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初铁母说     
北宋初,四川、陕西等普遍行用铁钱。铸铁钱所用之模,称之为“铁母”。四十年代戴公葆庭曾专去四川重庆收集“铁母”月余,均无所获。有意思的是宋元通宝与太平通宝“铁母”都在外省发现,而川省不可得,“西南之钱而出于东北之地斯亦奇矣”。  相似文献   

2.
自从拙作《试论宋元通宝“铁母”与“铁范铜”》在《安徽钱币》1994年第一期争鸣论坛栏目发表后,引起不同反映,这也符合笔的初衰,希望泉界朋友共同探讨这个尚未达成共识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咸丰当十铁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丰当十铁母俞鸿昌十多年前,得咸丰宝泉局当十铁钱一枚,其貌不扬,未引起重视。前些日子,又得咸丰当十铜钱六、七枚,发现有异品一枚,似同铁母,于是找出那枚铁钱,仔细对比,此铜钱异品竟是铁母。此钱铜质青黄,字迹挺直,沟深,底板沙痕细顺平整,字迹细部,如“”...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18日,曹长尧先生向南宋钱币博物馆捐赠一枚南宋钱币:真书乾道元宝背上松小平铁母(图1、插二)。这枚钱币直径24、孔6、厚2毫米、重358克。遍体铜绿斑烂,系南方深坑土花绿,厚锈贴肉入骨,锈蚀严重处,呈白色粉斑状。据介绍,此钱是数月前在安徽省无为市郊某砖瓦厂挖泥时出土。1999年1月20日,在浙江省地矿研究所作金属定性分析表明,这枚铁母的金属成分与以往南宋钱币的分析基本一致。铁母是古代铸造铁钱的铜模。《玉海》载:南宋高宗绍兴元年,为铸钱之事,“八月十八日,工部进真、篆当二、小平铜铁钱牙样,诏下铸钱司。”牙样,是铸钱的标准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安见到一些钱体大,厚重,形同北宋铁钱的铜钱。此类钱数量极少,历来各有说法,有说是“铁母”,有说是“试范钱”,有说是“铁范铜铸”,莫衷一是。现将我多年收集的拓片,数据,公之于众,供大家探讨。①元祐通宝,篆书,旋读,哲宗元祐年间铸。直径3.25,面穿径0.75,面外沿宽0.32,背穿0.65,背外沿宽0.36,厚0.22厘米,重12克。此钱制作精美,铜质灰白,黑锈上面有一层硬质绿锈。钱形厚大、光滑,文字深峻秀  相似文献   

6.
“宋元通宝”是赵宋开国后铸行的第一种钱(图左)。它制作精美,品类较多,彭信威据《文献通考》说“为四川雅州百丈县所铸,小样、广穿,数量不多”。而其他各钱监是否也铸此钱,未见记载。现将两枚不尽相同的广穿“宋元通宝”介绍于后,恭请同好与前辈赐教。Ⅰ型广穿“宋元通宝”(图中),钱径2.4,面穿0.9,背穿0.8,厚0.22厘米,重5.5克。其明显特征为广穿、厚肉,钱文笔划纤细,字口与郭好深峻,铜质细腻、光泽,制作精美,穿孔规整有明显的拔模斜度。根据以上特征,应为“铁母钱”,简称“铁母”。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宝晋咸丰通宝缶宝小平大周最近,笔者见到两枚宝晋局咸丰通宝。两钱面背合在一起打了四个洞,穿入四个小铜柱形成一个饼钱。表面磨损较严重,把四个小铜柱去掉分开两钱后看到没磨损的一面字口深峻,钱文纤细,十分精美,似为铸出后未经过流通即穿在一起。所幸是面背合在一起,两枚钱各保留一面未经磨损尚能显示其风貌(彩插、图1)。此钱对读,双点通,缶宝;外径2.21,穿孔0.61,厚0.2厘米;分别重4.2克和4.4克。铜质精良,铸工好,文字纤细,穿孔明显修锉过,一望而知是母钱。咸丰宝晋局钱有小平、当十两种,小平有铜、铁二种,基本只有两种版式(图2、3),均为尔宝,铸造不精。铜钱易见,铁钱较少。另有一种为部颁式,同《故宫清钱谱》中宝晋咸丰祖钱同版,极少发现。当十钱有尔宝缶宝二种铜钱。缶宝铸造较精且较少。此二枚缶宝宝晋小平尚属创见,同已发现的咸丰铜铁小平明显不同之处是缶宝。缶宝咸丰小平以前只见宝泉、宝直、宝苏三局有。宝苏局似为行用钱,宝泉局、宝直局应为铁母或铁钱(图4),另有一种缶宝宝泉为私铸(图5)。联系到宝泉局戴书当十铁母、瘦金书小平铁母等钱屡在山西发现,是否可推断当时山西有宝泉局的钱炉,生产铁钱。进一步可推测此二枚钱亦  相似文献   

