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哪里喝茶?”过去这不是一个问题。我在成都住了十年,可以有太多的选择。许多时候,我选择去宽巷子或是紧挨着的窄巷子找一家老茶馆坐下来。要不了多久,一大帮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就会从各处陆续赶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像所有成都人都赋闲在家不用上班。但城市改造的浪潮把城里的大部分古旧建筑冲得无影无踪,窄巷子在我上次回成都时已经拆除。宽巷子的拆迁工程也启动了很久。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些老茶馆已一一消失。“去宽巷子!”朋友的回答让我意外,我以为他在动员我去已经改造好了的宽巷子喝茶,“还没有拆光。现在比以前还要热闹,还要好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利 《满族研究》2007,(3):90-96
成都少城于1718年建成,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再到繁荣的历史。生活其中的满蒙族儿女也从富足走向贫困,尤其在民国时期,他们倍受欺凌。只有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获新生,从此过上繁荣富强的生活。更为可喜、可贺的是,宽巷子、窄巷子已做为历史文化街区将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向来人展示其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明可 《华夏地理》2006,(4):136-145
"去哪里喝茶?"过去这不是一个问题.我在成都住了十年,可以有太多的选择.许多时候,我选择去宽巷子或是紧挨着的窄巷子找一家老茶馆坐下来.要不了多久,一大帮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就会从各处陆续赶到,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像所有成都人都赋闲在家不用上班.但城市改造的浪潮把城里的大部分古旧建筑冲得无影无踪,窄巷子在我上次回成都时已经拆除,宽巷子的拆迁工程也启动了很久.我以前经常光顾的那些老茶馆已一一消失."去宽巷子!"朋友的回答让我意外,我以为他在动员我去已经改造好了的宽巷子喝茶,"还没有拆光,现在比以前还要热闹,还要好玩."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8日.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历史文化传承与书香成都”主题专家座谈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书记黄新初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目标,邀请专家学者共商大计。依托成都“方志之源”文化禀赋优势.专家学者们对怎样通过建设“典籍成都”、“书香...  相似文献   

5.
宽巷子:那些记忆与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墨怀  刘沛 《中华遗产》2007,(11):114-129
宽巷子,一条百十米的小巷,清朝年间曾经是旗人聚居的少城所在地,有着许多的四合院。解放后,这里住进了普通的居民,并被保存至今。2005年开始的大兴土木,时尚的城市新天地将取代宽巷子的位置。如今,宽巷子已成为成都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师振亚 《沧桑》2008,(3):57-58
碛口是晋西重要的晋商码头。碛口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晋商文化、商业习俗文化、晋西北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新时期文化等方面。碛口的历史文化正在快速流失,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7.
何广 《文物天地》2023,(9):101-103
荆楚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基石,传承荆楚文化是湖北省博物馆的使命担当。以丰富的馆藏制作最具荆楚风韵的陈列展览,凝炼荆楚文化的核心价值,推出“礼乐学堂”“长江文明大讲堂”社教品牌,推动馆藏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以文创“活化”文物,利用契机、创新手段,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宣传格局,汇聚成湖北省博物馆传播荆楚文化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赣江流域商时期存在着东西二元对立的文化格局,其东部地区分布着万年文化,西部地区则历经了文化中心的时空更迭。早商一期至中商三期,赣江流域西部地区分布着以石灰山遗址为代表的石灰山文化,文化中心在赣西北;晚商阶段,该区域分布着以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文化中心在清江盆地。赣北地区文化格局的形成或与资源相关,对资源背景下的社会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都金陵,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她是一座历史名城,萦绕着沧桑兴衰之感;她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南京是“水文化”与“山文化”的复合体.是“北文化”和“南文化”的汇合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曦 《文博》2001,2(5):24-28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连续性,五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空间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初具雏形。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所形成的文化格局对其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里仅从主要的几个方面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11.
