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处苏州城西南太湖边的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洞庭西山(现称金庭),古名莫厘山与林屋山。莫厘山以隋初丞相杨素部将莫厘驻兵而名,林屋山则以有林屋洞故名。明初因林屋洞中有金庭玉柱,称洞庭山。明王鏊《震泽编》载"稍东为洞山,林屋洞在焉,有金庭玉柱。"山之东称东洞庭山,简称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山之西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西洞庭,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1956年苏东(苏州—东山)公路通车及2016年太湖大桥建成,东山和西山直接连通。  相似文献   

2.
苏州东山镇。又名东洞庭山。这是因为太湖中有洞山、庭山。东山在其东而得名。东山镇只有63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万多,但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东山较为鼎盛的明代中期起,至清朝末期.出了2名状元、1名探花、48名进士和84名举人;仅元、明、清三代所出的作家、诗人便多达150多名,结集刻印问世的诗集、小说、方志、医书、  相似文献   

3.
茶香满洞庭     
<正>苏州洞庭山其实有两座,一座叫东洞庭山,一座叫西洞庭山,当地人俗称为东山和西山,著名的洞庭碧螺春就产自这里。两山宛在太湖的怀抱中,被太湖一水衔接滋养润泽,主峰莫厘峰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第二大峰,海拔293.5米。其山脉鱼龙脊背状,气势雄伟。大运河从它的外围流过,与太湖在这里交汇,之后继续向东,  相似文献   

4.
<正>碧螺春和洞庭山碧螺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洞庭山碧螺春,特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一带清明前采摘,手工炒制卷曲形的绿茶;而碧螺春指的是一类用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制作成的绿茶,如云南等地出产的碧螺春绿茶。2011年,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苏州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5.
碧螺春是苏州的地产茶.产自苏州吴中区的洞庭东、西山。两座山分峙于太湖之中,山,因为有水而更秀;水,因为有山而愈灵,在这样一块如诗如画的土地上,万物充满灵秀,碧螺春便是这秀色精灵。每年立春后。山风渐渐变软、变暖。  相似文献   

6.
正吓煞人香是横空出世的碧螺春苏州的名茶除了白云茶、天池茶为历代记载传扬外,清以来却是碧螺春闻名天下,与龙井相伯仲。其实,早在唐宋以来,太湖洞庭山就开始采制茶叶,品种也较多,有西山剔目、东山片茶,也有粗杂的边销茶。清王维德《林屋民风》载:"土产茶出洞庭包山者,名剔目,俗名强茶。出东山者品最上,名片茶。制精者价倍于松萝。"清方武济撰《龙沙纪略》云:"茶自江苏之洞庭山来,枝叶粗杂,函重两许,值钱七八文,八百函为一箱,蒙古专用,和乳交易与并行。"由此可知,清初洞庭山采制的茶  相似文献   

7.
洞庭商人的经营方式与经营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商人的经营方式与经营手段范金民大约自明中期起,著名的地域商帮如安徽商人、山西商人、陕西商人、广东商人、福建商人、江西商人和龙游商人等在商品经济的舞台上开始活跃起来。在苏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西山和东山,也崛起了一个四出经营、颂之人口的洞庭商帮。就兴起...  相似文献   

8.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2,(7):108-122
我蛮喜欢听江南小调,“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得益于太湖的城市,有苏州、无锡、与湖州。但苏州与太湖接壤的是西山与东山,湖州也是市郊连接太湖,真正享受太湖之美的城市只有无锡了。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0,(5)
正设色纸本镜心1997年作录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款识:录古人句写太湖洞庭之景,苏州有洞庭东西山之胜,余游数十次不倦。此处湖光山色,秀丽动人,同时物产丰富,乃渔米之乡,花果之山,常喜写之。丁丑夏挥汗作图,宋文治於娄江并记。钤印:文治(朱文)、宋灏之印(白文)、太仓人(白文)、风景这边独好(朱文)  相似文献   