8.
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辨郭若愚1992年第四期《中国钱币》发表张宏林《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一文,我读了之后,觉得此钱是一枚臆造伪钱,因陈说理由,和同志们共同商讨。一、此钱(指咸丰通宝背满汉文浙字小平样钱,以下同)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其文字风格和“咸丰通宝”背满文宝福局的小平钱完全一样。“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钱一般径为2.5厘米,较此钱略小。但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有小平铁钱,也有铁母,钱径为2.7厘米,较此钱为大(图版见马批《历代古钱图说》2508枚)。今举铁母实物为例:(如图)面“咸丰通宝”隶书四字对读,背穿左右满文宝福。径2.72,面穿0.57,背穿0.72,厚0.21厘米,重8.8克。和此钱比较(见附表),两者文字风格和制造规格完全相同,铁母钱径较此钱略大。但铁母钱厚0.21厘米,重8.8克,而此钱厚0.31厘米,重8.2克,此钱较铁母钱厚三分之一却反而较母钱轻0.6克,这是不对的,可能该文报导的重量测得不够准确。二、此钱和咸丰通宝满文宝福局小平铁母线的文字风格及制作规格完全相同,而背文却为满汉文宝浙局,这是不可能的。宝浙局的咸丰钱有宝浙局的风格,其满汉文浙字的版式有当十、二十  相似文献   

9.
余梓东  鄢莹 《满族研究》2007,(3):97-103,118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文化,是人们穿在身上的历史,是人们穿在身上的艺术,是人们穿在身上的体验,是人们穿在身上的智慧,是穿在身上的标识。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逐步创造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长期以来,在服饰方面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共存、共荣、共享的特点非常突出,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政治认同的符号。满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促进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共存、共享与共荣,影响和带动其他民族服饰的流变,促进中华民族服饰发展史的大转变,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土族谚语     
黄金出在沙中,宝石出在山中,谚语出在心中。彩虹是圣空的光彩,骏马是草原的光彩,知识是学者的光彩,人民是祖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在空间中进行的。空间在设计阶段,在同一时间,是信息传递的媒介物和人。展示空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对环境的创建人,是规划的艺术空间和场地,是人与对象来创建中介与彼此沟通之间,是在显示活动空间结构提供一种审美原则。室内空间陈列展示设计对于建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体现休闲建筑的格调及品位,是彰显文化底蕴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雨中凤凰     
凤凰涅檗是在火中,在火中燃烧,在火中重生。我这次游凤凰,是在雨中,所看到的是雨中和水中的凤凰。  相似文献   

13.
人性美,是人在面临一些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是对人的本性的赞美和歌颂。历史之美,说到底美在人物,而人物之美则美在人性。在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近代史研究时,讲求人性美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使得近代史的研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童话     
郭阳  穆林 《旅游》2007,(9):14-14
如果一边是山林,一边是大海,而我只能选择一种,我选山林。我渴望身处一片深秋的山林中,天色灰白,雾气沼沼,到处是金色的树叶儿,像是精灵的眼睛,可以看进心里面。静悄悄的,又好象有音乐在心底里流动,是呼吸声,是河水声,是鸟儿在歌唱,是西风在呜咽。  相似文献   

15.
夏日颜色     
正夏天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吗?在小朋友的眼里,夏天是红色的。在烈日炎炎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冰冷的西瓜,红红的果肉真好吃!所以,夏天是红色的。在大人眼里,夏天是蓝色的。在暑假里,带着孩子去海边玩。跳进海里,火辣辣的太阳照着身体舒服极了。蓝蓝的天空真美!所以,夏天是蓝色的。在老人眼里,夏天是白色的。早上锻炼的老人闻到栀子花香,啊!真香。向公园走去,池塘里的荷花好看极了,千姿百态,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6.
曾军 《巴蜀史志》2009,(1):47-48
历史文化名城,从建筑意义上讲,必定是古城。西安是,有古城墙可以为证。南京是,其古城墙在诉说沧桑的历史。北京,古城墙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悲怨声中消失了,但毕竟城内还有体量庞大的故宫建筑群等在证明其历史悠久,是一座古城。这是一般人的常识,从外观上在认识古城。  相似文献   

17.
在考古研究中,分类是材料分析的必要基础。推论大体是在原始材料——即出土器物——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分类的准确性,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了可以做哪些重要而有价值的推论。考古学中的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材料在时空变化中的形态。但是形态则是难以捉摸的现象,既无法简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去陕北,到底是在哪里决定的?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两河口会后提出的;二是在榜罗镇决定的;三是在哈达铺决定的。这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正确呢?许多史料证明,红军长征去陕北是在哈达铺决定的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姚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七十二井不出门,三个仙女不进城。”说的是过去大姚城内的水井,多半是在私人家的院坝里;三个仙女是指城外的三座古塔。这三座古塔,一座是在城东鲤鱼山的锁水塔;一座是在城南挂榜山的文笔塔;一座是在城西宝伐山的白塔。这三座塔,就是大姚有名的三塔。相传很久以前,大姚县城不在金碧,而是在古衙一带。在古街建城的时候,大家正在忙着宰羊筹祭,谁知  相似文献   

20.
兔儿爷:从兔神和儿童玩具到民间艺术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萌 《民俗研究》2008,(4):179-194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兔儿爷在北京是一个流行的节日物件儿,那时候这个泥塑的兔神在中秋节是孩子们必备的玩具,同时也是中秋拜月的偶像,而今兔儿爷是民间艺术品,在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商店还有春节庙会上都可以买到。兔儿爷里的“儿”是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并没有实际的意思;“爷”在这里是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