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宇 《黑龙江史志》2013,(5):13-14,16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的14年殖民统治中,奴化教育贯穿始终。伪满洲国推行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殖民教育的一部分,它与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其实质就是法西斯专制与愚民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奴化教育对中国东北的严重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揭示出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政策的本来面目,将日伪统治者奴化愚弄中国民众,推卸战争责任、美化殖民统治的丑恶目的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2.
农业教育是伪满洲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伪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殖民奴化教育。为加紧掠夺东北的物资资源,日本帝国主义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创办了不同层次的职业学校,而在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中,以农科为最多。同时还创办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学校。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日伪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生产劳作的具有初步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独占殖民地。日本殖民统治者与汉奸、地主势力相勾结,对东北农业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统制与掠夺政策,使东北农业经济迅速地殖民地化。一、日伪大肆掠夺土地,建立殖民统治基础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因此,对东北土地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农村推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内容和依托。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就通过租借地、商埠地、铁路附属地、工商业占地、林产权占地、矿业占地、农业经营占地以及房地产…  相似文献   

4.
日伪在东北统治的14年间,东北乡村社会的政治统治更加恐怖和森严;乡村经济在遭受疯狂殖民掠夺的基础上发生了畸形的变化;社会结构则呈现出非常态的样貌;而在移民浪潮下,东北乡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继斌 《黑龙江史志》2013,(23):298-298
日本侵占东北后,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为了达到永久占领东北的目的,巩固殖民地位,日伪当局实施征兵制度并大肆宣传。为此,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进行了一系列征兵宣传手段:利用各军管区和伪地方政府宣传;开展所谓"精神教育"打破"好人不当兵"的思想;,控制东北人民心里、精神达到同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其所占领的中国东北农村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沦陷初期,日伪当局为实施治安第一主义,沿用中国封建社会的保甲制度,以此维护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殖民统治。后来,为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在基层建立起街村制度。不久,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统治者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在基层社会建立了战时体制下的国民邻保组织。沦陷时期东北农村基层政治统治结构的变化,以及日本统治者为加强对东北基层组织和民众的控制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是为其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为达到奴化东北民众,巩固殖民统治的目的,日伪对东北民间传统的庙会活动采取了改造与利用的策略。满铁与协和会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庙会规模,举办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吸引乡间百姓,借机开展以"王道政治,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殖民思想宣传。同时,日伪借助关帝庙、中元节等民间祭祀活动,祭奠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日本战犯,并将日本化的"国家祭祀"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相结合,企图从思想上铲断东北人民的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广大民众在日伪当局的鼓动下,纷纷参与庙会活动,东北各地的庙会活动经过民国初年的短暂沉寂后,再次兴旺并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伪满留日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伪满留日教育述论孔凡岭从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宣布成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伪统治东北整整14年。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建立殖民统治秩序,在实行军事镇压、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的同时,竭力推行奴化教育,通过伪满派遣大批青年赴日留学...  相似文献   

