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梦萍  段友文 《沧桑》2008,(4):64-65
山西省平顺县的九天圣母庙,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利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参阅大量古典文献资料,研究九天圣母庙庙宇的历史变迁及相关的民间传说,以玄女神话为背景,以圣母庙会为依托,从独特的视角,分析民众对天神信仰的原因、方式、心理特征等。  相似文献   

2.
白晓霞 《丝绸之路》2013,(20):40-42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英雄认同、和平愿望、价值追求,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满足了民众多方面的信仰需求,也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村落史的记忆过程。传说的文化功能与民众传承心理紧密胶合、互为支撑,在这个意义上,传说不仅仅是神圣性的,更是世俗性的,甚至带有某种些微的历史气息,立体综合地表达出了一种地方文化的鲜活面貌。  相似文献   

3.
徐晔 《文物世界》2016,(4):32-37
本文运用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等相关方法,分析了北魏时期七岩山开始成为佛教圣地的原因,探究了唐代会昌毁佛时期七岩山佛教沉寂一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北宋敕赐"惠应圣母"封号和地方女神(摩笄夫人)信仰上升为国家信仰的转变。从而梳理该地区"惠应圣母"信仰的历史源流与演变,揭示其功能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由单一祈雨功能走向祈嗣等多元功能。进而说明这一地方信仰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与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郑思佳 《神州》2014,(15):192-192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以描写后土圣母后宫生活为主要题材,壁画内容承载着明代详实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民俗信仰。壁画中人物造型独特,与明代卷轴画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通过壁画所处的时代性、地域性、民俗性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汾阳圣母庙壁画人物造型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天后圣母事迹图志》册是研究妈祖的重要资料。关于妈祖的信仰,有几个问题,在此作一说明,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来君 《攀登》2006,25(2):108-109
公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化实现过程中的精神动力。然而,当前困扰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对此,本文分析了民众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强化公民法律信仰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信仰是具东北特色的山神信仰文化之一,也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信仰经历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时代,发展为物格神崇拜、人格神崇拜,历史上帝王封禅、民众祭祀是推动长白山信仰不断演化变迁的推动者。近代以来,长白山信仰发生了变化,从官方信仰空间转换为民间信仰空间,其发挥了调节心理、整合地方、规范道德等社会功能。以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关系为视角,考察近代长白山信仰的发展及内涵的变化,发现在长白山区一带,广泛存在对长白山山神的祭祀和崇拜,其对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帝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福建东山是台湾关帝信仰文化的发祥地。海峡两岸民众对关帝信仰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精神追求。东山关帝庙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成为海峡两岸关帝信仰文化传播的前沿和热点。两地通过交往,有效地促进和密切了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亲情。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地区黑河流域民众的水神信仰由来已久,抛开信仰活动中的迷信成分不难发现,当地水神信仰一方面体现着人们对掩藏在水问题背后的水规律的敬畏,另一方面反映着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对维护、遵守水利秩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5,(3):255-260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福建泉州先民入台时,把家乡所信仰清水祖师、观音请进台湾奉祀,历代相传。泉台两地民众独特的清水祖师、观音信仰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力地弘扬了泉台文化的优秀传统,密切了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亲情。  相似文献   

12.
正如众所知,传统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攸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世界,并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之一重要现象日益引起中外学界的关注。明清时期,徽州传统民间信仰具有多元性。近年来,随着徽州地方文献和民间文书新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有关徽州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与信仰习俗的研究逐渐成为可能,亦日趋受到相关学者的  相似文献   

