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瑄 《史学集刊》2005,(4):28-31
刘程之,号遗民,晋宋问人,晋末弃官归隐。后人往往根据其不仕之事与“遗民”之号,将其理解为易代后出于政治立场与道德自觉不仕新朝的“遗民”。其实,遗民一词的此一义项在晋宋之世尚未确立,刘遗民不过是一位追求山林玄远之趣的隐逸之士。并且,由于刘遗民的历史存在,还产生了“遗民”一词不被广泛注意的另一义项——隐士。  相似文献   

2.
<正>陈恭尹(1631—1700)是明末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其身历明亡、父亲殉国之痛;庶母和三名亲弟又为清将及乱军所杀,几近灭门;后又受三藩之乱牵连而入狱二百余日。恭尹遭遇可说是明遗民中最惨烈者,其一生都与明末清初天崩地解之时局、历史紧密相关,乃最具代表性之见证者。故研究其人其诗有重要历史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文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倭乱时期的移民和明清交替时期的移民两个方面考察了明代遗民的迁移以及定居过程;分析了明代遗民同时具有对明朝、对韩国、对明代遗民社团的多重认同和形成这种认同的客观条件,并将明代遗民的地位变化过程与韩中关系的变化过程相结合进行探讨。相对于向来以单一民族自居的韩国,朝鲜时期的明代遗民,是对韩国民族的一种学术性挑战,同时明代遗民研究对韩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也是一种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郑善庆 《沧桑》2010,(6):98-100
山东士人郑与侨身处明清鼎革之际的北方城市———济宁,其传奇而复杂的个人经历、卓尔不群的遗民抉择方式、颇具悲情色彩的最终际遇、身后著述褒贬不一的历史评价,皆为我们探讨易于被忽视的北方遗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遗民在中国是有传统的,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就已被看作是造民了,关于他俩的事太过于遥远,假假真真,不提也罢。何谓“遗民”,指的是两类人:一为亡国之人;一为改朝换代之后出于种种考虑而不佳之土。“遗民”现象无疑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 遗民,理论上讲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只是其人数或众或寡,其事迹或显或晦而已。其中唯宋末元初与明末清初的移民最为典型,这是特殊的历史机缘、特殊的时代环境所造就的一批有独立人格的特殊的人。这两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少有的处境尤为艰难的时刻,他们不得不被迫面临抉择,其代价不仅是金钱与地位、身家与性命,而且关乎士群体心态的健康与平衡,关乎整个汉本位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而这些恰恰是士群体立身之本。具体地落实在某一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正是其心态发展的历程,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的反省,对自我命运的再体认、对自我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的再设计、对自我价值观与道德  相似文献   

6.
丁晓山 《文献》1998,(3):249-254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很难用英文等西方文字翻译的词汇:"逸民"和"遗民".依照通常的理解,"逸民者,殆指居清平之世而隐逸之民.而遗民者,则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①.当一个逸民固然不易,但做一个遗民似乎更难.因为这不仅要抵挡高官厚禄的诱惑,更要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海云诗派”的提法,首次出现在陈永正先生的《岭南诗歌志》(待刊手稿)里。此外,《岭南诗歌志》中还论述了“海幢诗派”。很明显,两个诗派是以诗僧所居寺庙来命名的。《岭南诗歌志》手稿把明末清初诗僧放置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去探讨,注意到明末岭南遗民诗僧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诗歌志》之前,陈永正先生还出版过《岭南文学史》①,有关章节阐述了明末岭南遗民文学的历史。相关的成果,有蔡鸿生先生的《清初岭南佛门事略》②,对明末清初岭南遗民的历史勾稽考信,条分缕析,评定论衡;姜伯勤先生《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③,解剖了遗…  相似文献   

8.
一、遗民溯源及遗民画家解 遗民,一作逸民,“遗”者,亡失也,“逸”者,逃亡也,其意相近,同属隐士,被古人冠以“高士”、“处士”之称。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律历志》称“逸民,有德而隐居者也。”所谓“德”,就是孔子的“忠君”思想,忠于逊朝旧制是遗民意识的核心,故孟子认为无德逸居者“则近于禽兽”。逸民历朝历代都有,而遗民是  相似文献   

9.
保宏彪 《西夏研究》2020,(1):122-126
《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一书以人物及其家族世系为线索,全面细致地整理了元明清史籍、文集、方志、金石文献等各种文献中所见西夏遗民史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遗民文献汇编。在深入分析相关西夏遗民资料基础上,围绕西夏女性遗民、宁夏旧志所辑西夏遗民史料、昔李钤部家族研究、元代西夏遗民著述篇目、元代唐兀怯薛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堪称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  相似文献   

10.
锡伯民族的早期历史,史籍上并没有完整的记载。在清代史家著作中,虽有一些零星记述,但其范围仅限于明末清初之历史,而对于锡伯民族历史起源问题则鲜有详述,以致迄今仍为史家所争论不止,各种观点众说不一,主要有鲜卑遗民说,室韦后裔说,与满族同源于女真说。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史料与分析研究的结果,认为锡伯族主要是以金  相似文献   

