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高化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于是,史学界、理论界就如何看待50年代农业合作化的问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对其完全否定者有之,完全肯定者亦有之。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研究,以就...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7,(2)
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经过近40年的运行,已显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障碍与约束,特别是对大农业生产的排斥,甚至在一些地方产生了对土地制度的"内卷化"回应,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土地撂荒。一方面土地撂荒根源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历史惯性和传统文化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中存在着普遍实行和责任制本身包含的分离——重组机制,这给土地撂荒提供了必然的发生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改变土地撂荒的现状,就要从产权救济、制度救济、经济救济、保障救济四个方面调整,发挥土地产权的激励和稳定预期的功能,调动土地使用者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土地撂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土地制度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发展农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最终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弄清当今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现当代史的重要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4.
陶林 《沧桑》2008,(6):132-13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这一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在初期发挥了巨大的绩效和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关于土地制度如何进一步创新,是学术界近10年以来农村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变迁为视角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依安县新合村实行以联合生产大队为形式的集体联产承包和家庭联产承包两种经营体制,这种“一村两制”的产生及发展,为全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合村属依安县向前乡,地处涝洼带,土地贫瘠,十年九涝,素有“穷新合”之称.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3月,依安县委召开了传达该文件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新合大队周围的公社,生产大队都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的经营方式,以苏在兴为支书的一班人,并没有急于形成“分家方案”,12月,新合大队召开社员大会,大多数社员愿意采取集体承包经营,继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保留生产大队的形式,少部分社员要求“大包干”,搞家庭联产承包.大队支部尊重社员的选择,依据中央1号文件确保“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集体财产集体所有不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的精神,新合村实行“一村两制”.  相似文献   

6.
士心 《福建史志》2010,(6):17-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省逐步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开始.随后进行以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为中心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耕者有其田"经历了小农经济、集体经济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此期间土地经历了"土地私有产权""土地集体产权"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也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释放。土地集体产权完全杜绝了农民买卖土地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农民永远持有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耕者有其田"不再以"土地私有产权"为前提。土地制度的每一次变迁都激发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分户经营导致土地经营缺乏规模经济效率,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更多农民从土地中析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弱化,农民不能从责任田中持续受益。因此需要重新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形式,将村民具有使用权的土地通过产业化公司得以集体化运营,为"耕者有其田"赋予新的含义,在新型的土地经营方式中提升农民从土地中的获益水平。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那年我刚13岁。我的家乡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来集体耕种、统一安排的土地按每户人口的多少分到了农户。土地虽然分了下来,种上了庄稼,可还没有见到收益,谁家心里也没有底数。转眼到了腊月,随着年关的临近,人们就在这种忐忑不安的心境中开始筹办简单的年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杜璇  温薇 《神州》2011,(17):142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耕地面积1191.7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9亩多,粮食商品率超过70%。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也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杜璇  温薇 《神州》2011,(8):142-142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耕地面积1191.7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9亩多,粮食商品率超过70%。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也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和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理论,抓住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和农业生产方式改造这两个关系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指明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实践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是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是破译“三农”问题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1.传统保障功能的缺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保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是依靠集体积累、家庭自主和土地来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形势的变化,这三条保障线的保障功能呈日益弱化的趋势。首先,多数地区由于农村集体积累不足而使集体保障功能受到严重削弱。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经营方式由集中走向分散,这一改革在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一家一户的生产成果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积累和集体福利事业受…  相似文献   

16.
正转眼间,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了。改革开放以前乌当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如何?什么叫大集体、大队、生产队?什么叫"评工记分""人七劳三""购五留五"?这些问题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有较为深刻的印象,40岁左右的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他们只知道什么是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农村年轻  相似文献   

17.
张凤翱 《百年潮》2018,(代初)
正包产到户最初是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种生产责任制,采取包产到组、田间管理包到户的形式,有利于增强农民对集体生产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除,再加上"包产到户"不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大战略,不适应已经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中央全力推  相似文献   

18.
进入80年代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得到肯定,并作为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载入史册。但是,非经历者则难以置信,“包产到户”1956年刚刚出现,次年便惨遭扼杀。罪名是“反社会主义”的“包着糖衣的砒霜”。多点试验:“燎原经验”星火燎原 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为了加快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断然地错误地批判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说: “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70年代,四川南部山区有这样一个生产队,它既是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基层组织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早期雏形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方 《文史月刊》2010,(2):68-6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制定了美好的蓝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与深入推行,使得广大农村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热火朝天的动人场面。短短几年中,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