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西藏是藏传佛教产生和兴盛的地方,素有“全民信教”的说法。事实上随着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根据在日喀则地区河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材的实地调查,在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个西藏农村宗教信仰的历史和现状的真实样本。在笔者看来,全民信教,未必就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信仰自由程度,每个人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信仰,既可信仰宗教,也可不信仰宗教;既可信仰这种宗教,也可信仰那种宗访1只够后,才想一个人g使对怫祖有万@衷肠。我们从现时期的宗教用8清楚看到老百g度。伦布村家族的里亲人神,不的亲人…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弱质性是长期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怎样才能使中国农业由弱质变强质?怎样使中国农业得以兴盛与发达?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究竟何在?建国后近半个世记以来,此类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探索的。有人说:“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反对者说:“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机械化,而在于科技兴农。”也有人说:“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普及”.还有人说:“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粗放经营全面转向集约经营。”如此等等,众说纷法,莫衷一是。但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丢钱包记     
中午,单位的前台姑娘打来电话问:“你钱包丢了吗?”我第一反应:“啊?没有啊!”“那会不会是骗子?”姑娘简单介绍,有一个人打电话到单位前台,说他捡到了我的钱包.里面有我的身份证、银行卡引名片。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讨胶布星河 四害横行年代,可称得上昏天黑地。 一天,一位受迫害的人提着灯笼到江青的办公室,江青一见就厉声问道:“你疯啦?大白天的还打灯笼?” 那人不慌不忙地说:“报告敬爱的首长,因为我看不到光明呀!” 江青又问:“你来干什么?” 那人回答:“来向敬爱的首长讨胶布。” 江青听了,莫明其妙。又大声问道:“你要胶布干什么?” 那人说:“第一,成天闹革命,不搞生产,现在我全家没有吃的,只好用胶布把嘴贴起来;第二,一切你们说了算,我们老百姓没有一丝丝说话的权利,生这张嘴也无用,不如用胶布把它贴起来算了;第三,因…  相似文献   

5.
李普 《炎黄春秋》2005,(9):47-49
上海《解放日报》的《报刊文摘》登了一篇《由厕所里看思维差异》,介绍青年作家余杰的一番议论。余杰到美国,看到美国差不多任何一处公共厕所,除了男女的分别之外,还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他到大峡谷国家公园,看到公厕的男厕和女厕门口都排起了长队,唯独中间的残疾人厕所没有人。“于是,我的‘中国式’思维又开始工作了:既然残疾人厕所没人使用,何不匀一些人去呢?这样岂不能缩短男女两队的长度,节省大家的时间吗?”他的美国朋友连连摇头说:“虽然现在看没有残疾人来,但是如果正常人正在使用的时候,来了一个残疾人怎么办?这不就造成了正常人侵犯残疾人的权益?”余杰写道:“这番话让我这个自诩为‘文化人’的人,第一次痛切地感觉到自己是那样地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权 《日本学论坛》2005,(3):108-113
一、前言 通常,人们尤其是中国人认为“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这并不是没有原因和根据的,因为日本缺少自然资源,同时又是一个生产大国,它必然依赖于国际市场,不仅需要原材料和燃料,也需要产品市场。然而这种主张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因为,按照通常的经验,一个小国或者像日本这样缺少资源又生产规模巨大的国家,应该更多地依赖于国际市场。然而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是很低的,甚至是世界上最低的少数国家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应该怎样解释这种情况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慧 《神州》2012,(11):124-124
苟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在一个人的学习、成长、品德修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积累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说话的?那是我们一个字一个词的慢慢从父母老师那里学来的,先是发出一个含糊不清的字音,  相似文献   

8.
梦灶弥子艰因有宠于卫灵公及夫人南永,得以把持朝政。有一天,灵公接见孔子,揖让之后,孔子对灵公说:“真怪啊,昨晚我作了一梦,今天果然应验了。”灵公问:“先生昨晚梦见什么?”孔子回答说:“我梦里见到一个炉灶,这不预示我今天见到你吗!”灵公有点不高兴,说:“我听说,人要会见国君时.应该梦见太阳,为什么你说梦中看到炉灶就预示会见到我呢?”孔子说:“太阳普照大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的光辉,正如国君能洞察国中的一切,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视线;而炉灶虽然也有光和热,但只要有一个人在它前面取暖,后面的人就休想沾…  相似文献   

