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介质。从美学的角度说,人长期对某种颜色的偏好会转化成一种审美情趣;从哲学的角度说,这种偏好会抽象到形而上来。这种形而上的审美情趣经反复强调,便成了一种君临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学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教学既要遵循美学原理,又要关注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对于高中生来说,培养音乐素养是培养审美的基本途径,注重音乐作品的内容分析,用音乐本身的"美"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人园林,是中国传统人追求人生至高精神境界的感性诠释。其美学理念是从“画境”到“意境”;其美学特征是情与景溶,天人合一;其最高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则是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以现实世界为构思起点的。现实生活的"颇不宁静"迫使他走向心仪已久的"审美世界":荷塘。在荷香月色中,如醉如痴的审美体验洗涤了尘世的疲倦,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审美愉悦。但是,猝然而终的荷塘世界没法使他的审美享受得到延续。为了填补心灵的空虚,作者又构建了一个古典的幻象世界。因此,"三个世界"是作者的漫步荷塘的三个阶段,也是思绪连贯的三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超 《旅游纵览》2010,(12):96-97
<正>一、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  相似文献   

6.
宋瑞英 《神州》2012,(9):156-156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革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新课标》中音乐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的音乐教学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标准为基点,发挥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剖析了声乐作品欣赏的美学元素与审美价值,并对声乐作品欣赏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涛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1):102-116,159
芙蓉出水,错采镂金,代表了中国美学史上的两种美感。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这两种美感或有着境界高低的不同,这样"芙蓉出水"的宋瓷比之于"错采镂金"的明清瓷往往更受推崇。只是这两种美感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并行不悖且互为周济与参融;"错采镂金"也同样可以透出高雅的境界,但问题在于,当它一旦异化为政治、文化统治的工具,其面目就变得暧昧可疑了。  相似文献   

9.
韦思腾 《东方收藏》2023,(2):128-130
以设计实践探索水墨画的流态审美,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当代首饰艺术设计之中,从而探究传统美学的应用创新。研究传统中国画与首饰艺术中“水”的概念与美学是如何表现的,从水墨画中水、墨、色的使用,再到传统首饰中表现“水”的装饰纹样进行探索,以此挖掘“水”这一主题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内涵。本文通过对塑料等材料的实验性应用,结合对中国画中“水”的意象的理解与再表现,以艺术化的当代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创新探索,以期为相关题材的设计提供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庄子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庄子.齐物论》一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美学的内容,从庄子美学"法天贵真"的审美源头、"万物一齐"的审美标准、"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三个方面,展示出了融美学与哲学为一体的庄子美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陈奕虹 《神州》2011,(12):170-170
邓丽君恬静缠绵的音乐是在传统乐风背景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流行乐风的导向。她独特的演唱风格,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演唱风格,开启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本文力着从演唱艺术和表演风格两方面对邓丽君音乐进行美学研究,试图启迪人的心灵美感、塑造人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12.
万晓咏 《神州》2012,(28):11-12
法国现象学美学代表人杜夫海纳的经典名著《审美经验现象学》一书多半文字都在论述审美对象问题。审美对象论是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出发点,只有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才能把握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的核心。本文拟重点分析下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中的关系论。  相似文献   

13.
周纪文  方超 《民俗研究》2010,(4):233-246
周立波及其海派清口在近两年迅速走红,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作为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极为典型地表征了市民审美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变化,在表现方式、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上都显示出新的形态和美学特征,已经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一种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陈奕虹 《神州》2011,(29):170
邓丽君恬静缠绵的音乐是在传统乐风背景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流行乐风的导向。她独特的演唱风格,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演唱风格,开启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本文力着从演唱艺术和表演风格两方面对邓丽君音乐进行美学研究,试图启迪人的心灵美感、塑造人的音乐灵魂。  相似文献   

16.
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域景观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价值是人类审美和水域景观联系的纽带。水域景观美学价值的评价是天然水资源成为景观水资源(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美学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水域景观的观赏质量,它是水域景观旅游价值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根据人类神经生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人类审美的主观缘源;再重点剖析水域景观的美学特征;最后提出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陈许 《岭南文史》2012,(2):50-52
美学大师康德把审美归纳为“鉴赏判断”,鉴赏与判断就是人的意识反映,意识反应就是一种感觉。因为它取决于你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普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看待事物的态度与观点,只是没有加以定义这种心理意识。其实从这些种种意识里挑出鉴赏与判断就归于审美学了。审美感觉作为把握对象世界的一种方式.为画家的全部创作心理活动提供两种能量:一是原始的情绪能量,另一是当前的感悟能量。  相似文献   

18.
刘若斌 《民俗研究》2015,(3):94-100
当我们把宋代民俗审美文化从宋代文化中剥离出来进行本体论研究时,可以深刻地发觉其具有的内在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这是对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之根性的确认。宋代审美文化又是宋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士人们的"中隐"型人生处世理念和审美理想,又如市民阶层纯真朴素地融合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物质、信仰等层面的审美创造,宋代民俗文化审美既有多样的目的性和现实实用性,又以其超功利性涵养宋人的精神世界。宋代民俗文化审美作为宋代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它附丽着民俗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特色,体现出诗意、理性、俚趣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西湖,本是一个山水实体,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在不断地演变中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景观,并且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中国人审美体验、审美活动的中心位置,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思绪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审美学     
王榕兰 《神州》2013,(12):224-224
审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审美学是以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发展的,在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件引起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对象都必须具有节律形式,但并非任何节律形式都是美,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起主体美感的就一定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正面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相反,反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