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武昌阅马场到民主路,要穿过蛇山下的鼓楼洞(老百姓也称为“古楼洞”“武昌洞”“蛇山洞”)。这条沟通蛇山南北市区往来的交通要道,从清末开凿,民国崩塌和修复,到解放后改建,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武昌鼓楼洞在哪里?这本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变化.正确答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感到陌生。还有的不知情者,误把鼓楼洞与武昌路蛇山洞混为一谈。因此,我认为,对这一有关武昌城市变迁的历史掌故和知识。有必要作一番记述。  相似文献   

3.
明朝,在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土地官司。一方为明藩楚王,另一方为江夏县灵泉山内住户。官司有烦皇帝圣听,甚至批旨,谓之“惊天”;住宅强拆、祖坟被掘,谓之“动地”。这场土地官司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持154年,历经九个回合,占了整个明朝276年的一半时间.  相似文献   

4.
黄鹤公园位于武昌蛇山西部,因以黄鹤楼为主体建筑,故得此名.主体建筑黄鹤楼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古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因原建在蛇山黄鹄风头,故得名.该楼屡建屡毁,最后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自古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称,闻名古今,驰誉国内外.唐宋以来,著名诗人墨客崔颢、李白、白居易、苏轼等登此楼所作名篇流传至今,为黄鹤楼增添了民族文化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阳明洞     
《文史天地》2010,(9):F0004-F0004
阳明洞 明正德元年(1506),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当权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丞。正德三年,忍辱莅任。先居城北一山洞,后迁城东一山洞(后世称阳明洞),并在此修养悟道、开坛讲学,西南学风兴盛,“知行合一”思想在此大成,“阳明洞”因此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6.
湖南和广西边界有一座黄墙山,山腰处有一山洞,洞口不远处有一瀑布飞泻而下,当地人称“簸箕洞”“吊尸(丝)洞”“藏军岩”,史书称“藏军洞”。据史籍载,这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湖南城步人李再万率领湘桂边界近四万苗瑶起义军最后一支军的归宿地。据史志记载与民间传说,洞中除了藏有上万义军尸骨外,还有大量武器及无数金银财宝,若开发成功,可能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7.
“皖南事变”中项英被叛徒杀害一事 ,人们十分关心。他究竟是被谁杀害的?他的贴身警卫人员 ,为什么要向他开枪?“那个叛徒的结局如何?他的遗体在哪里?”这好像是一个谜。项英遇害的地点 ,是在安徽泾县濂长坑一个靠近山顶端的山洞里 ,这个洞叫蜜蜂洞。1981年前后 ,我在皖南花了6年时间 ,沿着当年“皖南事变”的作战路线跑了几趟 ,许多地方都到过了 ,就是没有到过蜜蜂洞。山洞只有两间房大 ,石缝里有点潮湿 ,还生有几棵虎昌 ,又瘦又小。这是一个无人区。蜜蜂在山坡上采花 ,在洞里酿蜜 ,因此叫蜜蜂洞。项英被杀 ,就在这个洞里。安徽有…  相似文献   

8.
一、“官办”与“商承” 武昌民生纱厂源于清末洋务产业的湖北省纱、布、丝、麻四局之纱、布二局的官办商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租给粤商承办,辗转招商承租。从北伐之后的1929年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是武昌民生纱厂“官办商承”的最后一个阶段,其间前后历时九年余。 (1)缘起于洋务运动。1878年后补道彭某呈请李鸿章在沪设立机器织布局,1888年筹建,官商合办。1890年正式开车生产,计纱锭35000枚、布机530台。1898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将原拟广东办厂的建议带来武昌,于1891年在武…  相似文献   

9.
武昌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月4日.最初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在组建会上更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工作团”.简称“武昌文工团”。经招生考试正式录取28人.后来逐步发展到56人。1952年7月,成建制地参加“湖北省文工团(队)整编集训大队”,武昌文工团从成立到整编总共活动了950天,还不到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三镇,武昌历史最为悠久,东汉末年,吴主孙权在今天的武昌蛇山(当时称江夏山)建城,名夏口,归属江夏郡,下辖涂口(今金口)。隋文帝时,江夏郡改名为鄂州,属下的汝南县(今金口)则改名江夏县。清康熙时设武昌府,下辖江夏、武昌、咸宁、蒲圻、崇阳、兴国、大冶等十个县(其中江夏县下辖金口、纸坊、青山矶等五个镇)。民国元年(1912年),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  相似文献   