9.
周晓萌 《黑龙江史志》2013,(20):37-38,44
东北柞蚕业,是世界闻名特种的蚕业,作为东北民族工业中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日伪统治时期重要的经济掠夺对象。柞蚕业在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问题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以往史学界对其关注不够,本文拟对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对东北柞蚕业的掠夺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日本发展东北柞蚕业是建立在剥削中国农民,垄断柞蚕业生产、销售,打压中国柞蚕业民族企业基础上的。日本发展的柞蚕业的实质,即是一项具有军事侵略性质的经济掠夺政策。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如何进行殖民地统治,加强对东北民族的控制,始终是颇费心计的.在"民族协和"的口号下,日伪当局对伪满洲国西部边境地区即内蒙古东部蒙人居住的地区,废除清朝以来世袭的王公札萨克制度,同时又考虑到清及民国以来的对蒙政策,采取有别于伪满洲国其它地区的地方统治政策而实施特别行政,逐步将这一地区纳入到日伪的统一行政隶属之下.其中旗参事官制度、县旗复合行政制度在其特殊行政制度中具有特点.日伪当局推行特别行政制度的实质就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其在蒙古族居住地区的法西斯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军事入侵,建立殖民机构,采取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手段对大连地区实行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他们用“关东州”名义长期占领大连地区,以此作为侵略中国东北的军事基地,对中国东北实行经济掠夺和贸易垄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占领、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在思想领域强化殖民文化的统治.1940年7月在南京成立的中日文化协会,就是日本政府与汪伪傀儡政权在文化方面为“沟通” 日伪文化,鼓吹大东亚共荣和东亚文艺复兴运动需要而建立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华北沦陷区教育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北沦陷区实施军事、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极力推行奴化教育政策。日伪控制华北后,以新民主义取代三民主义,推行封建复古教育,改变学校课程设置,修改教科书,强行普及日语教育。华北沦陷区名目繁多的日语学校的出现,成为华北教育界的一种畸形现象。日伪用各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控制,也是华北沦陷区教育的特色之一。但任何宣传和说教都无法改变活生生的现实,华北沦陷区的学生大都保有“五四”青年的爱国精神和抗日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东北沦陷时期,金剑啸、萧红、萧军、关沫南、李季风等我东北左翼爱国作家,利用报纸副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披露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在日伪统治下流离失所、苦难深重的生活,唤醒国人团结起来保卫家园。在日伪当局屠杀我爱国报人的"黑龙江民报"和"左翼文学"事件中,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在东北报业史上镌刻下气壮山河、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东北自古以农牧和渔猎文化著称,民国时期,畜牧业高度发达,曾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由于畜产品绝非是普通的副食产品,而是重要的军需物资,民国时期,即引发日本对东北畜产业的觊觎。伪满洲国建立后,日伪政府在满铁畜产的基础上,制订了对东北畜产业的全面掠夺政策。伪满畜产政策与战争紧密相联,其政策出台伊始就打下了深刻的战争烙印,铭刻了其军事掠夺的根本属性。尤其在战争后期,日本放开手脚大肆掠夺东北的畜产资源,使东北的畜产资源遭到毁灭性打击,导致东北从传统的畜产品输出地区逐渐沦落为畜产品输入地区,给东北人民带来无尽苦难。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将湖北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其战争和殖民体系,最大限度地掠夺沦陷区的战争资源,严密控制沦陷区的民众,在其占领区内建立起严格的统制经济制度.其内容包括建立各种经济统制机构,实行物资统制管理,控制物价,推行配额供应等等.日伪的经济统制,严重破坏了沦陷地区正常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秩序,造成沦陷区生产凋敞、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武汉地区战前已经取得一定程度发展的近代经济也遭受毁灭性打击.  相似文献   

17.
夏军 《民国档案》2005,(2):118-123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先后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并扶持傀儡政权。为配合其对华战争形势的需要,铲除沦陷区人民强烈的抗日意识,消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伪当局在沦陷区实施奴化教育,采取强制方式,大力推行日语教育,以在广大民众中培养亲日分子和亲日情愫。本以日伪统治下的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为中心,探讨伪维新政府和汪伪国民政府实施日语教育的状况,揭示其奴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谢晓鹏 《安徽史学》2021,(2):105-111
抗战时期,在河南等广大沦陷区,日伪当局出于配合日本侵华战略、增加日伪财税收入的需要,大肆推行一系列烟毒政策.然而,该政策在当时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加日伪财税收入的同时,一方面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威胁到日伪的统治秩序,特别是影响到伪政权的吏治和公职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日伪14年的殖民统治史是东北3000万人民血泪交织的历史,而血腥的地籍整理与土地掠夺则给我国东北农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回顾这段悲惨的历史能够激发我们不忘过去,总结经验,发愤图强。(一)  相似文献   

20.
孙瑜 《黑龙江史志》2013,(12):65-66
研究伪满洲国工业史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揭露日本的殖民掠夺和殖民侵略;其次,有利于归纳中国东北工业发展的总脉络;最后,有利于驳斥日本右翼"建设东北"的谬论。在评价伪满时期东北工业发展问题时,一方面应注意到伪满时期东北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应注意到它的本质,即掠夺性和灾难性,两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