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累有所值     
张悦 《南京史志》2010,(7):20-20
在一堵围墙的角落里,埋着一只瓦罐,瓦罐下面有一粒种子。种子每日昏睡,有一天,它听见“啪”的一声,声音清脆。种子问身边一只路过的小蚂蚁:“那是什么声音?”“噢!那是另一粒种子发芽的声音。”从此,这粒小小的种子有了一个要发芽的心愿,它想看看另一粒种子长什么样。终于,种子发芽了,“啪”一声冲破外壳,露出几乎透明的嫩芽。  相似文献   

2.
公元781年——公元848年,敦煌处于吐蕃统治之下。这期间绝大多数敦煌便贷契以独特的十二地支纪年法纪年,这是这时期汉文化与吐蕃文化交融的结果。借贷方以各大寺院为主,借贷物多是粮食种子,反应出这一时期敦煌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极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建筑和树木,也许是一所学校归属感的所在。建筑是人工的产物,而树木需要人工培育与自然天成相辅相成,不仅展现景观,而且寄托思绪,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将自然本性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走进一所大学的校园,如果你不了解校园久传的故事,你便只能看见一些树,而当你了解这些树的传说和故事,你便体悟到一种与树  相似文献   

4.
一粒一香     
<正>不是“一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相似文献   

5.
睡前给宝宝讲一个童话故事是很多妈妈的必备功课。但你是否知道,不同性格的宝宝其实需要不同种类的童话故事。选对了,你的宝宝便能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长启迪。励志故事VS容易受挫的宝宝  相似文献   

6.
正春天来了,妈妈给了我几粒凤仙花的种子,要我自己把它种起来,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找来一个花盆,妈妈说,这是一件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太深了它出不来,太浅了怕它水分不够。我想了想,种了3粒种子,中间一粒不深不浅,其他两粒一个较深,一个较浅些。这样,总有一颗会长出来的。我天天去看它发芽没有,它却一直没有动静,我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是三颗煮过的种  相似文献   

7.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江边村。那是农历四月初,饥荒正严重,头年收下的粮食才打进家,就被土司抢得一干二净,村里不少人家早就连山麻雀吃的粮也没得一粒了,乡亲们都靠吃山茅草和野菜度日。这年头,偏偏又遇上冬旱连着春旱,就连山箐里原来水最旺的那眼龙泉都干涸断水了,山上草都长不起来,山茅草、野菜也找不到了,日子真是难熬啊! 这一天,村东头祖祖辈辈受苦的普阿  相似文献   

8.
行客 《收藏家》2003,(6):FJ04-FJ04
何以能够说得清哪年哪月哪日他将一枚石头作为一粒种子埋下,像埋下一个梦。多少年来,他手握画笔,看着这枚石头生长.看着这个梦绽开像石头一样灿烂的花纹。一个人灵魂的种子有它先在的定向,这是一种不变的信仰犹如精神的雕像形成我们的人格,这座雕像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下坚定不动如磐石。从童年时代起,当他第一次打开这扇梦的门扉,他就见如云似雾的五彩石扑面而来,他顿时晕眩,一梦不醒。这之后,他日月抚摸,朝夕浸淫,几回回嗅得石头的清味,几回回触得石头的痛感,几回回勒紧石头的绳缰奔走山川……尝与先生谈绘事,先生言:一纸当前,便见满眼画图。于是者思之,则天地山川乃无字至文,无  相似文献   

9.
"没有粮食,我无法生存;没有诗歌,我不愿生存。我愿意做一个有追求、没出息的人。"——题记一个人可以没有豪华的轿车,但不能没有行走的双腿;一个人可以没有家财万贯,但不能没有勤劳的双手;一个人可以一辈子都没有出息,但不能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它,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到了播种的时候了,风把它吹得很远很远……  相似文献   

10.
蚯蚓看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牡丹花,开始后悔——那时,牡丹还未开花,她只是一粒娇小的种子,她随风飘落在蚯蚓生活的地方。小小的牡丹种子开始长大,她将灰褐色的根,深深地扎进了泥土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世家绵衍书香、传承文学,必坚信书香和文学的价值,以为如此持守,能确保家族的清誉,能增添家族的荣光。这一信念如同坚实的内核,产生绵绵不绝的力量,推动族人不断进取。信念的传递,幼教的作用十分明显。这粒种子在孩童的心田萌发生长,需要来自家族成员的  相似文献   

