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2.
王建蒙 《炎黄春秋》2001,(11):53-55
孙家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参加了中国地地导弹和运载火箭初创阶段的工作。担任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67年始。他负责组建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试验工作。担任过多种型号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和中国第二代主要应用卫星航天工程大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科学家。荣获一等功、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  相似文献   

3.
刘思燕 《神州》2008,(10):46-49
站在航天的制高点试验通信卫星工程是我国航天事业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重点任务之一。1975年3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由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发展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的报告,从  相似文献   

4.
正在"两弹一星"的发展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专有名词—"三钱",即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然而,若从整个研制工作的组织、调动、协调、策划来说,没有周恩来,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一年以后,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研制的第一种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为YF-73,该发动机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将我国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了预定轨道。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预研工作的起始与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次将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宇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通过仿制和改进苏联导弹,建立起自己的导弹制造体系与设计技术体系。在学习和仿制过程中,中国组建了导弹制造协作体系,兴建了研制与试验基地,培养了研究与设计队伍,并在成功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型设计,掌握了导弹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基本规律,确立了研制程序与组织管理方法,完成了从仿制生产向自行设计的跨越,为独立研制新型号导弹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开善 《百年潮》2006,(7):18-24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为强有力地领导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组建了一个部门——中央专委。中央专委的全称,开始是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后来随着工作的发展改叫中央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1960年,我国开始自行设计研制地对地战略核导弹。 由于缺乏经验、方案设计不合理,1962年3月,首飞试验起飞后,导弹即偏离弹道,发动机在空中起火,约20秒,导弹在发射台附近坠毁。航天人精心培育的第一个“婴儿”就这样夭折了。 失败并没有使航天人气馁。经过总结经验,找到了首飞失败的原因,对总体设计和各分系统设计方案做了重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Z1)
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在中、近程战略导弹的设计中,曾领导和参加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点的捷联惯性制导系统,开辟了战略导弹“惯导化”的道路。亲自领导和参加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的论点  相似文献   

10.
顾迈男 《百年潮》2011,(10):28-33
20世纪60年代,我开始在新华社担任负责报道科技方面新闻的记者,在采访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时候,时常听他们讲述在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如何取得“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和卫星)的重大成就。1984年国庆节前夕,我突然接到通知,要我陪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去登门看望聂帅。那天同去的还有当时的国家科委负责人宋健等。  相似文献   

11.
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戈壁沙漠深处,坐落着我国建设得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几代航天人正是在这里谱写了20世纪我国国防尖端事业和航天技术崛起与发展的新篇章。 勘察建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制造出原子弹才20天,便以飞机作运载把原子弹投到了日本广岛。这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眨眼间浓烟滚滚,尸骨遍野,成了一望无际的废墟。战后,世界各国从德国V—1、V—2导弹的参战情况,看到了导弹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纷纷开展了导弹技术研究。特别是苏联和美国,利用德国V—1、V—2的研制经验,对导弹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展开了全面研究。在短短几年内,便相继研制出多种型号导弹,使这个本来就不安宁的世界,又被蒙上了一层可怕、恐怖的高新技术战争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前期要完成洲际导弹、潜地导弹、通信卫星三项重点任务,解决远射程、大当量、广机动、高轨道的问题,使战略武器形成配套体系,航天技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宣布了《关于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决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不断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民有站在世界科技进步前列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始终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埋头苦干,迎头追赶,努力使我国的科技事业继续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正他出身富裕家庭,是复旦大学的一介书生,却首创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负责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的作战方案制定、兵力部署调配,成为叱咤风云的战将;他是导弹研究的"门外汉",却是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氢弹即"两弹一星"基地的开拓者之一,赢得了"发射将军""火箭司令"的美誉。他就是开国少将李福泽。从"大学骄子"到一代名将1914年1月,李福泽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火道村。其父是一个工商业资本家,产业遍及山东,甚至还是著名的青岛啤酒的股东。  相似文献   

15.
梁思礼。我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领域创始人之一。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航天CAD技术倡导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纵横》2013,(10):4-9
近期,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引起了民众的热切关注。为此,我刊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同志,讲述他所亲历的中国航天往事。戚老曾参加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他的经历,堪称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的缩影。那可亲可敬的航天人,那可歌可泣的航天精神,都将通过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细细讲述,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中美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1988年12月,两国签订了卫星发射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5~1996年,中国长征火箭遭遇两起发射事故。为了提高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系统展开了深层次改革并提高技术,最终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国在1999年发布了"考克斯报告",之后美国全面禁止了与中国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负责核试验和导弹发射2013年2月12日,朝鲜在咸镜北道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从而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外界纷纷猜测,朝鲜真实的核威慑力和核投送能力究竟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据韩国媒体报道,目前,朝鲜已拥有较强的弹道导弹研制能力,现有的"劳动—1号"等大批量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是指由战略轰炸机、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所构成的战略核武器打击能力。早在50年代,美苏两国就已具备了这种能力。与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规模有限,但发展迅速,成就卓著。我们在建国后仅2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及其相应的运载工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导弹、航天和核工业体系。但是,在战略核潜艇的研制上,我们花费的时间却相对较长。 共和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28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万众瞩目之下.带着人们的祝福与希望点火升空。然而仅仅过了几十秒钟,一声巨响,凌空出现的浓烟烈火犹如一个噩梦,把挑战者号的悲剧时刻长久地定格在了世人面前。为有牺牲多壮志.巨大的成功总是伴着巨大的风险,在中国50余年的航天历程中,也同样隐藏着无数惨烈悲壮的失败与牺牲。1962年,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从北京上了专列,每走几小时.随行人员便下来检查一番。中国发射的第一枚导弹只是一种近程导弹.顶多打几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