现代化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强迫日本开国,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与美国侵略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带头强迫日本开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扩大其对华的侵略,反之,中国人民的斗争对于美国的侵略日本也起了牵制作用。因此,美国侵略中国与强迫日本开国,是研究中日两国关系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环保问题上备受指责。荷兰环境评估所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声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报告还说,在去年增加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中国占到了2/3,中国应该对此负责。此前也有两份分别由欧洲人和美国人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13.
正冷战结束以来的20多年中,中美关系在曲折、起伏中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发展。中美两国间密切的经济和社会关系是冷战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和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中美两国曾多次出现严重对抗、冲突或危机,而每次对抗、冲突和危机都是美国挑起的。近一年来美国在反对中国方面已达到完全不顾基本事实的状态。美国在中国领土主权、在亚洲安全问题上采取与中国对立对抗的敌对方针是由美国的内政外交特别是由美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13-13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石油第一大进口国,这给中美两国在中东地区安全方面紧张的外交关系火上浇油。一方面,美国军方在帮助中国搞定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而另一方面,中国却对美方希望中国支持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压力予以抵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富人聘请美国妇女代孕,催生出一个规模不大但业务不断增长的美国婴儿市场。中美两国的代孕机构,正在尽力满足中国富人在海外产子的需求。这些富人希望在美国产子的原因不一,有的是为了避开国内的计生限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向世界各国派遣留学人员23万人,超过了1872年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向外公派留学生以来一百多年间所派留学生的总和,形成了空前的留学大潮。在这股大潮中,赴日留学人员以其“数量多”(仅次于美国居第J和“总体效益好”①为特点,不仅在中国派遣留学人员的事业中占有重要一席,而且在中日关系与中日两国的交流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带来了中日两国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促进了两国多领域的协作与发展。它所造就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民间桥梁将在二十一世纪为中日两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发…  相似文献   

17.
1975年12月福特对中国的访问,是在中美关系停滞不前、两国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及双边问题上分歧与摩擦增多等复杂背景下进行的。改善停滞不前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对福特访华的共同期待。但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中美两国对福特的中国之行也有不同的预期。美国希望向国际社会表明美中关系仍在继续发展,以进一步增强美国对苏谈判的地位。对中国来说,为了抗衡苏联的威胁,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为期五天的访问中,福特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四次会谈,会谈内容涉及广泛的国际问题及双边问题。虽然访问期间双方既没有在两国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有发表可以体现会谈成果的联合公报,但此次访问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增进了双方理解,而且也稳定了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战后初期中日贸易开放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中,中日两国经济均遭巨大破坏。战后初期,两国均谋求经济发展,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以恢复国力,因此,中日贸易开放在当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敏感性问题。中国希望能遏制日本的对外贸易,防止其军国主义复活和经济重新振兴,而日本则希望扩大对外贸易,以解燃眉之急。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其控制下,中日贸易于1947年8月15日实行部分开放,这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于中国,尽管国内反对意见甚众,但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航 《黑龙江史志》2013,(19):330-331
60年代的美国,面对自身经济上的困境、苏攻美守的冷战局势、以及盟友的离心力日强,美国将视线投向了日益崛起的中国。中国为改善自己的外交环境、抗衡来自苏联的威慑以及更好的解决台湾问题,逐渐重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归根结底,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是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的。  相似文献   

20.
我和“洋特务”李敦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时期,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35年。期间,两次蒙冤入狱,在铁窗中苦苦煎熬了16年多,只享受了19年的自由。获释回到美国之后,由于他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刻了解两国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