12.
仲春时节,生机勃发的神州大地“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15年前播下的一粒种子,今天已成长为书写精彩人生、记录宏伟时代、展示中国精神的大树。作为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时政大刊,《环球人物》诞生、发展与壮大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筑梦、追梦与圆梦的时代故事。  相似文献   

13.
郭炜 《文史天地》2010,(4):68-70
这是几则耳熟能详的故事,但经作者一串联,便活生生地展现出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封建官场的伪装术。那么,这些装的本事在今天的官场是否还有用武之地呢?  相似文献   

14.
《沧桑》2002,(4)
人的一生,有的故事少,有的故事多。贾植芳先生是属于故事特别多的那种人。六七十岁之前的故事,大多在《狱里狱外》这部回忆录里讲过,这本书2001年香港出了增补版,他传奇般的经历曾让海内外不少学人唏嘘不已,可他的人生故事远没讲完,至少从“文革”开始之后这三十多年便没系统整理过。笔者有幸同贾老相识多年,一次次地听过他许许多多的新老故事,这里择几则有趣者供读者一哂。为避免第三人称的加油添醋,特以口述记录形式整理之。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辽阔雄浑的西北高原,在奔腾喧嚣的青海段黄河,湟水两岸,居住着约20多万土族同胞。相传:他们裁来天边的云霞,刹成了红、黄、绿、蓝、紫五色相间的绚丽服饰,故人们也把这里泛称为“彩虹的家乡”。记得公元1992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祥云播下了一粒金色的种子。不久,一个洋溢着油墨芳香的综合性杂志——《中国土族》在这片充满色彩的沃土中破土而出,便逐步成为土族群众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 春去秋来,经过八年的耕耘和辛劳,《中国土族》这棵幼苗,在党的  相似文献   

16.
张颂甲 《百年潮》2013,(3):67-70
从《文汇报》上看到钱江同志撰写的《屋顶上的毛驴》一文,佐以图片,记叙的是1960年全国粮食紧张,人民日报社食堂已经紧张到每一粒粮食都要珍惜的地步,眼看报社员工体质日衰,再也难以忍受饥饿了。于是,总编辑吴冷西提出想办法种粮食;于是,千方百计办了人民日报农场;于是,毛驴踏上北京繁华的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三七,又叫田七,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在它的故乡文山州,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在文山州境内,有一座终年云遮雾罩的大山,名叫老君山。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太上老君曾经在这里炼过仙丹。仙丹炼成后,老君把它装进宝葫芦里。一不小心,一粒仙丹掉在地上,可他没有发现,这粒仙丹就这样被留在老君山上了。不知过了多少万年,仙丹化成了一棵能治百病、使人长  相似文献   

18.
改革往往需要很高超之政治技巧,并不单是善良意愿以及原则挂帅,便可以水到渠成。就职不久,马英九与蓝营便渐趋对立,府院关系紧张,这会否令他自己再次谱上一段类似卡特式的改革者哀曲呢?我想这将会是改革者很重要的一堂领袖课。  相似文献   

19.
"我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对当时称作文化古城的北平,心向往之,终于在一个初冬的傍晚,乘火车到了前门车站。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一瞬之间,我好像突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从这时起,一粒饱含生机的种子就埋在了我的心田中。在相继而来的岁月里,尽管风雨飘摇,甚至狂飙陡起,摧屋拔木,但是这粒微小的种子,却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把我引进历史的殿堂。"——侯仁之  相似文献   

20.
破旧立新     
《华夏地理》2013,(6):29-29
这一片羊皮纸文件来自梵蒂冈的秘密档案馆,曾为罗马教廷和英国君主亨利八世的决裂播下种子。它由83名英国贵族及教会成员签署于1530年,文中敦促教皇克雷蒙七世解除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这位王后未能诞下男孩——的婚姻。教皇拒绝之后。英王便自行其是,与凯瑟琳离婚。娶了安妮·博林。接下来。克雷蒙愤然将亨利开除教籍之举,促成了日后英国国教会的建立。“这份文件的趣味在于其签署者各自的故事。”梵蒂冈档案保管人马可·马约里诺说,他研究这份请愿书已三年。“其中有些人一开始支持英王,但在罗马教廷降罪后又与他撇清。并因此丢掉了脑袋。”——觊西·纽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