10.
为商议贵阳达德学校老校长、著名书画家、苏州园林的保护领头人谢孝思先生及夫人刘淑华向贵阳人民捐赠书画作品而设立陈列馆一事,我们一行来到苏州。事毕,谢老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讲,苏州园林亦转得差不多了,明天去看雕花大楼。从苏州往西南约5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太湖边的东山半岛,半岛之颠就是雕花大楼所在地苏州吴中区东山镇。雕花大楼建于1922年,造价约15万银元(折合黄金3741两),原名“春在楼”,因其“无所不雕、无处不刻”的美名在外,都称它为雕花大楼,本名反而被淡忘了。初看这是一组极普通的江南民居,但只要踏进去就感觉到历史悠久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金陵客 《旅游》2012,(4):17-19,16
古城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洞庭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是一个面临太湖、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历史化名镇,可是在旧社会,战乱频繁,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穷落后。为了生活,不少青少年不得不放弃学业,到上海、南京等地当学徒。这一批批青少年向往民主、自由、和平、幸福,他们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影响,于1936年起,纷纷组织起以自己东山母校为名的同学会,出版了《新东山》、《东山青年》等刊物,还在东山创办了“新东山流动图书馆”。“七七”事变后,不少旅外青年返乡,又成立了东山抗日后援会,创办了莫厘补习班,为176名男女学生补习化,还以街头娱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3.
古紫金庵,当地人简称“金庵”,位于苏州西南的太湖之滨吴县市的洞庭东山西坞村,寺院四周,岗峦围抱,花木茂盛,环境十分幽静。 金庵相传为唐初西域僧人沙利各达耶来此结庵修道。紫金庵素以罗汉塑像著称。罗汉共十八尊,相传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避祸东山时所塑。罗汉比例适度,容貌各异,造型逼真,姿态生动,呼之欲活,具有东方艺术独特的风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金庵彩塑罗汉在继承前代罗汉画像和罗汉塑像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既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不同年龄、性格经历的佛弟子皈依佛法修炼传道  相似文献   

14.
江南第一楼     
造楼并非为比富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在苏州吴县东山镇,原为金氏私人住宅,占地2亩多,1922年动工修建,1924年竣工,投资3741两黄金,为近代仿古建筑中的奇迹。要说造楼原因,先要介绍金锡之其人。金锡之,吴县东山人,祖居东山东菱田,其祖父金叶传善武功,在东山教有不少徒弟,并以此为生,金家的老宅即是金叶传从当年“施状元府”中买下来的明代建筑(靠在雕花楼的西边,今保留完好),金家迁居于此  相似文献   

15.
顾禹 《旅游》1994,(11)
三山岛是大湖中一个面积为2.8平方公里的小岛,离苏州市区30公里,离洞庭东山、西山轮渡码头四、五公里。三山岛湖光山色,胜似仙境,素有“小蓬莱”之称。 苏州三山岛由大山、行山、小姑山三峰和东泊、西湖二山组成,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苏州三山的石质均为石灰山,具有瘦、漏、透、奇、皱的特征。位于湖边的十二生肖石,有的似威武的猛虎,有的如神奇的皎龙,有的似胆小精灵的老鼠,有的如朝天长啸的骏马,有的如忠厚的黄牛,有的如洁白的兔子……惟妙惟肖,栩  相似文献   

16.
洞庭东山的古建筑杨湾庙正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湾廟在江苏震泽县(系新設,舊属吴县)洞庭东山後山杨湾滨太湖的一個小岗上,正西向。从山门入为碧霞元君祠,面阔三间,單簷硬山造,殿内有明嘉靖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17.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4,(1):129-139
明清时期的苏州东山民居主要分布在苏州市东山镇新义村、陆巷古村、杨湾古街等地,保存较为完好的有明善堂、绍德堂、瑞蔼堂、凝德堂、遂高堂等。通过对这些东山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建筑装饰特色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既具有苏派民居的典型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地域建筑艺术特色,体现了当地“香山帮”匠人的精湛技艺,并由此折射出民居文化中蕴涵的传统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兴起是历史自然选择的必然。苏州西郊至太湖沿岸的低山丘陵屏障是苏州城市兴起的依托,北、东、南三面的平原区是城市发展基地,委江、吴淞江、东江(黄浦江)、太湖、阳澄湖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苏州水路交通便利,为苏州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腹地,尤其是隋代大运河开通后,苏州成为江南的航运中心,商业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发达的工商业为苏州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吴县市的洞庭东山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经济富庶、商贾云集的风水宝地,闻名全国的“洞庭商帮”便萌发于此。春在楼的主人金锡之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一、春在楼的故事 金锡之(1881~1960)少年时,他随同乡席微三前往上海一家典当行作学徒,因其聪明好学,几年以后就出任了日商取引所(交易所)的理事长。随后他又自设商号,经营棉纱、棉布、石油,曾一度被推举为上海纱业公会会长,届时家产已逾百万。在商海奔波了二十几年,衣锦还乡的夙愿触动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921年,金锡之返回家乡苏州东山,征筹地产,…  相似文献   

20.
正从苏州石湖往西,在太湖中有块年轻的冲积平原,直达东山摆渡口,像苏州搁在东山的"跳板",苏东运河穿过横泾古镇,是当时的主要交通要道。这里统称为"横泾塘",又叫"水东"。两岸临湖,水质清冽,山温水软,气候宜人。先民们以当地的优质米麦为原料,经甘甜的太湖水自然发酵,用稻草文火蒸馏酿出的烧酒酒度适中,淳朴自然、醇香浓郁、绵软可口、回味无穷。经过明清两代经营,水东的"九庄十八舍"成为苏南烧酒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