13.
朱坤 《文史月刊》2012,(Z3):4-6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道场形成后,地藏信仰开始在九华山民间传播,与本土信仰和文化相融合,成为九华山民俗的信仰核心.地藏信仰渐渐深入影响到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九华山民俗活动的内容,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中心的民俗活动,其祭祀方式也因此与众不同.作为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自然成了民间组织和开展民俗活动的基她,寺庙是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九华山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地藏信仰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审美心理,形成了九华山民俗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阳信县秦台红马是一种原生态的线构立体剪纸艺术,它以日常的叙事方式隐秘地讲述着民间信仰得以生发的神圣空间、构造的生命形式和超验的秘传神力。作为集历史时空、民俗信仰、审美风格等多重元素为一体的生命活体,红马借助秦台这个恒久的"交往地带",与民众实际的行为活动进行象征式的互动,丰富了民众"神游冥想"的精神空间,其中的超验意味构成并形塑了民众精神生活的"自由空间"。这种生命的自由空间形式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想象,激活了原生态剪纸的创新活力并推动了本地文化产业的再发展,成为解读当地民俗信仰文化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陈力 《南方文物》2000,(4):76-78
1972年尧山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墓出土明代青花人物梅瓶1件;1982年于尧山靖江康僖王朱任昌莫氏夫人墓出土明代青花岁寒三友人物梅瓶1件;1983年于尧山第十代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墓中出土明代青花双龙戏珠梅瓶一件……,截至八十年代止,桂林文物部门先后从桂林东郊尧山明代靖江王墓群中出土各式青花梅瓶百余件,其数量之多,品类之全,足以令国内文物界瞠目。  相似文献   

16.
简圣宇 《神州》2014,(3):215-215
<正>原始鬼神信仰,是缠绕在当地民众内心深处的一根准绳,无形而又无处不在。有了它,民众常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它,却又会可能面临各种礼崩乐坏、乱象丛生的局面。可见,这种信仰如同双刃剑,一方面限制了民众的思想自由,另一方面却也牵制着他们,避免他们滑向无所顾忌的深渊。早在19世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借着他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人物之口警告国民:"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都是允许的。"陀氏这里提到的"上帝",实际上不仅是东正教的特指,而且也是一切传统信仰中关于神的代称。什么才是我们心中的"上帝"、"神"?我们究竟应该让信仰之  相似文献   

17.
谭鑫 《黑龙江史志》2013,(21):365-367
关帝信仰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关帝信仰形成并向江南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苏州地区关帝庙祠兴修和扩建的重要阶段。苏州各州县庙宇称谓多样,地位较高。随着关帝信仰的演变,关帝的神职逐渐多样化,在官方,不仅保留其忠义的形象,还扩展到模范作用,勇武层面;在民间也被赋予求财,保平安等新的神职功能。统治者有目的地增加关帝神职,以此来通过管理这一信仰形式,来组织民众,以达到维持社会稳定,控制百姓生活的作用。而普通民众也在热闹的祭祀活动中得到了心灵的满足。这两方面也同时促进着关帝信仰的不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承陈靖姑信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传承现状表现为:整合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组织的功能;政府部门强化对相关主体的领导和引导。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存在行政化和碎片化问题;资源碎片化,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强化;专业人才短缺。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是:治理理念碎片化,治理结构复杂化,民众需求多样化,以及民众的参与意识淡薄。陈靖姑信仰文化的传承途径有:整合现有治理结构,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切实了解民众的需求并加以满足;有效整合及共享陈靖姑信仰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近世以来,关于民间信仰之存废屡有争议,南京国民政府更颁有《神祠存废标准》,意图尽废民间信仰。围绕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存废之争,历时虽短,情节亦难称曲折,但其内在之理路却颇堪玩味,亦折射了当时普通民众对于民间信仰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李梦 《民俗研究》2023,(2):133-143+160
《天仙圣母源留泰山宝卷》等四种宝卷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信仰研究中未被充分关注的文本,已有研究多着眼于版本较多、流传较广的两种,而另两种稀见孤本也应予探究。首先,四种泰山娘娘宝卷体现出的稳定流传的“离家修行”叙事结构,其根源在于中国化的民间观音信仰方式,这是宝卷与俗民信仰生活深度绑定的体现,是仪式文艺源于信仰实践的又一明证;其次,作为仪式文艺的宝卷,并不只是信仰生活的被动反映和再现,泰山娘娘宝卷宣扬的叙事在地方传说中得到了延续,宝卷的叙事元素甚至直接促成了泰山后石坞“信仰标记物”黄华洞和白猿墓的产生。仪式文艺对信仰实践的反塑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