11.
《述善集》是西夏后裔唐兀崇喜编的一部集,其内容主要记述西夏遗民唐兀氏迁居濮阳前后的事绩。书后附有《伯颜宗道传》。《述善集》保存了西夏一支遗民的完整历史;它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它保存众多名人资料;尤其《伯颜宗道传》更具学术价值。当然,《述善集》中存有浓厚的封建糟粕,必须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12.
洪瑞 《古今谈》2004,(2):16-17
钱选(约1239-1322年)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雷川翁、习懒翁、清腥老人等,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年间乡贡进士,工诗善书画,擅长人物、花鸟、蔬果、山水。钱选是“吴兴八俊”中惟一没有出仕元朝的一位遗民画家,他的爱国思想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却仍然受到  相似文献   

13.
傅山与屈大均,为清初南北两大遗民,在山西、广东两地遗民群体和士大夫阶层中均为旗帜性人物,而两人在当时也有交往,本文拟就傅、屈两人的交游进行考证,并对这两位煊赫青史的文化巨人在志节、思想等方面做出比较和论述,以冀对明遗民的行藏异同进行探考。  相似文献   

14.
保宏彪  张琰玲 《西夏研究》2020,(1):F0002-F0002
2019年11月,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研究馆员张琰玲编著的《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一书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为《西夏研究论丛》第四辑,延续了丛书严谨扎实的一贯学风,以西夏主体民族党项在政权覆亡后的遗民散居史事为核心,将蒙古帝国建立至明弘治十五年近300年的西夏遗民史料汇于一编,通过西夏遗民文献整理和西夏遗民文献研究两大主题,将人物及其家族世系作为线索,辅以考古资料和当代史学研究成果,全面、细致地编排、整理、研究元明清史籍、文集、方志、金石文献等各种文献中所见西夏遗民史料。这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遗民文献汇编,又是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西夏遗民文献的全新力作。  相似文献   

15.
易堂九子是指甲申之变后,集结并隐居于江西赣南宁都翠微峰上的一个文人集团,以当时文名远播的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魏禧为首,还包括其兄详(后更名为际瑞)、弟礼、姊丈邱维屏及宁都李腾蛟、彭任、曾灿、南昌彭士望、林时益等九人。易堂诸子以气节文章显声一代,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交游造士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事业”,其中又以各地遗民为主。岭南与江右地壤相接,故而易堂诸子与岭南遗民互通声气,缔结良谊。他们切劁文章,砥砺气节,在明末清初遗民中具有典范意义。故于此述其交谊之笃,以见其遗民之志。  相似文献   

16.
明遗民心态:张岱个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泽君 《史学月刊》2002,(4):122-125
张岱(1597—?),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原籍四川,后移居浙江山阴(今绍兴)。《明代千遗民诗泳》说,因为《四库全书存目》将张岱的《西湖梦寻》列于遗民李标之上,“知张岱亦明遗民也”(张其淦:《明代千遗民诗泳》,三编,卷二,明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书局1985年版)。张岱虽未如“海内三遗民”沈寿民、王鸣盛、徐枋等享有盛名,但他一生的经历却在明遗民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对他分析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清史研究》2021,123(1):66-79
顺治初年江南地区的明遗民内部经常流传着一类有关明清战局的谣言,它们虽与事实相去甚远,却依然得到遗民的信任与进一步传播。从资料相对丰富的《侯岐曾日记》来看,明遗民相信这类谣言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遗民拥有类似的政治、社会、思想背景与生活状态,也因此共享恢复明朝的信念与愿望,是他们接受谣言的心理基础。第二,交换时闻作为遗民之间的社交活动,旨在巩固彼此关系,确立复国信心,排遣负面情绪,乃至借此策划抗清等实际行动,消息的可信度反而未必重要,助长了谣言在遗民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论张岱的遗民心态和他的“冰雪”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是杰出的“苦隐”的明遗民诗人之一,他憔悴“力田”苦隐,以“冰雪”精神自砺,保持着清醒的民族气节和桀傲不屈的个性,其遗民生存方式和文化心态既体现了遗民社会群体的特征,又不无独特性。诗歌理论和创作方面,张岱以“冰雪”论诗,其“冰雪”之诗呈现出雄奇、拙朴和幽隽三方面的风格情貌,称得上一部遗民泣血心史。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金赠光禄大夫张行愿墓志》是一方非常重要的与辽金时期渤海遗民有关的墓志。墓志比较详细记载了渤海遗民张行愿家族情况,可补史之缺。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墓志发现后不久就遗失了,《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全辽文》中都对该墓志有所介绍以及论述,但均有不足之处。根据辽阳博物馆馆藏墓志拓片并参考史书和其他相关墓志材料对《金赠光禄大夫张行愿墓志》进行尝试性补释。  相似文献   

20.
南宋遗民任仁发既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元代历史上具有真知灼见的、颇有作为的水利专家,著有《水利集》十卷并主持了大量水利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任仁发的艺术思想和水利实学,对于我们了解元初中期江南士人的艺术生涯、生活状态、文化体验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