9.
成舸 《中华遗产》2012,(6):120-135
有人曾说,中国古代建筑就像一首由木头写就的诗歌,传唱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构建了一片绝美的建筑“森林”。只是,这“森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怕火。在千百年木构古建与火的博弈中,古人的智慧如何进发?谁又是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人之处世.孰不厚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企图通过养生而长寿.这是人类始终探讨不辍的重要课题。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养生这个问题.他发表了一些意见,也身体力行一些准则,本文拟就《论语》中的资料,将孔子的养生观极谈于下。一、树立不犹不惧的豁达观点《论语·颜渊》第四章载:司马牛问君子。予日:“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能够做到豁达乐观,那是因为他“不忧不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又是因…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贵阳怎样干,贵阳的优势在哪里?有何劣势?4月7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千里迢迢来到贵阳参加中国贵阳·西部大开发高层研讨会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老人。 记者:于老,你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会给西部的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 于光远:这不用说,一定是利益。开发这两个字本来就说明了这一点。现在在这两个字前面,又加上了一个“大”字,这说明机遇更大,机 会更多。 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这个“博”指的就是西部。如果西部经济搞上去了,中国的经济也就上去了。 记者: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一 在人的所有感官中,味觉的记忆保留时间最久、印象也最为强烈。故盐在中国古代被誉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试想,若是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盐,世界将会变得怎样?“淡而无味”、“寡淡”的日子肯定非常没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这个词,先秦时代还没有,当时“中国”、“人民”只是单独使用,而且词义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师,《诗经》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指中原地区。“人民”是个复合词,因为“人”与“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相似文献   

14.
一周人物     
李阳下一个疯狂的地点会是哪儿?教堂吗?清真寺吗?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皈依佛教,成为方丈释永信的俗家弟子,法号“延依”。宣布皈依后,有人翻出他以前的微博,2011年,他说“我打算信仰和信奉伊斯兰教”,2013年则称“我不信仰任何宗教”。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2,(8):94-94
“中国人民”这个词,先秦时代还没有,当时“中国”、“人民”只是单独使用,而且词义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师,《诗经》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指中原地区。“人民”是个复合词,因为“人”与“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说文解字》上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歌剧选曲,能在我国听众中妇孺皆知,并能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产生影响、留下印象,实属难能可贵。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就是这样一支歌曲。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登上景山,到最高处万春亭内,见一日本老年妇女,她和一些晨练的中国老年妇女一样,将腿举到了亭中间的石台上。我问她:“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年轻时,是游泳运动员,现在是教孩子们游泳。”我说:“我也是个冬泳爱好者。”她听我这个普通老头儿说能在冰里游泳,感到惊奇,忙问:“您是做什么的?”我说:“您知道中国的《白毛女》吗?”她和身边的一位少女都…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11,(1):I0001-I0001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中国大作家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徽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答曰:“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那太好了。”他的老婆因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  相似文献   

19.
徐永坤 《铁军》2023,(12):5-8
<正>一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对我们说:“今年12月26日,毛主席整整130岁了,你们得好好宣传宣传他老人家。”话音未落,他就动情地讲起了关于毛泽东与新四军的故事。末了,老人揉揉泪花闪闪的眼窝,一字一顿:“没有毛主席,哪有新四军?没有毛主席,何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20.
徐正 《南京史志》2023,(22):26-29
<正>【真题再现】按要求写作。闲聊中,同学们常会冒出一些网络热词,小呦直言道:“你们说的这个,我还不知道。”他们听后往往会露出吃惊的表情:“这个你都不知道吗?最近很火,很有名的!”对此,小呦一点儿也没有不好意思。有时,敢于“不知道”,是为了留出精力和时间,去更深入地了解那些该了解的事情。以上情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或讲述经历,或发表见解。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