11.
教堂是天主教会举行祭典和信教群众祈祷的地方。凡有信教群众的地方,教会都会设法修建一座教堂。天主教自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传入中国后,即有少数传教士来湖北传教,但人数很少,流动性很大,也没有群众基础,所以未建教堂。直到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有葡籍传教士何大化来武昌,曾在蛇山脚下修建一座小教堂,后因张献忠攻打武昌,何大化卖掉教产逃往外地。清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12.
增冲鼓楼,具有双重属性的文化遗产地 增冲鼓楼是一处比较特殊的文化遗产地。 首先,它是一座文物建筑。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增冲侗寨,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木结构中心柱型鼓楼,  相似文献   

13.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武昌三道街经心书院旧址创设湖北存古学堂,为全国此类学堂之首创,举国瞩目,深得朝廷尝识。后,各省拟相效行,旋因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覆亡,未及普遍实施。虽此,湖北存古学堂以其“保存国粹”的特色,在近代教育史上仍占有一定位置。这里仅就张之洞与湖北存古学堂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叙。  相似文献   

14.
明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元朝设立土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土司制度。洪武、永乐两代,先后在今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剑河等地设置了潭溪、八舟,古州、曹滴洞、洪舟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新化、隆里、欧阳、湖耳、亮寨、中林验洞、赤溪湳洞等十四蛮夷长官司。清朝建立后,这些土司相继被裁撤或“改流”,迄至清末完全消亡。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一些史书的讹误,致使有的长官司的建置、治地及地域至今已模糊不清,赤溪湳洞长官司便是其中一例。现就查阅到的有关资料,对赤溪湳洞长官司的建置,治地及地域试作理顺。  相似文献   

15.
冯应京与利玛窦康志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驻武昌税使太监陈奉“横行楚中,发象抄家,杀人焚尸,极其修毒”①。湖广巡抚支可大和百官“乃多与之卫”②。而一身正气的湖广佥事冯应京上疏,列举陈奉十大罪状,呼吁应按法予以制裁。陈奉反诬奏应京。昏愦的万历...  相似文献   

16.
武昌蛇山南麓,西起武昌洞、东至大东门的一处狭长的园林,即是今天首义公园的所在。公园以“首义”二字题名,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这个划分了中国历史时代的伟大事件。也就是说,首义公团是一处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除了专题的纪念性,较之武汉三镇的其他公园,首义公园的特色或许还在于它的历史和变迁。首义公园堪称武汉三镇最早的公园,它初步建成是1924年,比汉口的中山公园还早了三年.和其他公园的兴建所不同的是,它的兴建除了为适应城市的近代化而开辟文化游览场所,更直接的动因是为了纪念辛亥武昌首…  相似文献   

17.
从祗洹精舍到武昌佛学院何建明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是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两大重镇。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的创办,追根溯源,不能不提到杨文会居士在清末创办的祗洹精舍。①正如1923年夏季欧阳竟无居士在法相大学特科开学时发表演讲所说:“今兹所存,惟武昌...  相似文献   

18.
武昌古城以破石筑垣,系于唐代敬宗宝历初年(公元826年)开始,后屡废屡修,至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经再次扩建,才基本定型。城周20里,沿城垣  相似文献   

19.
黄浩 《贵阳文史》2007,(3):64-65
阳明洞位于修文县城东北1.5公里的龙岗山(又名栖霞山)上。明洪武年问彝族土司奢香开“九驿”,其中“龙场驿”即今修文县城。明正德三年(1508)南京兵部主事王守仁因触怒宦官刘瑾,被贬为龙场驿丞,先居县城南吴家湾小山下的溶洞内,在阴暗潮湿的洞中研究《易经》,遂为此洞取名“玩易窝”。后乡人在龙岗山上觅得一较大溶洞(原为东洞),迁王守仁于此,自称“阳明小洞天”,后人简称“阳明洞”至今。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2-25
“三国”是在秦汉一统局面后的又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三国鼎立也是魏、蜀、吴之间长期复杂纷争的开始。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蜀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遗留了很多古战场。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开始形成城堡,作为地区政治中心。武汉三镇中,武昌历史最为悠久,孙权得夏口后,在今武昌蛇山(江夏山)筑夏口城,将郡治移至此处,即今武昌。也正是在三国时期,武昌、汉阳开始分治,两城独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