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12年1月7日爆发的伊犁起义,是整个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伊犁的统治,促进了新疆各地的群众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革命斗争,在新疆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领导这次起义的是伊犁同盟会的负责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冯特民。  相似文献   

2.
对于近代日本人在新疆的活动,我国有所闻的是大谷探险队和林出贤次朗、田野强等人,但具体情况则不得其详,故本文根据日文原始资料,辅之以英国驻喀什总领事馆的档案及鲜少的汉文记载作一补充性概述。近代到过新疆的日本人虽不太多,但细数也不少,限于篇幅,在此略述数人。另外应当指出的是日本外务省档案中有新疆档,应为派赴新疆日本人的记载,但日本研究近代新疆史者使用甚少,值得发掘。一、西德二郎与浦敬一最早进入新疆的日本人当为西德二郎(1847~1912)。1880年,他做为驻俄公使馆的书记生,在回国时于11月2日抵伊犁,后至西伯…  相似文献   

3.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以军府制的体制驻防并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在此期间,清廷调遣东北、河北地区官兵携眷赴新疆戍边屯垦,西迁的锡伯军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本文从伊犁将军治理新疆全局的高度,评价锡伯军民西迁这件历史大事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分析了清代伊犁将军对新疆的管辖及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历史背景;其次着重研究了清代伊犁将军与锡伯族官兵西迁的内在关系;再次具体阐述了西迁锡伯军民在伊犁将军领导下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4.
《清史研究》2021,123(1):113-117
正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设立的伊犁将军,不仅统辖天山南北军政,是清政府治疆方略的具体执行者与见证者,而且还是清政府处理新疆周边藩属政策的具体践行者,是近代中国西北边疆历史长河演变过程中的亲历者与责任者,在西域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与地位。基于此,丁实存、冯锡时等学者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基本厘清了伊犁将军的相关问题,形成了诸多共识。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方志》2005,(3):64-64
惠远古城钟鼓楼位于新疆伊犁河北岸,距霍城县东南7千米,距伊宁市38千米,系清代所建伊犁九城之一,有新旧二城。是清代伊犁将军府所在地,也是当时新疆军事、政治中心。旧城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濒伊犁河北岸,后为河水侵袭。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遭拆毁。光绪八年1882年伊犁收复后,于旧城北7.5千米处另筑新城,规制与旧城同。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新疆构北部和西部与俄国毗邻,西南部与印度接壤,边界辽阔,外交纷繁。十九世纪后期,俄国加紧侵略新疆,185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开辟伊犁和塔城为商埠,并在二地设立领事馆,修建贸易圈,清政府被迫在伊犁和塔城设置中俄通商局,主管与俄国的通商事务。接着,俄国又利用《中俄伊犁条约》和《伊犁改订条约》,先后于1881年增辟喀什为商埠;1896年改辟乌鲁木齐(代替吐鲁番)为商埠,并在喀什增设领事馆,在乌鲁木齐增设总领事馆,同时扩建伊犁、塔城的贸易圈,新建喀什和乌鲁木齐的贸易圈。清…  相似文献   

7.
去年有幸去伊犁,顺道参观了一下伊犁将军署,将军署习惯上称它为将军府。 伊犁将军是清代分辖特殊地区的十四将军之一。清代新疆初定,即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以及巴尔喀什湖直到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乌鲁木齐都统,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三处的参赞大臣,以及全疆各  相似文献   

8.
乾隆朝对如何治理新疆没有成熟的方案,经历了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的探索过程。乾隆二十四年(1759)初开始筹划甘肃总督管辖新疆,将安西提督、安西道移驻巴里坤、哈密,任命杨应琚为甘肃总督,确定甘肃总督的驻地,准备在伊犁、叶尔羌等地添设总兵、道员等文武官员。二十五年(1760)初,乾隆朝又否定了甘肃总督等地方文武官员治理新疆的计划,恢复陕甘总督建置,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这一探索过程反映了乾隆朝君臣对新疆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乾隆时期统一新疆之初,清政府将伊犁作为统辖新疆的中心,迁移驻防人口及屯垦人口,人口增长迅速。晚清边疆危机时期,由于战乱破坏和沙皇俄国对土地和人口的掠夺,伊犁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新疆建省后,虽然历经20多年的发展,伊犁地区人口恢复缓慢。纵观清代伊犁人口的演变,其阶段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阿古柏入侵新疆和沙俄侵占伊犁造成西北边疆危机,西北边疆危机延续几十年,造成的危害最大,使经济衰落,旧制荡然无存。为了保证新疆的长期稳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1884年新疆建省,政治统治中心从伊犁移至乌鲁木齐,成功地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黄彦震 《北方文物》2019,(1):111-112
正中国西北边疆重镇科布多曾是中俄关系史中一个悲情的名字。她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札萨克图汗部,可直达乌里雅苏台,西通新疆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伊犁,南通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巴里坤(今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北邻唐努乌梁海(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近代以来,沙俄利用喀尔喀蒙古独立问题和跨界民族哈萨克问题,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科布多界约》、《中俄伊犁条约》、《中俄科塔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最终使得科布多分属  相似文献   

