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扇面     
《东南文化》2000,(6):8-29
  相似文献   

2.
高鹏忠 《丝绸之路》2009,(13):64-64
潘龄皋(1867~1954),字锡九,号葛城居王(安新古称葛城),河北安新人。清光绪七年(1881),15岁的潘龄皋考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相似文献   

3.
扇——自古有之,《小尔稚·广服》:“大扇谓之翣”。翣、箑皆扇也。古仪卫中备此以为障蔽之具;亦称障扇。宋史《仪卫志》:“古之扇翣,皆编雉羽或尾为之,唐开元改为孔雀”。此其大扇也,属宫廷黄盖、旌旗之列。小扇乃荡风拂暑所用者。最早见于楚墓用细篾编成并饰以朱墨漆纹之梯形扇。长沙马王堆汉墓亦有篾扇出土。比其实物也。见诸诗文者:有汉代班婕好《怨诗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此即纨扇也,以绢素制成,内宫多用之,故又称宫扇。古诗文中寻常见之,如“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团扇,美人用来遮面”等等。  相似文献   

4.
去年第12期(总第62期)本刊发表了丁云川一文,介绍杭州新发现的谭嗣同墨迹。近日我们接到广东读者傅剑平的来信,他从“款识”制度着手,对该墨迹提出商榷意见。我们编发此文,希望通过这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增进对书画鉴定学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扇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商周之时形制已备,汉代普遍流行。从形制上看,扇子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柄扇,一类为折扇。柄扇上有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柄,以便执拿。柄扇又有竹、羽、蒲扇以及以素绢和罗绫等物制成的纨扇之分。纨扇即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因...  相似文献   

6.
扇子,在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商周时代。据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记载,在殷高宗时代,就有扇子了。那时的扇子,多用雉羽或尾编织而成的,故称之为羽扇。当时的用途,不是用来纳凉,而是作为仪卫的一种装饰品。又据《周礼》记载,王和王后的车子上,有长柄大面的“扇”,据说是用以遮蔽风尘的,因此又叫:“障扇”。后来各代皇帝宝座两旁,或者是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威风。汉代以后,扇子便普遍用作于纳凉。这时的扇子,不仅形式增多,而且取材也十分广泛。相继有鸟羽做的羽扇,绫绢做的纨扇和竹…  相似文献   

7.
孔瑛 《丝绸之路》2012,(12):98-99
明代中后期,扇面书画蔚然成风,达官显贵、名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扇,尤其以被称为“吴门画派”之首的沈周也创作了大量扇面书画精品流传至今。本文以沈周山水扇面为赏析对象,描述了沈周画作的绘画风格及画中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扇面绘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其精致、小巧、独到的绘画形式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备受人们珍爱。本文以舟山博物馆藏扇面为例,从清代扇面绘画的题材内容、构图艺术、情感传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清代扇面绘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用扇始自何时,实已无从确考。就文献记载来看,最迟在尧时已有所谓“箑”,用时,吊于室中,以绳牵引,摇荡生风。舜尝作五明扇。据《占今注》记载:“羽扇起自殷高宗”。周时,武王玄览,造扇于前,此应为障扇,大概以竹编成。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资料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如古籍《古今注》中提到过“舜作五明扇”。古代扇子,称为“箑”,或“翣”,由此可见,早期的扇子用竹子或鸟禽的羽毛制成的。用绢、罗制成的团扇(纨扇)大约出现在汉代,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在杭州收藏品市场,觅得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墨迹扇面一柄,内容是写爱当山和尚发弘愿铸护寺钟上的铭文,笔墨浓重,刚健有力。时乙未(1895年)六月,为谭嗣同在北京寓所寥天一阁所书,盖有“嗣同”印章。扇面送给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谭嗣同年谱》载:1895年谭嗣同三十一岁,春天,他在家乡湖南浏阳,认为变法要从团结志士“作育人才”开始,他于是设立了一个学会,在那里讲时势与救国道理,以集同志讲求磨砺。夏天,谭嗣同到上海,闻知康有为、文廷式在北京创立强学会,他即来到北京,参加维新活动。虽然未能见到康有为,却认识了梁启超,两个青年人意气相投,梁对谭倾倒备至。继  相似文献   

