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五度到香港邓小平不能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来香港看一看,成为香港人民的遗憾,也是这位一代伟人平生的一大遗憾。邓小平遗憾的,并非是因为他从没来过香港,邓小平其实已经去过5趟香港。邓小平第一次踏足香港,是在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当时离开了四川的...  相似文献   

3.
冯恩洪,今年50岁,从教三十余年,德育特级教师。1985年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1993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称号;1994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享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一、一则报道引起的思考1993年7月1日,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学校高效能管理研讨会”在香港举行。新加坡、香港、台湾、澳门以及中国大陆的许多名牌学校的校长云集香港,可谓群贤毕至。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带着他在教育战线奋斗三十多年的体会、他在建平中学8年改革的经验和成就,出席了这次研讨大会…  相似文献   

4.
香港掠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看着电视上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共同欢庆的场面,看着亲人相隔百年之后的再次拥抱,我感到无比振奋,我近70岁的生命也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我的国家多做一些事。目睹香港今日的辉煌,过去几十年中3次赴港的所见所闻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1964年。那时我30多岁,还是全国青联中央委员。应日本社会青年同盟之邀,中国青联代表团一行5人  相似文献   

5.
《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是香港爱国商人廖安祥(1907-2007)的一本回忆录。之前他曾用客家话五言诗写成叙事长诗,81岁那年,改写成《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这样一篇回忆录。廖安祥以一个老人平静的心态,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的丰富生活轨迹。这其中包括他在自己家乡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外出求学,到香港谋生创业,如何组织营救香港文化人士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香港新音乐运动杂忆□李凌1996年83岁的李凌摄于新居前言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之年。我在香港时,正值国内反动政府撕毁了政治协议,发动内战。在蒋管区,到处迫害文化人及学生运动,许多文艺界的朋友,流亡到香港,并以此为基地,展开南洋、港澳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3,(5):109-109
24岁那年春天,我在香港见到了10岁起就喜欢的偶像。他已经31岁,离过毁,行两个孩子,一家公司,一座香港金像奖影帝奖杯。他是谢霆锋。  相似文献   

8.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9.
<正>1997年7月1日零点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响,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标志着香港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中央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已经回归祖国20年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  相似文献   

10.
我是1952年在上海出生的,4岁到香港.小时候上学,祖籍栏填的是浙江鄞县,即宁波.我在家里跟父母说上海话,其实是宁波话;跟佣人说番禺腔粤语,上幼儿园则学到香港粤语.我把香港粤语当作母语,因为说得最流利,而且自信地认为发音是百分百准确的,如果不准是别人不准,不是我不准.就这样,身份认同的问题也解决了.  相似文献   

11.
40岁不到的李总做的是房地产生意,家楼下的车库里停着5辆车,以奥迪Q7起步。除此之外他还在深圳买了两套房子,都在千万以上。由于本身在香港有两家外资公司,去年花了不到半年就拿到了香港身份,孩子也出生了。谈到移民香港的理由,他认为有3个。  相似文献   

12.
卢晓蓉 《纵横》2011,(3):14-15
我和祖父同处于人世的时间,终止于1952年2月8日。那天夜晚,他毅然决然去了彼岸世界,走得果断从容,犹如他转战于自己所开拓的每一项事业之间。那一年,他59岁,我6岁。他在重庆,我在香港。他最后离开香港的时候,我才4岁多,所以我对他直接的印象已很模糊。但是,儿时的片段记忆和长辈们断断续续讲给我听的往事,却清晰地伴随了我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正>6年这样走过2005年在读高一的Leo认识了学校的德国外教Sebasti。在德国人的鼓励下,Leo独自背包旅行游走了杭州、上海、石家庄和北京。2007年夏高考结束,年仅18岁的Leo从广西出发,陆路到了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再从新加坡飞到澳门,乘船去了香港,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1月27日,蔡元培登上了由上海开往香港的法国邮轮“珂拉密司”号。此时,抗日的烽火已在华夏大地燃起,年已71岁、病体孱弱、心力不支的蔡元培除了以其名望呼吁抵御外侮外,不可能再有更多作为。于是,蔡元培前往香港避难养病。 抵达香港的蔡元培,先借住香港商务印书馆宿舍。一月后,因夫人周养浩携儿女抵港,蔡元培全家始租定九龙柯士甸道156号居住。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1900年11月21日生于广东省梅县梅南区罗田径上村。本名李金发,又名李淑良,字遇安,笔名弹丸、华林、兰帝、肩阔等。李金发六岁就学私塾,15岁考入梅县县立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梅县梅州中学,1917年赴香港谭卫芝英学校就读,次年转入香港罗马书院;1919年夏,与同乡林凤眠一道赴上海,进入留法预备班;秋,与王若飞、李立三、张道藩、林凤眠等67位青年组成第六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乘英国货轮赴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16.
4月3日,号称“亚洲女首富”的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因癌症在香港养和医院悄然离世,终年70岁。《福布斯》杂志2006年3月公布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154位,身家达328亿港元。人人爱财,富豪尤甚,而龚如心爱财更是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境界——钱拼了命地赚来,却摆在那里“供”着;  相似文献   

17.
在怀师饭桌上认识杨麟先生将近20年了。最初他每年在台湾、美国、上海和香港飞来飞去,到香港就必定到怀师的寓所来。今年85岁的杨先生人高马大,面容沉峻、气宇轩昂。只要杨麟一到,怀师就特别高兴。从杨麟的祖父算起,到他的孙辈,  相似文献   

18.
1956年,英格兰著名足球俱乐部托特纳姆热刺的铁杆球迷、29岁的大卫·齐德站在北京机场的到达大厅。为了这个时刻,他从伦敦坐飞机到香港,从香港坐火车到广州,从广州坐飞机并在中途转机  相似文献   

19.
从1943年1月中英新约签订之后到1945年8月英国重占香港之前的两年又七个月是决定香港命运的关键时期。新约签订后,中国并未因此在香港问题上放弃努力,外交上接受罗斯福的建议,拟将香港列为"自由港"以换得主权;军事上则制定了从曰军手中夺取香港的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英国成立了"香港计划组",其工作的重点是在中国军队攻占香港的前提下如何实现重返香港。由于英国态度强硬,中国的外交努力未能奏效。1944年开始,曰军在中国大陆的一系列作战延迟了华南战场的战略反攻,日本的突然投降又使得攻占香港的军事行动未及实施即告终止。而英国殖民地部和军方积极筹谋,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之前,派遣舰队登陆香港的决策实质上巳基本形成,英国为实现重占香港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秦安琪 《神州》2012,(30):22-23
香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香港地处珠江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相接。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城市之一。然而,在香港繁华的背后,是一代代香港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迷惘和探索。即使已经回归十余年,香港仍没有完全的文化归属感。本文通过对香港文化发展历程的阐释和自己暑期的实践经历。论证了新一代港人对未来香港发展的信心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