12.
王永生先生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新疆金融研究所和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新疆钱币,《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2011年2月)是作者将近20年有关西域钱币的文章汇集成帙,由“钱币考证”、“钱币文化研究”、“清代新疆铸钱局研究”、“钱币彩图”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涉及古代西域以及近代新疆和西藏地区铸造和流通的钱币,在经过史料考证的基础上,借助钱币这种实物资料研究钱币背后的历史。《钱币与西域历史研究》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钱币为线索研究西域历史,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为东西交通孔道,是多种文明荟萃之地,与钱币有关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作者以钱币为切人点来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既开拓了新领域。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些历史难题,揭示被尘封已久的历史史实。如《伊帖、阿尔泰通用银券考》一文,作者结合史实详细论述了伊帖和阿尔泰通用银券的发行过程,理清了伊犁和阿尔泰地区归属新疆管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讲清了伊犁和阿尔泰归属新疆省管辖、新疆最终完成全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西域江南     
<正>丝绸之路北线在天山经过一个美丽的地方——伊犁。伊犁地区三面环山,新疆最大的河流伊犁河从中穿过,青山绿水,森林茂密,素有"北国江南"之称。这片绿洲的形成是因为伊犁是新疆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水让这里的群山森林密布,绿草如茵。伊犁在历史上为乌孙国管辖,臣服于汉武帝后,汉武帝开始在伊犁河谷屯田,是在新疆历史上屯垦最早的地方。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近代史上,胡光墉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其实,此人在左宗棠收复伊犁、消灭阿古柏匪帮过程中,是西征军费的经理人,在筹措西征军费、购置新式武器方面,是个“实与前敌将领无殊”的有功之人。 据《辞海》介绍:“胡光墉,字雪岩,清末买办资本家,安徽绩溪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二年,革命党人建立的伊犁军政府的代表和新疆都督杨增新的代表在塔城举行和平谈判,史称为“新伊塔城谈判”。这次谈判导致了伊犁军政府的瓦解,使革命果实落到了封建官僚杨增新手中,是新疆近代史上一起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正江南的花事已接近尾声,新疆伊犁霍城大西沟、新源吐尔根杏花沟的春天,却宛如一场大戏,刚刚拉开帷幕。连绵起伏的山谷里,野杏林疏疏密密地遍布,山谷的青翠与杏花的恣意相映成画。记忆里的春天,杏花暖香袭人,是浅红之上施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宛如姑娘的笑靥。新疆杏花沟位于新疆伊犁新源县吐尔根乡,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中叶 ,清政府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为确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和军事防御 ,乾隆二十七年 ( 1 76 2 ) ,清政府决定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中央政府派驻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 ,在其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分驻全疆各地 ,管理当地军政事务。为了保卫新疆和开发新疆 ,清政府有计划地进行戍边移民 ,从 1 8世纪 6 0年代开始 ,遣满洲、索伦、察哈尔、厄鲁特、锡伯兵丁携眷移驻伊犁 ,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 ,供伊犁将军控驭调遣。满洲兵驻惠远、惠宁两城 ,锡伯、索伦、察…  相似文献   

18.
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官兵从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随后定居伊犁河南岸并组建锡伯营。在锡伯营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城堡的修筑发挥了重大作用,城堡由开始的军事防御之所逐渐演变为锡伯营的家园。城堡的存在,不仅对当时伊犁城防体系的形成、清政府对伊犁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锡伯族的发展及地方区域中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位于新疆伊犁的赛里木湖,当地人叫三台海子,一大片平展如镜的湖水仿佛悬挂在伊犁大门前的一面镜子,吸引着无数游人。本文以新疆著名考古工作者穆舜英1961年的考古足迹为主线,对赛里木湖迷人的风光、伊犁河沿岸的风土人情、伊犁马的俊美身姿、乌孙人的墓地、兀立的石人等作了尽情的描绘,还对夏台古城、乌孙首府赤古城的位置等遗落在伊犁草原上的古代之谜作了探解。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九城"在形态及布局上颇为典型,而且由于建于生地,能鲜明地体现出清代驻防城营建思想。利用清宫档案资料,特别是其中所附"式样图",再结合考古调查与分析,可知"伊犁九城"均为方形城址,并且规划基于一定的模数。城内的布局突出了几何中心的重要性,其中,"满城"惠远城还按照八旗驻防进行了分区。"伊犁九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以两座"满城"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这是由清时新疆的军政势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