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最终成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两大转变"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观努力的最终结果,其历程及其经验,对青年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要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荣辱观是在吸纳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超功利主义",扬弃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道德面貌的研究和总结则为马克思、恩格斯荣辱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恺 《攀登》2023,(5):34-3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的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理论;一个是实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运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必然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两个方面。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靠不断的革命,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4.
赵连文 《史学月刊》2004,(8):124-12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也不是在正面的意义上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很多人对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一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是使用“共产主义” 而非“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等概念  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       19世纪4 0年代,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显示出资本主义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而早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两个必然"理论,面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否已经过时,文章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入手,论证"两个必然"理论依然正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农业公社"思想放弃论,是沈斌提出的观点。"农业公社"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本人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创造,马克思明确说它是"通常称"。考察该信法文手稿以及随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对"农业公社"的界定与恩格斯对"农户公社"的界定完全一致,马克思"农业公社"概念放弃论不仅没有经典文本依据,而且完全无视"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对象却可以是"俄罗斯公社"这一基本事实。该信以及其他著作显示,在剔除家庭公社类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原始公社"(氏族公社)、"农业公社"、"新公社"这一发展序列在东西方具有一般道路的普遍性,"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公社"的一种形式而存在,是"亚细亚的基本形式"即统一体的基础和补充。沈斌把"农业公社"作为"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黄斌 《沧桑》2009,(1):160-161
马克思文本研究首先要反思的就是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关系到马克思文本定位的问题,对马克思文本自身存在的体系不足、不同阶段的矛盾、显性文本、隐性文本等相关方面,是文本研究者要重视的,因为它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苗永青  贾宝先 《攀登》2023,(4):64-7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共同创造的卓越成果,尤其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独自扛起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大旗,对丰富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格斯晚年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48-1851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以及若干历史书信为载体,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此,恩格斯也被评价为“最终完成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社会主义策略系统化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9.
吴松 《攀登》2022,(1):69-7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从奠基之日起,便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理论逻辑的不断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三个维度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基,经由普列汉诺夫到列宁最终构建起了完备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完成了从虚假到科学的“华丽转身”。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历史嬗变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倩 《攀登》2023,(5):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是集中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综合符号系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其具有话语理念的人民性、话语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话语价值的实践性三大鲜明特征。深入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来源和鲜明特征,对转变党的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阐释方式,夯实群众根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共建美丽中国;彰显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提升国家形象都具有多重时代战略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2015,(6)
<正>当年,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在这种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  相似文献   

12.
一八六○年,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同机会主义者斐迪南·拉萨尔进行了一场斗争。斗争的焦点是: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了反对沙俄称霸世界的野心,打倒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沙俄,要不要联合包括各国统治阶级中反俄派在内的一切反对沙俄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的策略原则,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3.
杨玉萍 《丝绸之路》2012,(24):108-109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永恒不变的宗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理论。继而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准则,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众  朱鑫琳  张克阳 《神州》2012,(2):207-207
自然生态问题越来越多的困扰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理论中对自然生态观进行过深刻的论述,本文重点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生态观的主要观点。以及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真正了解太平天国的人马克思生于一八一八年,恩格斯生于一八二○年,洪秀全生于一八一四年,马克思、恩格斯与洪秀全是同时代人。虽说马克思、恩格斯同洪秀全“别有参、商之阔”,素未谋面,但似乎可以这样说,在十九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同时代人当中,真正了解洪秀全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恐怕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  相似文献   

16.
赵珊珊  吕海刚 《神州》2013,(3):51-51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发展,两大对抗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斗争和深入进行理论批判与探索,几乎同时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正>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的浩瀚著作中论述得并不多,但却是马克思的重要主张。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强调"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是他的"新贡献"。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更郑重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从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孙新彭 《攀登》2011,30(2):22-26
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近代中国论述的"后发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 《史学月刊》2008,(1):125-127
在马克思、恩格斯广阔的研究视野中,作为他们那个时代"当下"的近代中国,曾经是其智慧和道义热忱关注的遥远国度,这种关注的结果,融入了他们博大的思想体系和卷帙浩繁的著述之中.基于具体历史场景及阶段性目标的价值判断,以前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中国论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革命性的启示和道义力量的汲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鸦片战争与香港文/陆庆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流亡在英国的马克思、恩格斯把目光投放在东方,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恩格斯侧重军事方面的研究,两人写下了十多篇评论二次鸦片战争的文章,由恩格斯寄给美国民主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