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勇 《文物世界》2014,(3):44-47,66
<正>一、沁河流域的概念沁河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干流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泽州等县,穿越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平原,流经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于武陟县方陵村汇入黄河。干流全长485.5公里,其中山西省晋城市境内全长197.6公里。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干流总  相似文献   

2.
正少水即今沁河,西汉始名沁水,近代称沁河,黄河一级支流。少水防线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向东扩张的过程中,以少水为依托建立的北起山西省安泽县马壁乡,南至阳城县润城镇的一条长百余公里的战略防线。正是这条战略防线,在古代  相似文献   

3.
赵辉  孙晓洁  张清洋 《文物》2022,(11):4-11+2
<正>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图一)。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过复查。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始对遗址进行系统调查、钻探。  相似文献   

4.
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5.
沁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依偎在古老黄河之臂弯,栖息于巍巍太行之怀抱,因沁河贯穿南北而得名。古为端氏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汉别置沁水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县,移县治于今址,距今已有1417年的历史。2014年10月20日,在民政部第18次"千年古县"专家评定会上,沁水县顺利通过评审,被确认为"千年古县",成为山西省继安泽、长子、襄垣和交城之后,第五个被命名"千年古县"的县城。而体现沁水千年古县的史前文化、虞舜文化、遗产文化、古堡文化、名人文化、煤都文化更具有沁水文化特质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流量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发源于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黄土高原有巍峨的高山和广漠的原野,山原之间还有纵横的河流。这些河流主要有渭水、汾水,还有沁水。黄河贯穿黄土高原,渭水、汾水和沁水都是黄河的主要支流,另外还有一些河流  相似文献   

7.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濩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21年3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阳城县博物馆对境内芦苇河流域进行了系统调查,重点对30多处新石器时代-商代遗址进行了勘查。此次调查采集陶片等遗物非常丰富,文化内涵复杂,时代跨度大,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工作和认识上的空白。芦苇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调查收获对于完善沁河中游考古学文化谱系、考察该区域文明演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沁河中游。舜帝,又称虞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以历山舜王坪、舜帝庙为基点,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形成了以舜帝庙为依托的舜帝文化崇拜现象。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及舜帝庙现存碑刻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整理,主要对沁水现存重要舜帝庙宇的建筑历史、布局形制等进行粗浅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豫北沁河水利灌溉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沁河发源于山西沁源县,曲折南流,自山西阳城县流入豫北;在豫北地区沁河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及武陟等五县,最后,在武陟县南境入黄河。①沁河流域的地貌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下游是冲积的扇形平原,上游是侵蚀的高原河谷,济源县东北的五龙口正是它们的枢纽点。沁河在五龙口以上,很少灌溉之利;五龙口以下,沁河畅流在扇形冲积平原上,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因势利导,顺着扇形平原的斜坡,逐步兴修了巨大的灌溉渠系;因  相似文献   

10.
沁河最早见载于战国时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山海经·北山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记载虽简略,但却说出它的流向和入汇于黄河。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沁水,东南至荥阳入河”。《汉志》的记载,略胜于《山海经》,它不仅述及流向和流入黄河,且说明入河地点。汉荥阳县在今荥阳县北(旧荥泽县西南),在黄河南岸,因此,《汉志》所载沁水入河处系指荥阳县对岸,此点可以桑钦的《水经》所载得到证明。《水经》:“沁水  相似文献   

11.
赵辉  杨严严 《大众考古》2022,(10):12-13
<正>2021—2022年,沁水八里坪遗址考古队在沁河中游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在沁水大沟、阳城蔡家庄等地点发现了商代遗存。大沟遗址位于沁水县郑庄镇东大村东,沁河小支流东大河与沁河干流交汇处东北部山前冲积台地。遗址地形东高西低,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现存面积18万平方米。遗址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宽9—11米的冲沟(俗称大沟)将遗址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大沟遗址东南距八里坪遗址不足1公里,地面踏查、断面清理时发现的遗迹有墓葬、灰坑、房址等,采集到的遗物仰韶中期有泥质红陶钵、彩陶、尖底瓶口沿,二里头时期有腰隔的甗、蛋形瓮足,二里岗上层有陶鬲、假腹豆等。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张洁 《文物世界》2012,(5):36-39,35
砥洎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阳城县润城村西北沁河之中的一块巨石之上。沁河古称泊水,砥泊城构筑之地呈半岛状伸人沁河之中,成砥柱中流之势,故名砥洎城。  相似文献   

13.
宋惠 《沧桑》2014,(3):106-109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沁河古堡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为依托,以上庄古村为例来描述关于沁河古堡群文物保护的调查状况的成果,通过对部分沁河古堡的探究来探讨关于整个沁河古堡群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并以此提出关于上庄古村规划开发以及整个沁河古堡群规划开发的意见与建议,是在项目深入了解和探究沁河流域古堡文化、历史遗迹、名人逸事、自然风光等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晋东南阳城、沁水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4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文物地图集·山西卷》的编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省境东南部晋城市辖区的陵川、阳城、沁水三县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除对原发现的各时期遗址和墓葬30余处进行了复查...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8,(12)
正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位于临汾、长治、晋城三市交界处,地处晋南太岳山东南麓,沁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虽然有关安泽地区佛教信仰情况的历史文献较少,但留存至今的一些北朝时期的摩崖造像[1]足以证明其时佛教在当地的传播盛况。其中,雕凿于北齐河清二年(563年)的上寨摩崖造像,位于良马乡上寨村西约1公里外沁河支流泗河西岸老庙上岭山腰处,坐北朝南(图一)。现存两个像龛刻在一块完整岩石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旅游》2020,(1):70-73
山西东南部晋城的沁河沿岸矗立着许多古代城堡建筑,其建成年代久远,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堡群之一。沁河是山西省内第二大河,它出自晋中南的沁源县,流至晋城市端氏镇才折南而下至润城,此段沁河古时又称洎水。  相似文献   

17.
正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  相似文献   

18.
下川遗址的新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川遗址的新材料陈哲英一、引言下川遗址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遗存。1970年发现,1973、1974年山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两度发掘;1975年又进行了下川遗址范围的调查,从而得知下川文化分布在沁水。阳城、垣曲三县相毗...  相似文献   

19.
续修《沁水县志》于2006年6月28日正式出版发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张铁锁副院长、马并生主任、郝世文副主任,晋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秦海轩主任莅临首发仪式,中共沁水县委书记常国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庆云、县人民政府县长常广智、县政协主席马刘勤出席会议,兄弟县区史志办领导到会祝贺,各乡镇乡镇长、县直各单位领导、全体修志人员欢聚一堂,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令人激动不已。作为主编,望着一摞摞红绸捆扎、鲜花拂面、装祯精美的续志,禁不住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沁水位于山西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山三大山系衔接处,历史悠久,人杰地…  相似文献   

20.
正滹沱河,是山西省的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泰戏山脚下的乔儿沟,经山西省东北部入河北省,汇入子牙河,在天津市境内归海河、入渤海。滹沱河流经山西、河北两省18个县(市、区),在华北地区培育出一条长587公里的绿色文明走廊,流域面积达2663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