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梁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60-63
常熟旧有“虞山十八景”,形成于明、清。光绪四年(1878年)花隐山列虞山七十二景,分“虞山大十八景”、“虞山小十八景”、“虞山续十八景”,及“虞山十八古迹”,“虞山十八景”是在“虞山大十八景”基础上产生,具体年代当在光绪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虞山是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尚湖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是它的本色。事实上,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长三角难得的生态环境。首届江苏森林生态旅游节、常熟虞山森林旅游生态观光节、宝岩杨梅节、尚湖牡丹花会、观鸟节等活动,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虞山尚湖。  相似文献   

3.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76-79
常熟旅游四季节庆活动 春有尚湖牡丹、夏有宝岩杨梅、秋有秀水美食、冬有古刹钟声,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唱响虞山尚湖旅游“四季歌”。  相似文献   

4.
张琪 《风景名胜》2011,(4):82-85
位于江苏常熟城区西部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独占常熟城区“半壁江山”,是常熟山、水、城独特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和环境个性的承载主体。度假区秉承江南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洪文宇 《风景名胜》2012,(9):140-143
江苏常熟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湖光山色,浑然天成,景致秀丽。虞山森林秀丽,山峰高岗,周游于林场之中尽享自然清新;虞山城楼庄严挺拔,器宇不凡。尚湖烟波浩渺,水光映像,沙洲星罗棋布,堤桥连贯纵横,因商末姜尚(姜子牙)隐居于此而得名,依十里虞山,引雅士咸集,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共同造就了“天下湖山,世上常熟”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两宜  王动  张琪 《风景名胜》2009,(4):50-57
山不在高。虞山不过长十里,高百米。虞山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能让每一位过客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共鸣。你可以去辛峰,怀想先贤怎样传下吴国江山,怎样播散江南文脉:你可以去兴福寺,探寻怎样的园林配得上曲径通幽的唐代绝旬;你可以去山巅的剑门,体会登高望江南,虞山、尚湖、常熟城一体的感觉;你可以去宝岩生态观光园,在山上采杨梅采得累了,就坐在竹林深处喝一杯新茶……  相似文献   

7.
常熟是国家历史化名城,又是吴化的发祥地之一。经考古论证,常熟已有5500年的悠久历史,世世代代的常熟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创造物质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化。古往今来,夸耀常熟之词不胜枚举,诸如虞山福地、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常熟与苏州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常熟虞山上发现了800多年前的宋代“巫相岗”及“龙门”摩崖石刻遗址,并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推断:“这是距今3400多年前常熟先贤、商代宰相巫咸的墓地。”(2000年8月14日《扬子晚报》) 巫咸,一作巫戊,是商王太戊(约公元前1479年至前1405年)时的宰相。相传,他是鼓的发明者,是筮占卜的创始者,又是位占星家。有人认为他可能就是甲骨文中的咸戊。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0,(4):142-145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长江三角洲沿江开发带,东倚上海,南邻苏州,西接无锡,北与南通隔江相望,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山、水、城格局是常熟独特的城市形态,而位于古城西南角的虞山和尚湖,则是这座城的标志。总认为常熟是一个最具闲适古雅气质的城市,而尚湖又是常熟休闲生活的最好起点。在微熏的春季来到烟波浩淼的尚湖边,  相似文献   

10.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读书镜》中记载,明朝时有个浙江人郭南到江苏常熟做知县,颇得民心.常熟附近有个虞山,那里特产软栗.老百姓就摘了很多栗子当作土特产送给郭南. 不承想,郭县令见了栗子并未笑逐颜开,倒显得非常紧张,随即一道命令下来,让种栗子的百姓把地里的栗子全都拔去.理由呢,按照相关记载,说是“异日必有以此殃害常熟之民”,意思是早晚有人会因为这栗子侵害你们.  相似文献   