史学大师谭其骧教授说过:“任何时代都不存在一种全国共同的文化”;又说:“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这些论断,可以讨论,但对肯定地域文化的存在和开展研究的意义却是无可置疑。以珠江命名的珠江文化即为我国区域文化之一,它在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研究珠江文化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修志已有2000多年历史,编辑出版年鉴也有100多年历史。从《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的正式出版发行,我们看到了年鉴在历史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看到了年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对成都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起的独特作用。这里,结合成都高新区年鉴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年鉴工作的重要性,以就教于年鉴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张素琴 《民俗研究》2012,(4):157-158
刘晓真《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一一从一个秧歌看当代中国民间舞蹈》①(以下简称《走向》)对以鼓子秧歌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民间舞蹈风貌作了细致的历史探究和发展论述。它并未耽于线性的考察与民间舞蹈“知识性”描摹与梳理,而是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在政治与文化格局变化中的生存境遇选择,在经济冲击与信仰衰落之中的身体变化,在面对非遗时形态“新”与“旧”的价值迷茫做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述。把1949年作为民间舞蹈研究的时间起点,并非是对“新舞蹈艺术”、“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以及“延安新秧歌运动”所形成的民间舞蹈舞风进行切断,而是在这个的特殊的时间节点中找出横跨两个世纪、不同历史时期民间舞蹈发展共同的文化和政治底色.。  相似文献   

14.
筒形罐系统是新石器时代北中国地区重要的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中期,筒形罐系统一度占据着太行山东麓的广袤区域,使得筒形罐系统的领地从东北地区拓展至冀南豫北地区,并且形成了具有明显过渡类型色彩的磁山文化。此后,随着东方釜鼎系统和西方仰韶系统交替占据黄河流域的主流地位,迫使筒形罐系统的南部前沿从冀南豫北地区向北退缩至燕山—西辽河一带,筒形罐系统此后的空间拓展方向也转向了东北腹地。在此背景下,燕山南北成为筒形罐系统与中原文化频繁接触、融合的新地带,先后产生了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强势文化支系。可见,黄河流域的文化格局不仅改变了筒形罐系统的空间拓展方向,而且直接加剧了筒形罐系统内部各支系间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甘恢元 《南方文物》2023,(1):119-131
江淮东部地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东临黄海,海岱、环太湖两大强势文化区分列南北。以青莲岗文化、龙虬庄文化为代表的江淮东部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系统梳理历年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后,结合近年发掘与调查新材料,重提“青莲岗文化”的命名,重新阐释了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格局与文化发展序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月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都区文物管理所在对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竹园丽都”撤迁安置小区工地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忠义遗址发现的遗迹现象有灰坑、墓葬和房址三类,并出土大量的陶片及少量磨制石器。陶片以素面居多,可辨器型主要有绳纹花边口沿罐、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底尊等,这些器型均为宝墩文化的典型器物,其文化内涵当宝墩文化范畴。通过器物的类型学分析对比,该遗址的相对年代在宝墩文化二、三期之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民族视角,利用五普、六普数据,运用文化多样化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研究发现:1文化多样性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呈现出中东部较低西部边疆地区较高,乡村高城市低的空间格局。2文化多样性具有缓慢变迁性。五普到六普,文化要素多样性、文化空间多样性略有降低;文化多样性类型略有调整;中东部向边疆渐高的核心外围式格局和乡高城低格局未变。3文化多样性变化具有多元性。有13个省份文化多样性下降,18个省份上升;城乡文化多样性变化也各具特色。4文化要素多样性水平较低,文化空间多样性水平较高,文化多样性表现具有悖论性。5文化多样性演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地理环境、民族构成、人文历史、人口流动等均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两宋以前福建的早期文化格局一直模糊不清.作者在详尽考察两宋以前福建文化格局具体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指出移民的地城开发、地方行政管理的深入和文教的持久性开展,才是推动早期福建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并逐渐形成了沿海与内陆分异的两个文化带,从而澄清了福建文化闽江流域策源地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19.
阴山  才云 《中华遗产》2006,(3):20-39
透过建筑的阅读,是对历史的追忆和文化的思索。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历来就是一对生死冤家,彼长则此消。当浓墨重彩的现代建筑把浸透卣年沧桑的城市底色彻底覆盖的时候,人们将从何处寻觅曾经的“东方巴黎”和“肚界建筑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洹北商城和殷墟是商代都城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其周边聚落既是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历时性变迁的缩影。本文通过梳理既往研究与近年来发现的新材料,结合洹北商城和殷墟聚落形态、功能、等级和性质讨论,认为中晚商时期洹河流域的聚落至少已形成三级差序格局,但都城仍是核心,与以往“一大带众小”的认识相比更丰富、更立体。随着都邑中心由洹北迁移至洹南,次级聚落成为都邑之下的手工业生产中心,分布于洹河两岸的基层聚落数量也保持增加的态势,共同奠定了“大邑商”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