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河南南阳市永泰小区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永泰小区发掘清理了281座古墓葬,其中M194为砖石混合结构,存画像4幅,并出土178件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西汉晚期的特征。此墓是南阳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画像石墓,为研究南阳地区画像石墓的墓葬形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0年,仪征博物馆在仪征市新集镇国庆村前庄组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晚期墓葬M12。该墓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三棺合葬墓,在仪征地区发现较少;出土了约120件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竹木器、琉璃器等,为研究西汉晚期仪征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村,20世纪50~90年代,在此进行过数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清理西汉至东汉时期墓葬近百座,出土王杖诏书令册简等重要文物。2005年11月,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磨嘴子村清理了一座汉代墓葬。此墓为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中后部有一木棺,棺内墓主身上残留丝织品。随葬器物以木器为主,也有少量陶器、铜器、漆器等。这座墓葬的年代应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期,墓内出土的丝织品,为研究汉代纺织技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1999年至2006年,淮安市博物馆在金湖县徐梁村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其中部分墓葬具有同为家族墓的可能,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器形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初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M18年代属于西汉中期。这批墓葬中M1主人身份地位最高,M18主人也应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文庆  翟光浩 《东南文化》2022,(6):78-84+199+191-192
南京市江宁区下潘岗村汉墓M6是一座一棺一椁的竖穴土坑墓,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墓内发现陶器、铜器、铁器、木器等各类随葬器物25件(套)。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分析,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晚期,墓主是一名丹扬郡的低级官吏。其中出土的8枚印章值得关注,尤其是“莫府令印”的发现表明汉代可能有一个未被史书记载的莫府县。  相似文献   

6.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次一墓葬形制分析二随葬器物类型学研究三墓葬分期与变迁分析四墓葬区域特征分析五结语四川地区(包括今重庆市)西汉时期的墓葬,以土坑墓为主。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的西汉时期墓葬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材料较零散,且多数墓葬中的器物保存较差,资料不够完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迄今未有专文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墓进行研究,仅有个别文章有所涉及,始终无法深入。何志国对四川地区西汉土坑木椁墓进行了初步分析后,做了大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雷雨 《四川文物》2006,(3):31-53
什邡城关先后共发掘出了98座古代墓葬,均为坚穴土坑墓,分为船棺墓、木椁墓、木板墓和无葬具墓四类;其中89座墓葬出土随葬器物1096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等。根据出土器物的比较研究,可将其中82座墓分为六期十段,年代上限到春秋时期,下限为公元前1世纪中下叶,即西汉前期。反映了巴蜀文化与秦汉文化此消彼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可荣  惠强  马振林  张璞  程志娟  项剑云 《文物》2012,(3):4-17,2,3,97
2002年,连云港市博物馆对海州区双龙村的西汉墓(M1)进行了发掘。M1墓室东西长4.2、南北宽3.6米,内有两个椁室,共放置4具漆木棺。随葬器物有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角器、木牍等,其中木牍包括名谒和衣物疏。墓主人可能是西汉中后期的地方官员。在M1的三号棺内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从出土的龟纽铜印看,墓主叫凌惠平,死亡年龄大约55岁,可能是男性墓主人的妻子。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在南阳市一中新校址清理古代墓葬448座,其中M195、M256两座墓属续建墓葬,这在南阳汉墓中极为少见。从墓室的砌筑方法看,墓室的筑造到续建墓室的修建时间应相差不远,是一种同穴不同室的合葬墓,这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埋葬风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3.
俞凉亘  申建伟  高虎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周立  王炬 《文物》2011,(8):13-21,1,98
2005年2~9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项目在体育场路西发掘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M8830未遭盗掘,保存完好。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3.7、东西宽2.1米。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器物有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以铜礼器为主。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簋、方壶、(■)、舟、(■)等礼器及车马器。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推断此墓的年代属春秋中期,墓主为高级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铜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桂阳县城西刘家岭发掘了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银器、铜器等,并在甬道两壁、墓室门两侧、墓室四壁及券顶发现大量壁画,墓室内棺床上绘有地画。甬道壁画为世俗题材,墓室壁画主要为宗教和神话题材,地画图案具有装饰性。壁画与地画在方位上形成两两对应的布局,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15.
徐承泰  詹世清 《文物》2011,(1):15-28,1
2001年6月,武汉大学考古学系等对重庆市奉节县赵家湾八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为刀把形,由甬道和墓室构成,出土随葬器物112件,主要为日用陶器、陶俑及车马器等,另外还出土有玻璃及数百枚铜钱。根据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判定墓葬的年代为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16.
墓葬位于大同市南郑区水泊寺乡田村村北,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墓室北侧置石棺床,以石板搭成床框与床榻,石板问有榫卯结构相连,棺床立面饰浮雕纹样。棺床上置石灰枕。出土随葬器物以陶质类器物为主,包括陶俑和生活用器模型,多施有红彩。通过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的类比,确定墓葬的时代应为北魏太和年间。  相似文献   

17.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配合西安南郊曲江新区翠竹园小区的基建工作中,发掘西汉时期墓葬4座,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为斜坡墓道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墓室组成。墓室内有彩绘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及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器物,此墓的年代应在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防爆厂住宅小区M208是一座东汉中晚期的大型多室墓,三个墓室平面呈"品"字形,穹窿顶。前室、后室至少放置了8具棺。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汉代埋葬习俗,尤其是为了解东汉时期豫西南地区家族合葬墓的葬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繁文 《华夏考古》2012,(1):100-110,119
本文从隋代李静训墓墓主及其家族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宗教信仰等状况入手,考察历史情境、墓主身份以及丧事主办者的意愿与情感,对墓葬的位置、形制、葬具和随葬品的影响。为探究该墓葬具形制的使用原因和意义,文章亦对唐以前房形石葬具的流变和使用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