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信息播报     
《武汉文史资料》2006,(4):64-64
市政协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3月17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传达了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云彦传达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市政协主席刘善璧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龚非力、梁守恕、贾震涛、杨付华、肖志钢、陈振中,秘书长周启新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武汉文史资料》2006,(11):64-64
11月7日,市政协主席刘善璧,副主席贾震涛、杨付华、肖志钢、杨云彦,秘书长周启新视察武汉移动公司。在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汇报,实地视察了武汉移动公司营业大厅后,刘主席对武汉移动公司成立以来的业绩给予高度评价,鼓励武汉移动公司为数字武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希望武汉移动公司重视手机辐射,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辐射危害小的新机型,以满足客户需要,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3.
武汉地处华中腹地,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甘肃、陕西、云南、贵州九省物产,都在武汉集散.据日伪时期出版的《武汉市政概况》记载:“抗日战争以前,武汉年集中湖北、湖南、江西大米420余万石,其中有180万石向外埠转口输出;年集中河南、湖北、湖南小麦200到340万石,其中有50到90万石向其他省区供应;年集中湖北棉花200万担,由武汉自用者仅一半.”因此,武汉市  相似文献   

4.
接管武汉 1949年5月16日,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大武汉,兵不血刃地迎来了解放。  相似文献   

5.
九省通衢与文化融合——武汉城市文化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由于它“九省通衢”的特殊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不仅商人垂涎于这里的通达,文人墨客、社会贤达慕名而来者也不在少数.“得水特优”的自然方位和“得中独厚”的区域所在使武汉被视为大有可为之地,无怪乎旧时人称:“人到武昌心自大,货到汉口自然活.”近代以来,尽管不断地遭到破坏,武汉这个城市还是日趋兴盛.  相似文献   

6.
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就了“因港立市,依港而兴”的历史发展轨迹。为实现两江俱进、三镇腾飞、中部崛起,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构想。按照总体规划.未来的武汉新港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武汉市将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航运服务基地。  相似文献   

7.
近代武汉城市发展的历程表明:开放的环境以及它所导致的开放的经济与城市化是武汉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因,而善于应对、勇于创新则是这座城市完成现代转型的主要动力。如果说江汉交汇、九省通衢的自然禀赋,使汉口得以以商名世,那么,在开放中的创新发展则使武汉由一个面向内陆、器量狭促的“船码头”变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气宇伟岸的“东方芝加哥”。  相似文献   

8.
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作为"九省通衢"之地的武汉,更加成为了中部的一个旅游大站,也难怪在高铁开通后,武汉本地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武汉满街外地客!"  相似文献   

9.
194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步步紧逼,进抵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对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武汉形成威逼之势.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盘踞武汉,面临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深深陷入困境之中.他为了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以缓解面临困境,以及逼蒋介石下野,让桂系取而代之,放出假和平的烟幕弹.  相似文献   

10.
从九省通衢的武汉顺江而下,过青山,出夏日,东行30公里,就到了以往人们并不留意的江南小镇——葛店.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武汉三镇是由楚文化、江湖文化、市井文化构成的,似乎也太流于一般。九省通衢之地,就规定了武汉是个大码头,码头文化才是最佳的浓缩!  相似文献   

12.
闻名遐尔的归元禅寺,座落在九省通衢的武汉龟山西南的翠微路西端.它创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以别具一格的特色,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是武汉四大丛林之一,且为湖北之首刹.归元寺除宣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年初,蒋介石反动政权在人民解放军迅猛的攻势下土崩瓦解,东北、华北纷纷被解放。紧接着,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武汉,这个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也在其掌握之中。白崇禧妄想凭借长江天险以保其半壁河山,将其桂系主力集结在武汉外围,准备作背水一战。  相似文献   

14.
通衢九省、立鼎三城、地处二江交汇之滨的武汉,古属“云梦大泽”遗址的一部分.其地理特征是:地势低洼、湖泊密布、水网纵横、港汊交错.历史上,曾因治水防患不力、水灾旱涝频繁,人民深受其苦.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修建了武昌南北两大堤,建成后,露出湖底约20万亩.  相似文献   

15.
话说盘龙城     
长江滚滚,汉水汤汤。盘龙灯塔照南国,武汉城根生府河。盘龙城从亘古走来,雄视万里长江,以海纳百川的气势,如劈开浑沌的盘古,扎根于九省通衢的郊北,托起华夏化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湖北武汉,处九省通衢,当四战之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在近代中国,历史地位尤为突出.这一方面是因为清末之际武汉三镇一跃而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地区之一,经济长足发展,在全国的影响日趋扩大;另一方面,武汉又先后作为辛亥首义之区和大革命的中心,政治、战略位置亦十分重要.因缘于此,清末至民国前期(1900——1935年)武汉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曲线相当典型,三镇金融市场伴随时局的起伏跌宕也几经兴衰昌败.下面仅就“汉钞”的兴废始末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17.
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就了"因港立市,依港而兴"的历史发展轨迹。为实现两江俱进、三镇腾飞、中部崛起,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武汉新港"的战略构想。按照总体规划,未来的武汉新港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内河港口,武汉市将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最大的航运服务基地。  相似文献   

18.
九省通衢的武汉,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纪念辛亥革命,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战友的建筑物、纪念物比比皆是.许多马路的命名,也饱含着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之情.北伐战争后,汉口横贯东西的8.5公里长的主干道,由“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日伪时期的1943年,中山马路延伸并分三段命名.即硚口至利济路为“中山西路”;利济路至江汉路为“中山中路”;江汉路至一元街、入胜利街至芦沟桥路为“中山东路”.1946年元旦,武汉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市政府将上述三段路统一命名为“中山大道”,并举行了盛大的命名仪式.这一名称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9.
1938年的武汉,到处弥漫着强烈的抗战气息。各种政治力量的云集,更加重了“九省通衢”之地的特殊分量。4月1日,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负责抗战文化宣传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昙华林正式鸣锣亮相。从此,三厅高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引领抗战文化潮流,书写了一段激情澎湃的历史。三厅厅长郭沫若在组建三厅时,广泛延揽人才,包括胡愈之、田汉、阳翰笙、郁达夫等众多文化名人均在其麾下,以致“名流内阁”被盛传一时。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1)
<正>距今3500年的武汉商代盘龙城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现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早期城址,是长江、黄河同属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重要见证,被专家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入选武汉市"十大城市文化名片",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