12.
刘鸣 《东方收藏》2022,(12):42-44
扇面文化既包含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有一种处处留墨的雅好,他们经常以诗画入扇,在扇面上表现出的是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社会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由此,构成了华夏民族灿烂、内涵丰厚的扇面文化。扇面作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特殊表现,清代的仕女扇面绘画更接近于真实生活,而且从数量上来说,是其他朝代仕女扇面绘画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本文以研究清代扇面绘画作品作为切入点,以现存部分清代画师绘制的仕女扇面绘画为依据,对清代仕女扇面绘画进行研究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期的扇,最先称“箑”,又有称“(羽妾)”,后始称“扇”.“箑”字从竹,“扇”字、“(羽妾)”字从羽,可见起初是由竹子和羽毛制成.这种“羽扇”,就是我国最早的扇子,大约出现在殷代.《古今注》有记载,“羽扇起自殷高宗”.另有一说,周昭王时,外国把雌雄丹鹊各10只,进献给昭王.到了初夏,人们把丹鹊脱掉的翎羽,做成了第一把羽扇,当时叫“条融”或“灰影”(见《拾遗记 》).还有一种说法是: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舜时就出现扇了,但那时是用一种雉羽编织的长柄大扇.因古时的扇子多用鸟羽制成,故而造“扇”字时,便以“户”下从“羽”.扇子最初的作用不是取凉,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之用,以后成为一种仪仗,演变为“华盖”.到了汉朝,扇子才逐渐成为取凉工具,并且在式样上也有改进.传说西汉巧匠于缓,把七尺多长的叶片连成一个环形扇,称“七轮扇”,一人摇动,满屋生风,其作用和现代的电风  相似文献   

14.
近期,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了《馆藏清代扇面精品展》,共展出60幅清代扇画小品,所书所绘异彩纷呈,各具风韵。其中一幅彭玉麟(亦作麂)的设色菊花扇因其独特的艺术情趣常常令观众驻足品味,流连忘返(见封底)。彭玉麟,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自号退省庵主人。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以书生从军,曾平定湖南李元发起义,并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成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长期与太平军作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中法战争中,阻降言战,战功赫赫,官至兵部尚书。性格刚介绝俗,卒谥“刚直”。彭玉麟善为诗,下笔立就,书…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无锡市征集到一方明高攀龙、炳谟墨迹扇面,经故宫刘九庵等先生过目,定为真迹。该扇面现藏无锡东林书院文管所。扇面为纸地,泥金,纵16.5、横48.5厘米,仅存单面。从扇面款式判断,当为二十股,扇骨已全拆去。入藏后,扇面重裱于一长方形绫面硬质白色纸上(图版捌)。扇面上有题诗二首。右半为高攀龙楷书七言律诗一首,曰:闲身无日不看花,细酌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扇面百余幅.虽为小品,却不乏精心之作,观之常有心旷神怡之感,现择选几幅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8.
杨大容 《世纪》2020,(2):93-93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上海,梅兰芳先生当时留居上海法租界马斯南路(今思南路)。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为了遮盖其侵略面目,日方大肆宣扬"大东亚共荣圈",制造老百姓生活在"皇道乐土"中歌舞升平、生活幸福的假象。为此,日伪当局逼迫各类艺人上台出演制造假象来欺骗世界舆论,而梅兰芳作为演艺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是日方首选目标。遂多次邀请梅兰芳上台出演,但都遭梅兰芳托病拒演。  相似文献   

19.
<正>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笔者酷爱收藏,两年前的节假日去常州亲戚家小住,听儿时的朋友说常州一位老人家中有不少名人字画,得知这个信息后,我非常感兴趣。在朋友的指引下,我们驱车来到了老人家中,由于自己主要是收藏瓷器的,对字画并不是太在行,因此不知哪幅字画有收藏价值,只是从发黄的字画当中挑选了几幅带回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