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嘉鹏 《神州》2011,(4X):124-124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郑章印 《神州》2011,(8S):36-36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总体要求。《课标》虽降低了习作的要求,但从实践看,学生习作仍有困难,能较好地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意思”的人并不多。近几年在习作教学中通过深入反思、不断探索,逐步悟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五步曲”。  相似文献   

3.
孙琴莉 《神州》2014,(2):136-136
一提习作,小学生便"怕字为先"。小学生为什么害怕习作呢?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习作的困难作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闲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没有生活的积累,缺少习作的素材;"形容不出来"是因为缺乏语言积累。这一切导致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抱敷衍态度,产生畏难情绪,"苦于习作"。于是乎"说假话、空话,记流水帐,挤牙膏……"一直是困扰师生习作之病,这样不但严重阻碍了学习习作能力的发展,更有甚者是歪曲了学生的美好心灵,导致"人格畸形",十分不利于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风林 《神州》2012,(3):140-140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总起来讲,主要有“学生讨厌写、不会写、写不好;老师不重视,不会教、不引导”等。要根治这些弊病,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非下大力气改革习作教学不可。下面就谈一谈如何结合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来提高今后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笔者对自己的习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针对学生的习作水平该如何提高这一主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普布 《神州》2012,(13):374-374
习作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的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当前习作教学中一项多么重要的工作。针对农牧区的孩子本身基础就差,文化底子薄,条件也较差的具体情况,可从注重引导,激发兴趣;教师示范,统一符号;教给方法,形成习惯等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该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茂坤 《神州》2014,(8):118-118
语文教学涵盖阅读和写作,小学生的习作可以说是小学生为人的启蒙阶段。小学生能够从习作中逐渐感悟人生,做朴朴实实的的人,写真真情情的文就必须从小学开始。我们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学生在阅读基础上的习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晗波 《神州》2014,(9):133-133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育的目标,而学生的习作就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但习作教学一直是个难点,尤其是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从“谱曲”、“填词”、“演奏”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有效习作。  相似文献   

9.
张小梅 《神州》2013,(10):144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小学生语言发展及学习心理特征,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梯级递进,分段习作》的序列训练模板,暨作文启蒙阶段(一二年级重点是说话、写话训练)——过度阶段(三四年级,重点是说写段训练)——综合训练阶段(五六年级重点是命题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三年级习作不是创作,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有一段针对第二学段习作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由此可见,三年级的学生习作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鉴于此,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推出习作教学科学序列,才能准确把脉起步作文训练的基调,奏响和谐的习作教学协奏曲。  相似文献   

11.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应该是极具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关注学生习作的内容和结果,于是,习作教学缺乏活力与实效,常出现"六多""六少"的现象。1.老调重弹者多,推陈出新者少;2.定势思维者多,因势利导者少;3.评印象分者多,因文定分者少;4.一家之言者多,集思广益者少;5.面面俱谈者多,有的放矢者少;6.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12.
谢会颖 《神州》2012,(13):278-278
习作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综合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从善积累、丰厚“语言积淀”和发挥课外阅读作用,提升学生丈学素养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马树彪 《神州》2011,(1X):79-79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主习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程提出了新的习作教学要求,为语文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要给学生一对驰骋想像的翅膀。所以习作教学要彻底解放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本文就新课程下的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现辉 《神州》2011,(9X):103-103
学生习作写不具体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语言积累。语言贫乏,不足以承载思维,即使有了生活体验也难以顺畅地转化为有条理的文字,理应享受的成就感也只能变成不会写、不能写、不善写了。只要我们把阅读与积累作为一种任务,日长天久,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当学生的阅读与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脑子里就建立起一座“语言仓库”,习作时,它就会像喷泉似的,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15.
李雪 《神州》2011,(6S):27-27
长期以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一听到“作文”二字,高兴的面孔一下子乌云密布,一个个焦头烂额,咬着笔杆你看看我,我看看他,始终下不了笔。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的“内存”太少,没有生活源泉,加上学生家庭教育缺乏,文化底蕴浅,导致学生习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神州》2011,(5S):79-79
阶梯式系列习作是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在龙头中心小学试点而且已初见成效的一套作文训练模式,我有幸成为这个专题的实验人之一,经过近六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阶梯式系列习作训练会使学生在愉悦中习作,在习作中愉悦,在低年级就积蓄了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彭德义 《神州》2013,(17):146-146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透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生得生活实际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习作提供了素材积累,在这些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诞生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扩大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重在探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自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透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学生得生活实际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习作提供了素材积累,在这些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诞生了。那么,怎样才能让扩大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重在探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自作素材积累。  相似文献   

19.
詹玉龙 《神州》2012,(16):342-342
小学生的习作,教师呕心沥血,精批细改,但是学生被动学生、机械性地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造成了学生学习惯性地关注等级的优劣,而对教师所做的批注一知半解或不知所措。批改学生习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某篇批改的习作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与写作方法,懂得道理。要提高作文批改的效果,应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入手,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评议的习惯。只有通过学生亲自的评改实践,才能体悟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努力之处,进一步领悟习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辛利军 《神州》2011,(4X):140-140
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共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