11.
张彬 《收藏家》2000,(4):15-18
提起“四王吴恽”,人们就会想起很多话题。其实“清六家”也好,“四王”也好,它们并不是一个画派,只不过是一个合称。四王中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其传人是太仓人,王翚及其弟子是常熟人;娄江东流经太仓、虞山坐落在常熟,所以,人们按地域把他们分为了“娄东”、“虞山”两派。他们艺术观及绘画技法上既有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的影响巨大,波及全国,在清代  相似文献   

12.
正虞山十里,不失风雅;尚湖千顷,独具神韵。常熟是宜居的山水城市,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私家名园,园宅合一,园中有宅,可居、可游、可赏。以山做伴,以水为伍,它们依托虞山作背景,移景换形,拓展园林的空间感。枕河而筑,则在水上做文章,把活水引进园内,园内与园外相通,增添灵动和韵味,充满艺术美感,不失文人墨客的精致和书卷之气,深藏而不露,内敛而不张扬,是大自然的恩赐与能工巧匠的精妙构思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幼年父母双亡,永嘉黄氏寓常熟小山,收他为义子,遂改姓名。公望自幼有神童之称,工书法,通音乐,善散曲,精于画山水。画法继承董源、巨然,晚年自成一家,常在虞山、三泖、富春等处领略自然景物,随笔模记。其水墨画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很大,后人把他与王蒙、倪瓒、吴镇合称“元四家”。黄公望逝世后,葬于虞山之麓。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8,(7)
常熟石刻天文图(图版伍)是继南宋鐫刻的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又一幅重要石刻星图,它在我国天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973年7月,常熟县文管会协同江苏省文管会复查虞山周围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学前街文革小学(旧常熟邑学原址)大门左侧清理出这一天文图碑石。第二年,碑石移置县文管会内,由江苏省拨款修建碑房两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镶嵌在常熟城边的湖泊,坐飞机在高空俯瞰:就像一枚缠绕着翡丝翠带的美玉,点缀在锦绣江南的水网地带。它与原野上斑斓的四季色彩掩映,与吴越交界处星星点点的古老村落争辉。它,就是那秀甲江南的虞山尚湖。而秋天,又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尚湖湖鲜、虞山山珍,自然生态,鲜美无比,谁又能抵挡前往此处休闲养生的诱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隐湖倡和诗》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浦理一郎 《文献》2001,(2):146-157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①;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②,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右维、冯英等分别编成.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东缘,其东南部为太行山地,西北部为平川,境内嶑峪河、乌马河均源于太行山地,西流入汾河。白燕村坐落在太行西麓的山前缓坡地带,西南距太谷县城约15公里,北距嶑峪河3.75公里,南临乌马河,西南与阳邑隔河相望,两村相距约4公里(图一)。遗址主要分布在白燕村西北的河滨阶地上,现存范围东西长约830、南北宽约430米,面积在35万平方米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一贤哉虞仲氏,让国来荆蛮。断发文其身,之死不复还。孤冢郁崖峨,屹立山之间。高风播宇宙,邈矣谁能攀。青山得以名,万古永不刊。——周彦翼《虞仲墓》真是"江山也要伟人扶"(袁枚《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常熟虞山,古称乌目山,又名海隅山,俗称卧牛山,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海拔仅有二百六十多米,位于城西北处,南有尚湖,绿荫覆盖,寺台亭墓星散其间,逶迤延伸入城,宛如一颗  相似文献   

19.
南阳市王庄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九八三年二月,河南省南阳市郊王庄村,群众在窑场挖土做土坯时,发现古画像石墓一座。南阳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陈长山、张新强、张晓刚、张方、李陈广等同志,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十一日,对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东距白滩村约0.5公里,西北距独山(即予山)约0.5公里,位于山前的台地之上。(浥隹)儿河从台地以  相似文献   

20.
段宏振  张渭莲  任涛 《文物》2012,(1):4-18
<正>南小汪遗址位于邢台市区西北部,因北临南小汪村而得名。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南部的山前平原地区,西距太行山余脉约8公里,海拔约85米,地势较为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距遗址不远有著名的达活泉。据历年发掘和钻探可知,遗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然而因地处市内,故发掘工作多受牵制。1991年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